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肾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于多数肾脏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毒性,为了降低药物的系统毒性,很多药学工作者已经对肾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低分子质量蛋白质(LMWP)、微粒、糖基复合物等药物转运载体,前体药物和抗体以及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最终实现肾脏靶向给药的目的。本文通过系统地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及特点,对上述各类肾脏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肾脏是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功能不全时,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大为减弱,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影响药物的疗效并增加毒性,此时必须酌减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给予肾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1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儿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与成人不伺。如小儿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灭活,使血药浓度增高;小儿细胞外液容积量大,药物消除相对缓慢: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许多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药物与血浆旦白结合能力较成人为弱.游离药物浓度较高等等。使用药特殊化、复杂化、从而要求在药物品种、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等方面作出更细致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很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当小儿患肾炎时,肾功能不完善,排泄功能下降,易造成药物及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进一步损害肾脏。因此对患肾炎的小儿用药更应加倍小心,千万不要给患儿随便吃药,更不能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在日常用药中可能引起肾损害的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对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伤以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进行急性MA(10 mg·kg~(-1))给药,每天给药2次,4天后处死,测量心脏、肝脏、肾脏重量;运用HE染色对各器官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急性高剂量MA给药造成大鼠心脏和肾脏的膨大,肝脏细胞排列紊乱;引起心肌组织细胞纤维化、水肿、变性等;肾小球呈现萎缩、肾小管变性退化;同时,器官损伤伴随MDA含量显著上升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急性高剂量MA给药引起大鼠心脏、肾脏和肝脏明显毒性损伤,并伴随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的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儿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与成人不同。如小儿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灭活,使血药浓度增高;小儿细胞外液容积量大,药物消除相对缓慢;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许多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药物与血浆旦白结合能力较成人为弱,游离药物浓度较高等等。使用药特殊化、复杂化、从而要求在药物品种、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等方面作出更细致的考虑。 笔者曾于1990年对长沙地区不同性质、类别、规模的五所医院的儿科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元近端小管细胞具有多种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在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近端小管细胞中主要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体、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主要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磺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肾脏转运体和/或代谢酶介导药物相互作用(DDIs)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转运体和代谢酶存在密切协作关系,在肾脏也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现象(包括转运-转运相互作用,代谢-代谢相互作用和转运-代谢相互作用),其显著影响药物肾脏处置、临床疗效和肾毒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药动学、DDIs和肾毒性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阐明肾脏转运-代谢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肾脏处置和DDIs,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存在着严重的肾脏毒性和耳毒性,因幼婴和小儿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不能诉说先兆症状,故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很高。目前,这类药物在大医院的儿科中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中小医院和广大的农村仍广泛使用。对于其可能引起的损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的诱导效应对环磷酰胺大鼠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效应致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对肝脏、肾脏、骨髓和膀胱毒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DEX 50mg·kg-1·d-1诱导4d后,d5分别ip CPA 0,150和200mg·kg-1后36h,观察实验动物肝脏、肾脏、骨髓和膀胱毒性表现.结果:单独DEX诱导具有轻微的肝脏毒性.CPA单次给药造成骨髓细胞G2M期细胞的比例稍有升高,出现明显的尿蛋白和尿潜血.DEX的诱导作用增加了CPA的毒性:对肝毒性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血浆ALT升高,肝脏总巯基和蛋白巯基含量降低,肝脏组织肝窦狭窄,肝小叶空泡变性;对肾脏毒性增强表现在血浆BUN和Cr升高,尿液蛋白和潜血增加,肾近端小管变性和髓质出血.DEX和CPA 200mg·kg-1合并用药组骨髓细胞的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病理检查表明DEX和CPA合并用药组膀胱发生炎症和出血.结论:DEX诱导后使CPA对大鼠的肾脏、膀胱和骨髓毒性进一步增强,而DEX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与CPA合并给药后肝毒性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壳聚糖基水凝胶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方法大鼠长期腹腔注射壳聚糖基水凝胶,分别于给药2、4、6周时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AST、ALT、ALP、TP、ALB、CHO、GLU、BUN、CRE),计算肝、肾脏器系数,并进行肝、肾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功能相关的BUN指标,给药2周时,低、高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4周时,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组肝、肾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镜下各组肝脏结构正常,前期低、高剂量组肾脏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后期未见明显炎性细胞。结论该壳聚糖基水凝胶对大鼠肝脏未表现出明显毒性作用;对大鼠肾脏前期可引起轻微损伤、后期损伤恢复,无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1.
