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4例疑似IPA的住院患者分为IPA组(46例)和非IPA组(78例),检测其血清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病理确诊18例,临床诊断28例。分别以0.5、1.0 ng/mL为阈值,GM抗原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7%、74.4%和50.0%、83.3%。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91.0%,烟曲霉特异性IgM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87.2%。IPA组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P0.05)。结论血清GM抗原(以1.0 ng/mL为阈值)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对于IP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0%),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IgM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对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疑似IPA的96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诊IPA的有4例,临床诊断IPA的有16例,拟诊IPA的有10例,共有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诊断非IPA的66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克隆体双层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进行血清和BALF的GM检测;并比较两种GM检测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观察组中的BALF GM值和血清G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6、3.79,P均<0.05);而在观察组中的BALF GM值高于同组的血清G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5)。当界定GM值≥0.5时,BALF GM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高于血清GM检测,仅特异度略低于血清GM检测。而当界定GM值≥1.0时,BALF GM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都高于血清GM检测。结论在IPA的诊断中,BALF的GM检测比血清GM检测具有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准确性和诊断临界值。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文献(包括22组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合并效应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不同临界值分析。结果BALF GM试验诊断IPA的合并敏感性为0.70(95%可信区间0.66~0.74),合并特异性为0.93(95%可信区间0.92~0.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可信区间0.87~0.92),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4、0.29。当临界值为0.5、0.8、1.0时,合并敏感性分别为0.75、0.69、0.68,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89、0.94、0.96。结论从现有的文献来看,BALF GM试验诊断I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临界值为1.0时,BALF GM试验可以更有效地检出IPA,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Platelia Aspergillus EIA法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回顾性地将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排除IA,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是否接受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分为:恶性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SCT)组(A组),使用了影响免疫功能药物但非恶性血液病及HSCT患者组(B组),非恶性血液病及HSCT且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组(C组),分析GM实验在各组患者中的以及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781例患者,最终确诊8例,临床诊断33例,拟诊189例,排除IA 551例。230例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患者中160例GM阳性,阳性率69.6%,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130例。GM实验总的敏感性、特异性、NPV分别为73.2%、81.7%、97.6%。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88.4%,B组为81.2%、81.4%,C组为45.5%、78.7%;不同类型的患者GM试验结果吸光率指数(AI)的中位数分别为A组2.78,B组1.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2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其中包括确诊病例12例,临床诊断病例29例),对照组82例。抗曲霉菌药物治疗前分别检测两组血清GM和BALF-GM,绘制两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中的诊断价值,使用ROC曲线确定血清和BALF-GM的截断值。结果 血清GM和BALF-GM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5 μg/L (ROC曲线下面积AUROC 0.856,敏感度65.4%,特异度88.5%),和0.93 μg/L(AUROC 0.929; 敏感度80.4%,特异度95.0%)。当截断值为1.50 μg/L时,血清GM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敏感度为11.5%,特异度为100%。在截断值2.0 μg/L时,BALF-GM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9.2%和100%。结论 BALF-GM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血清GM,BALF-GM检测,可以协助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确定合适的阳性界值(cut-off)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IA高危患者的血清曲霉GM抗原,比较cut-off 1.5、cut-off 1.0、cut-off 0.5时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ut-off 1.5时,ELI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0%、96%、91%和71%;cut-off 1.0时分别为65%、92%、87%和77%;cut-off 0.5时分别为75%、88%、83%和81%。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ELISA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以0.5为折点对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有利于高危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D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本院治疗DFI患者66例(确诊2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4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50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G试验及GM试验的检测结果,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cut off值。结果在66例DFI的患者中,AML患者发病率最高(11例,16.7%);试验组GM试验及G试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08,P=0;Z=-5.646,P=0);GM试验与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8%,82%;42.3%,98%;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100%,82%。GM试验诊断DFI的AUC为0.901,最佳Cut off值为0.455;G试验诊DFI的AUC为0.731,最佳Cut off值为10.97855,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5。