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永才 《颈腰痛杂志》1996,17(4):232-233
肩部撞击症70例诊治体会李永才肩部撞击症又称肩峰下疼痛弧综合症。是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像肩韧带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症[1],是中年以上者的常见病。门诊中大多以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征3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前肩峰成形术治疗38例肩部撞击征。方法:切除肩峰前下部及喙肩韧带,扩大肩峰下间隙,并在间隙内注入2%几丁糖。结果:38例全部治愈,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前肩峰成形术既能有效地消除撞南因素,又可避免全肩峰或个侧肩峰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几丁糖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肩峰下组织再粘连。  相似文献   

3.
肩部撞击症常见中年以上患者,是以肩部慢性病理损害和肩部慢性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的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组20例肩部撞击症病人,全部选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23例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为研究组,全部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另2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结果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使肩峰下间隙充分减压,以消除撞击因素,维持肩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保留第二肩关节的完整性,手术创伤小,早期功能锻练,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应用价值,比较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ESWT的疗效差异。方法151例肩部疾患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且症状及体征较重。其中肩峰下滑囊炎65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86例,均行ESWT治疗。超声定位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测确定冲击点,痛点定位法以触痛点结合解剖结构体表定位确定冲击点。65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25例,痛点定位40例;86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31例,痛点定位55例。采用0.12~0.16mJ/mm治疗能量,以超声及痛点定2位点为冲击点,每次治疗选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冲击800~1000次,一般做2~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5d。对应用超声定位ESWT与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超声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89.6%、92.3%;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67.6%、73.6%。超声定位ESWT的优良率均高于痛点定位ESW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可通过观察肩部疾患的声像图特征,准确定位,提高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治疗肩部软组织损伤的手术入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针刀治疗肩部软组织损伤的手术入路研究福建中医学院(35000s)陈跃,张文光,曹光裕,林月娥肩部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症如肩周炎等,其痛点多见于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冈上肌腱,大结节,肩胛骨上角及其脊柱缘等处[1].我们对上述痛点的肩部结构做了解剖观测...  相似文献   

7.
肩峰下撞击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峰下结构与典型滑膜关节的结构非常相似,其中喙突、喙肩韧带、肩峰构成的穹隆状结构类似臼窝;肱骨大结节类似关节突;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冈上肌之间的肩峰下滑囊类似关节滑囊;冈上肌肌腱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穿过,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其深面穿越肱骨头上方。因此,肩峰下结构又被称为“第二肩关节”。肩峰前外侧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以及其它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即由于与肩峰底面的前 1/3、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下面的反复异常碰撞,滑囊、肩袖及肱二头…  相似文献   

8.
部分肱二头肌短头腱翻转修复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部分肱二头肌短头腱翻转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的疗效。方法 对11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部分肱二头肌短头腱翻转重建喙锁韧带,克氏针经肩峰固定肩锁关节及肩锁韧带修复治疗锁关节脱位(Tossy Ⅲ)。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5.7个月,按Karlsson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 采用部分肱短头肌短头腱翻转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其抗应力强度大,血供丰富,生物学效能接近喙锁韧带,是重建喙锁韧带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喙肱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9年6月关节镜下确诊的98例喙肱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16例,年龄17~28岁,平均(25.77±2.09)岁。依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分析并提出喙肱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结果] 98例喙肱韧带损伤患者均有明确急性外伤史或高强度累积性肩关节运动史。与喙肱韧带损伤相关的体征阳性率分别是:外旋位喙肱韧带走行区明确压痛100%;肩关节外旋活动度明显增大70.41%;持续存在的Sulcus征83.67%;后抽屉试验阳性45.92%;内撞击试验阳性72.45%。影像学资料显示:MRI斜矢状位是喙肱韧带最佳显示平面,共显示91例,占92.86%,其次为斜冠状位,共显示77例,占78.57%,对MRI进行3D容积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喙肱韧带的状态。[结论]喙肱韧带损伤者有明确的肩部外旋、向下或向后牵拉外伤史或高强度累积性损伤;喙肱韧带走行区压痛和较高阳性率的相关试验体征;MRI是明确喙肱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其作用是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肩部撞击症常见中年以上患者,是以肩部慢性病理损害和肩部慢性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的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组20例肩部撞击症病人,全部选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部撞击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于肩胛上神经主干外侧1.5cm处,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耐德的混合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治疗肩部撞击症17例17肩。每周注射1次,3次为1疗程,每例注射1-2疗程,同时辅之以患肩功能锻炼,随访6-32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优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是治疗肩部撞击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肩部外伤合并腋神经损伤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部外伤中 ,合并腋神经损伤比较常见 ,尤其是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我们自 1990年以来 ,收治肩部外伤患者 5 2例 ,其中合并腋神经损伤 6例 ,其诊治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6例患者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4 6岁 ,最小 16岁 ,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 4例 ,肩关节脱位2例 ,其中有一例因外科颈骨折反复手法复位致伤。二、诊断治疗 肩部外伤后 ,若肩部外侧麻木 ,三角肌瘫痪或萎缩 ,肩不能外展 ,肩肱关节脱位经复位 3周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或脱位 ,即可诊断为腋神经损伤 ,肌电图检查可以确诊。往往因为脱位后三角肌不能发…  相似文献   