朱梦鸷 《北方药学》2013,(5):108-109
肾脏疾病的致病因素有一为药邪伤肾,包括误治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药物性肾损害。前者属于辨证不明而采用了错误的治法,后者是医者没有注意用药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在我国,中医药在治疗肾病上有独特优势,但是中药毒性损害也愈发受到关注。我们要通过学习中药的肾毒性、中药的肾保护等对将来临床治疗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白蛋白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体外细胞毒性及肝靶向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评价NCTD白蛋白微球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生物安全性;通过小鼠尾静脉给药得到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与NCTD注射液组比较得其靶向效率。结果:NCTD白蛋白微球在肝脏和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389 1和0.375 4。NCTD白蛋白微球体内外的生物安全性与其注射液比较无显著差异。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其对肿瘤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和靶向释药作用。结论:NCTD白蛋白微球具有肝脏靶向性,能降低肾脏分布,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抗肿瘤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松  谢瑞祥 《海峡药学》2011,23(10):107-110
药物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常见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具有肾毒性☆々抗肿瘤药物包括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抗代谢药和生物制剂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内梗阻、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肾脏损害多呈剂量依赖型,正确掌握用药剂量、使用前后充分水化、避免几种’肾毒性药物的联用及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是减少和防止肾脏损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硫酸核糖霉素致小儿昏睡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核糖霉素致小儿昏睡3例冯清祥,唐鹏祥,李成果(山东铝厂医院淄博市255069)核糖霉素是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毒性较低,尤其对听觉和肾脏的毒性均较小,故儿科使用较多。现将我院儿科应用哈尔滨制药厂生产的核糖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川木通对大鼠肾脏的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用<中国药典>品种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和市场混乱品种粗齿铁线莲C.argentilucida W.T.Wang、钝萼铁线莲C.peterae Hand.-Mazz的水煎液(10 g·kg-1·d-1)与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水煎液(2 g·kg-1·d-1)每天给大鼠灌胃1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及体重,分析尿、血浆的生化指标,做.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各组大鼠行为活动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和关木通组比较体重无显著差异.对大鼠尿量、尿糖、尿蛋白及BUN、SCr等指标和.肾脏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川木通各品种均未见明显肾毒性.结论 连续给药4周,药典品种川木通各品种未见明显.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昆布与甘草合煎给药与分别单煎给药对机体自身代谢的影响及差异。分别采用昆布、甘草单煎与合煎方法进行提取,通过常规生化参数测定、病理切片观察和气相质谱测定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方法研究提取物对SD大鼠肝、肾毒性以及系统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昆布与甘草合煎给药较昆布单煎给药造成大鼠肾脏组织更明显的病理异常,昆布与甘草无论单煎还是合煎给药对肝脏均无明显影响,甘草单煎给药对肾脏无明显影响。昆布与甘草合煎组给药5天,引起血清中谷草转氨酶下降(单煎组没有明显变化)和总尿素氮明显升高(昆布单煎组也升高)。采用GC-MS方法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分析发现昆布、甘草单煎与合煎提取物给药均对代谢有明显影响,且合煎给药组与昆布组对机体代谢影响相似,提示合煎提取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可能主要来源于昆布。昆布、甘草分别单独煎煮和合煎提取物给药引起支链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和糖代谢中间物(丙酮酸和乳酸)水平降低和3-羟基丁酸水平升高,昆布降低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和糖代谢中间物能力强于甘草以及合煎组,而甘草给药组中支链氨基酸水平降低更加明显。提示合煎给药对SD大鼠代谢的影响与甘草和昆布均有关。昆布单煎及昆布-甘草合煎提取物连续给药均可造成肾脏损害,合煎给药较昆布单煎给药造成大鼠肾脏组织更明显的病理异常,说明一定剂量范围内甘草可加重昆布的肾脏毒性作用,是中药"相反"配伍禁忌的特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其肾脏系数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MDA含量、SOD活性、肾脏系数及肾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肾脏毒性作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幼龄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每组处死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4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进食量和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和病理学等检查,另外重点观察生长发育、神经及免疫系统等毒理学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毒性试验最大给药剂量22.4 g/kg·bw,相当于1岁儿童临床剂量的50倍,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停药4周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无明显的长期毒性,临床用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鼠口服山豆根水煎剂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以此进一步解释山豆根肾毒性与大鼠尿液代谢谱相关性。方法:运用NMR技术手段对给药大鼠0d,1d,14d的尿液进行分析,建立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图。结果:山豆根给药大鼠尿液中代谢物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山豆根可能会引起肾脏毒性,其肾毒性与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肾脏毒性和耳前庭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使用,而肾中毒的发病机理与其肾皮质内药物蓄积的程度有关。为了探求预防措施,作者对25名肿瘤部分累及单侧肾且肾功正常准备作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单剂短程30分钟和24小时连续输注相同剂量药物的对比研究,以研究两种给药方案对肾脏皮质内药物蓄积的影响。受试者年龄不超过70岁,血清肌酸酐浓度在0.9和1.2mg/dl之间,在术前24小时随机给予庆大霉素4.5mg/kg或乙基西索米星5mg/kg并按同等剂量将两药分二个治疗组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