结论 D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1,3)-β-D葡聚糖(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有较大诊断价值,其中GM试验敏感度较高,G试验特异度高,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烟曲霉二肽基肽酶Ⅴ(dipeptidyl peptidasesⅤ,DPPⅤ)肽段IgG类抗体(抗DPPⅤ)的ELISA法,评估其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重组烟曲霉DPPⅤ肽段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中抗DPPⅤ的ELISA法,检测105例IA患者、200例非IA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中抗DPPⅤ水平,确定cut off值,考查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部分IA患者抗DPPⅤ结果与抗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抗体(抗TR)检测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结果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建立的ELISA法检测吸光度(A)值为6.688、0.709的2份抗DPPⅤ抗体阳性血清,批内变异系数(CV)为4.1%和8.0%,批间CV为7.1%和10.7%。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90%。以A值0.542为cut off值,对IA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7%。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抗DPPⅤ阳性率(75.3%,55/73)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92例IA患者血清抗DPPⅤ、抗TR和GM测定总阳性率分别为63.0%、60.9%和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GM阳性率(89.7%)显著高于抗DPPⅤ、抗TR的阳性率(41.4%和34.5%),χ2分别为14.96、18.75,P均0.01。抗DPPⅤ与抗TR联合检测阳性率达到82.6%,抗DPPⅤ、抗TR和GM试验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结论检测抗DPPⅤ抗体的ELISA法精密度和特异性较好,对侵袭性曲霉感染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多个指标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儿童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7例临床高度怀疑IPA患儿的血清GM浓度,以吸光度指数(AI)值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儿童IPA的诊断价值。结果收集77例患儿标本89份,ROC曲线分析,以AI 1.0为阳性界定值时,诊断儿童IPA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83.7%;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1(95%CI:0.747~0.936)。结论血清GM抗原检测对儿童IP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操作方法对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的影响,初步探讨建立统一的检测肺泡灌洗液GM试验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取样操作方法与流程。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2月因肺部感染在该院呼吸内科诊治的患者84例,进行BALF收集。按照收集灌洗液顺序前后收集2管送检GM实验,根据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内均分为GM1及GM2亚组。根据诊断标准及分级制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22例(包括确诊2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13例)以及对照组62例。统计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GM试验结果。结果 GM1与GM2组检测的GM-I值有明显差异,且GM1的I值平均秩较高(Z=-3.98,P=0.000)。BALF-GM1界限值0.60,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86.36%,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82.61%,阴性预测值95.08%。BALFGM1的曲线下面积(0.941)明显高于BALF-GM2(0.798)。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收集BALF的操作顺序对BALF-GM试验I值大小存在影响,送检第1管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对肺曲霉病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海燕  陈先国  徐元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695-1697,1700
目的 研究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非粒细胞缺乏IPA患者53例(IPA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粒细胞缺乏细菌性感染患者51例作为非IPA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G试验与GM试验检测,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G试验、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IPA的诊断效能.结果 IPA组GM试验结果比非IP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G试验结果比非IP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M试验和G试验联合诊断非粒细胞缺乏IP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随着GM试验、G试验临界值增高,GM试验、G试验诊断非粒细胞缺乏IPA的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结论 血清GM试验和G试验联合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IPA患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血清GM试验结果对其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2015年,对452例ICU高危IFI患者(临床诊断IFI 182例,拟诊IFI 46例,排除IFI 224例),进行血清BG和GM检测,结合临床诊断,分析BG和GM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BG检测对IFI的诊断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0.4%,PPV为75.8%,NPV为79.6%;GM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25.8%,特异度为85.7%,PPV为59.5%,NPV为58.7%;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94.7%。结论 BG联合GM检测可提高对IFI的诊断效能,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CU患者IFI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HbA1c对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cut off值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效能,初步探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HbA1c诊断T2DM及T2DM前期标准对中国人的适用性。 方法:招募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且试验前未诊治为T2DM的志愿者33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以WHO标准诊断糖调节受损(IGR)、糖耐量正常和T2DM;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 cut off值HbA1c诊断IGR和T2DM的效能。 结果:HbA1c在诊断T2DM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54,最佳cut off值为6.0%,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86.0%;当HbA1c为6.5%时,敏感性为64.8%,特异性为96.7%;当HbA1c为5.6%时,诊断T2DM阴性预测值为100.0%;HbA1c诊断IGR的AUCROC为0.653。 