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魏平  杨骞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90-1291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9例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原皮瓣下适当游离直接缝合、局部旋转皮瓣、游离植皮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下感染边缘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冲洗逐渐愈合外,其余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远期随访皮瓣未再次产生并发症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一安全,抗感染能力强的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是一良好的选择,但术前应做好准备及术中清创彻底,术后应加强观察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产生并发症者根据其原因及类型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41例.皮瓣面积6 cm×5 cm~23 cm×16cm.结果:术后39例皮瓣Ⅰ期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1例出现皮瓣下脂肪液化,经Ⅱ期清创再缝合后痊愈.随访1~12个月,1例足跟皮瓣由于负重出现缝合处瘢痕愈合,其余40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辫具有血液供应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依据足底内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手术设计.应用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 6例足跟部黑色素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2年5个月.无跟区皮肤破溃发生.[结论]根据足底内侧动脉的走行`分布特点设计,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皮瓣能修复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易取,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骏  段萍 《中国临床研究》2011,(10):906-90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运用。方法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6例钢板外露,1例骨外露,术前做好皮瓣大小设计与皮蒂的旋转点,均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处。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缺损处完全封闭,外形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旋转范围大,操作易掌握,能很好解决胫前软组织缺损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1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逆行修复小腿远端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逆行应用修复下肢远端残余创面,其中最小皮瓣6 cm×8 cm,最大皮瓣13 cm×16 cm。【结果】临床应用8例修复下肢远端残余创面,全部成活。【结论】本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对小腿远端的残余创面修复不失为一项可供选用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面积较小、深及筋膜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移植皮瓣后均一期成活 ,供区所植皮片亦均一期成活 ,皮瓣痛、温、触觉正常。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为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的修复方法,但其旋转轴点高,对远端蒂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合理设计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4侧经成人下肢标本,以内踝最凸出点为标志点,在小腿内侧远段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隐神经-大隐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有9个来源: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踝上支、腓动脉或胫后动脉骨皮穿支、内踝前动脉内踝支、胫后动脉踝管支、足底内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外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支和跗内侧动脉内踝支。②上述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形成深筋膜上下血管网、浅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和骨膜血管网。动脉穿支构成了小腿内侧远端前、中、后3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丛,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丛,踝管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后纵向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内踝前动脉穿支和以踝管区动脉穿支血管蒂的3种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或复合瓣,旋转轴点在内踝平面,适宜小腿远段、踝足部及其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科2010年2月至2020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各24例.A组给予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B组给予一期软组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14.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8例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病人,术前均采CDFI探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于主干发出的部位、动静脉内径、穿皮瓣位置、数量,并予体表标记和记录,与手术对照.结果 共探及49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皮支动脉内径0.5~1.47 mm,皮支静脉内径0.6~1.8 mm,手术证实CDFI定位准确,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CDFI显像客观,无创使用,能够准确测定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穿出部位和血管内径,对临床皮瓣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8年9月-2009年3月,应用此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足底内侧血管及穿支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沿皮瓣两侧向中间显露,在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解剖出足底内侧血管主干,显露动脉穿支及伴行神经。将血管向近端分离获得足够长度后,掀起皮瓣,切取完成并将皮瓣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除2例术后4d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4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低旋转点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2月根据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22例22处损伤创面.结果 术后22例22处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 mm. 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风足底溃疡好发的不同部位带血管蒂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设计以趾背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两种顺行皮瓣,分别转移修复麻风前足底溃疡和足根部溃疡共12例,皮瓣面积为3 cm×4 cm~4 cm×8 cm。结果除3例皮瓣延迟愈合外,其余移植皮瓣成活良好,12例均外形矫正满意,术后随访2年溃疡无复发。结论趾背动脉蒂皮瓣和顺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蒂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便,是修复麻风前足底和足根部溃疡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总结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对17例应用较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足跟、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区准备;术后取合适体位、严格抗凝治疗、预防血管痉挛、给予营养指导及康复指导。16例皮瓣生长良好,1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在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均为外伤性前足软组织缺损,合并骨与关节损伤13例。伤后常规清创,确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否完好,设计皮瓣并应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所有皮瓣成活,1例术后2d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拆除旋转点处皮肤缝线后皮瓣恢复正常,4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本组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质地优良,无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等情况,9例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术中损伤腓浅神经所致。结论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切取较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