14.
因肩峰下有被卡压的病灶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而得名,又称肩部撞击症。为老年人肩部常见疾患。因国外多用肩峰切除术或肩峰前部成形术来治疗。我们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封闭治疗,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75例,女57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8岁。工人54例,干部43例,军人35例。有受凉史者34例,有外伤  相似文献   

15.
“肩部悬吊复合体”(SSSC)是一个由关节盂、喙突、喙锁韧带、锁骨远端、肩锁关节、肩峰组成的环.上部的支柱是锁骨中部,下部的支柱是肩胛体和肩胛岗.SSSC部分断裂(如肩胛颈骨折、关节盂骨折或锁骨骨折)仍能维持肩胛带复合体与中轴骨的结构完整性,但SSSC 2处断裂(同时有肩胛颈和锁骨骨折)就会导致肩胛带与中轴骨的关系不稳定,称为“漂浮肩”.临床上此类病例相对较少,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均不同于一般的肩部损伤.2006年4月~2012年3月,我院骨科对16例漂浮肩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对漂浮肩损伤的术前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肩袖是肩关节重要的动能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肱盂关节运动时动力性稳定,机能活动及关节软骨的营养。肩袖亦是二骨组织之间唯一存在的腱性组织。肩袖的解剖位置与肩关节反复活动特点是其易损的常见原因。大约95%是慢性病程,继发于肩袖在肱骨头和肩峰之间累积性磨损,或喙肩韧带之间反复冲击部位的撕裂损伤。由于保守治疗无效,关节造影是术前诊断的传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肩峰下空间宽度的三维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 用开放MRI对 10例健康受试者和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 10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最小的肩峰-肱骨距离。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 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 -32%,P<0 05),而在外展 120°时,此距离则增加 ( +44%,P<0. 05)。外展 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 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肱二头肌腱长头在撞击综合征病损中起重要作用。肌腱的滑膜衬里来自肩关节滑膜延伸。肩关节滑膜的任何炎症均能沿肌腱扩散。由于狭窄的肱二头肌腱沟和紧张的横韧带,阻碍了腱鞘炎的扩散,并使病损迅速转为慢性。撞击综合征主要由肩峰弓长期压迫肩袖,引起肩袖肌腱炎所致。肩峰弓由肩峰、肩锁关节和喙肩韧带组成。肩袖出现肌腱炎时,可伴有滑膜炎,继而肱二头肌腱鞘炎,并向下向外扩展。鉴别肩袖性疼痛和肱二头肌疼痛较困难。大多数肩袖患者主诉外侧三角肌或  相似文献   

19.
<正>肩部撞击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和治疗并无困难[1],但少数病人同时合并有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因肩部撞击症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掩盖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故给确切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单纯治疗肩部撞击症使效果不理想。笔者于2001年9月~2009年3月,共收治6例此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与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70±13.04)岁;左肩21例,右肩29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均接受X线摄片、MRI及CT检查,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分析肩关节盂形态学参数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12个月的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负相关(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均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