结论: HbA1c用于IGR的诊断效能不高;HbA1c诊断T2DM最佳cut off值为6.0%,此界值诊断敏感性较FPG高,但特异性较差;ADA推荐用于T2DM诊断的cut off值6.5%主要考虑到诊断的特异性,该诊断标准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60例sPE按孕周分为早发型(孕周34周)和晚发型(孕周≥34周)各30例,分别选择同期健康孕妇各30例作为对照1组、2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CD40L,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用ROC曲线对血清sCD40L和CRP诊断sPE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早发型sPE组血清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t分别为13.79、4.77,P均0.01),晚发型sPE组血清sCD40L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2组(t分别为5.19、3.80,P均0.01),早发型和晚发型sPE组血清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P0.01);早发型、晚发型sPE组血清sCD40L水平分别与其CR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5、0.568,P均0.01);sCD40L诊断s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0.926大于CRP的0.785;当sCD40L的cut off值为4.58 ng/mL时,诊断sPE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5.0%,Youden指数为0.717;当CRP的cut off值为2.85 mg/L时,诊断sPE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66.7%,Youden指数为0.467。结论 sPE患者血清中sCD40L呈高水平,对辅助诊断sPE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种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7例,分别用检测系统1(以mg/L为单位)和检测系统2(以nmol/L为单位)对患者血清中的Lp(a)水平进行检测,通过ROC曲线评价2种检测系统检测血清Lp(a)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NIHSS评分),分析2种检测系统检测血清Lp(a)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检测系统1与检测系统2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检测系统2测定Lp(a)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检测系统1:检测系统1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AUC为0.801(95%CI:0.728~0.874),最佳cut off值为168.05 mg/L,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61.9%;检测系统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UC为0.919(95%CI:0.877~0.961),最佳cut off值为19.95 nmol/L,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5.2%。检测系统2检测Lp(a)结果相对于检测系统1,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更好的相关性(检测系统1:r=0.462,检测系统2:r=0.587)。结论用检测系统2检测血清中Lp(a)的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优于检测系统1。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意义。 方法:选取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肝功异常初诊患者,其中确诊PBC 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MIP-3α及IL-17A血清水平;回顾性分析相关自身抗体水平。 结果:与HC组相比,PBC组、CHB组、SLE组患者血清IL-17A、MIP-3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IL-17A的cut off值为86 pg/mL时,诊断PBC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62%;MIP-3α的cut off值为39 pg/mL时,诊断PBC的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81.1%;MIP-3α与AMA-M2联合检测辅助诊断PBC的敏感性为97.8%,诊断效能达86.8%。 结论:MIP-3α联合AMA-M2有助于PB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痰涂片查找真菌对肺部念珠菌感染的提示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将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疑似及排除肺念珠菌病(PC)。痰培养前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结果合并分析。结果 339例痰培养念珠菌阳性的患者,确诊PC 6例,临床诊断43例,疑似99例。排除PC 191例。148例符合PC诊断的患者中89例涂片检出假菌丝,阳性率60.1%。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敏感性为60.1%、特异性为94.3%、阳性预测值(PPV)为89.0%、阴性预测值(NPV)为75.4%,诊断准确性为79.4%;G试验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1.0%、83.8%、77.2%、78.9%和78.2%。结论痰培养前涂片检出假菌丝对肺部念珠菌感染有重要的提示价值,尤其要关注同时G试验持续阳性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联合(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30例确诊为肺曲霉菌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研究组,30例非真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支气管镜下采集BALF,并同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GM试验和G试验,比较单独和联合试验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中,BALF GM试验阳性21例,G试验阳性25例;血清GM试验阳性19例,G试验阳性23例;BALF GM联合G试验阳性27例;血清GM联合G试验阳性26例。BALF GM试验联合G试验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0.0%、93.3%、93.1%、93.3%和91.0%。结论支气管镜下BALF GM试验联合G试验检测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临床价值高,可作为诊断肺曲霉菌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住院高危IFI患者126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计算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G试验的敏感度(83.0%)高于GM试验(77.4%),而特异度(74.2%)低于GM试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92.5%、95.5%、92.1%、92.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准确性,更有效地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P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探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首选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381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128例,其他急腹症患者253例,另外选取2013年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对照。采用强生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MY和LPS水平,以3倍正常上限值为cut off值分别评价两者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血清AMY和LPS特异性相似,分别为92.9%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敏感性远高于AMY,分别为91.4%和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3.8%,和LPS单项检测的敏感性(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S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优于AMY单项检测,也优于两者联合检测,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实验室检测。可降低对昂贵的影像学检查的依赖,减少患者辐射,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