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乃至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我国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中药材全过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质量追溯体系刻不容缓。中药溯源系统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中药材从栽培到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实现中药材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与追踪,极大地提高中药材在其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现状及其与中药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所需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在该领域的不足及其原因,最后对该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我国中药追溯体系的完善,达到中药“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国内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的现状与难点,针对性地提出实质性建议。结果和结论:鉴于目前中药追溯平台搭建成本高、推广不足,追溯监管主体多元、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情况可能还存在于现行的中药追溯体系,我国中药追溯体系的建立现仍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是在中药的质量安全、中药材流通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下,建立完善健全的中药追溯体系的目标势在必行。本研究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致力于逐步建立中药“从生产到消费”的质量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20,(1):14-16
以云南道地药材三七为例,开展道地药材溯源实践活动,了解中药材"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质量可追溯体系,探索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影响因素,提出中药溯源实践对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涵建设的教学设计。拍摄教学视频片,通过课程网站链接、公众号推送及课堂播放,共享中药溯源实践成果,并通过新媒体传播和宣传中医药文化,为大众"爱上中医、认识中药、走向健康"科普学习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4.
从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及其相结合的PK-PD模型等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物质基础研究、整体观认识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药动学的研究,探索体内释放过程,有助于促进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意义深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笔者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的体会,介绍了国内外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的思路并分析了进行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一般方法,并就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开展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研究对充分发挥中药的潜在价值和我国的中药资源优势开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转化研究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GRDDS)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概述,分析目前制约中药复方GRDDS发展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体内外相关研究体系缺失对于中药复方GRDDS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体内外评价方法及相关性的评价模型,并提出人工神经网络(ANN)应用于中药复方GRDDS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的可能途径,通过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了ANN模型在GRDDS中应用的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传统中药的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中药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据着半壁江山,并且已经走向世界。本文笔者对我国中药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资料和文献的检索入手,同时也对中药临床研究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中药临床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文献研究、疗效标准的建立、评价机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中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中药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据着半壁江山,并且已经走向世界。本文笔者对我国中药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资料和文献的检索入手,同时也对中药临床研究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中药临床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文献研究、疗效标准的建立、评价机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中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出发,针对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设计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客观地反映教学的情况,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剂型,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由于质量问题或临床使用不科学,几乎所有中药注射剂都出现过不良反应报道,多个品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分析阐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开发现状、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从我国政策法规、立项思路及安全性应对对策3个方面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洛宁一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习医活人,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深厚,教坛桃李满园,成就硕果累累.现已从医60余年,从事教学和研究50余载,值84岁高龄,仍佚枥奋蹄,壮心不已.  相似文献   

12.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在创新中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动力,中医不但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创新只能以实践为判断标准,而不应设置禁区。理论创新是关键,需要解决过度依赖哲学和功能与结构不完全一致的两大难题。中医学必须借鉴所有学科知识为其发展之用。中医学是在发展中与现代学科体系逐步沟通,最终走向融合。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需要有更高层次理论的指导、人才的聚集和中医自身的有效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中药的特点提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从中讨论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意义和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原则、方法与步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立足近十年中医药的发展情况,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外科近5年来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例800余例治疗进行归纳总结,提取相关规律。结果:中医理念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环节,贯穿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结论: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起积极的作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在使用中成药时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为了从源头上制止这种现象,提出对西医院校的学生开设中成药教学,并将中成药教学延伸到今后的继续医学教育中,以杜绝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伪满时期,东北沦陷区的中医被称为“汉医”,当时东北中医从业人员有25000名之众。中医未能得到伪满政府承认,一度走在被废止的边缘。中医界争取中医地位、发展中医学术、维护中医权益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伪满政府后来出台了《汉医法》等法律,建立了伪满中央汉医会等学术团体,实施了汉医考试制度等,管理、改造和利用中医。伪满时期的中医走过了一条畸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外科近5年来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例800余例治疗进行归纳总结,提取相关规律。结果:中医理念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环节,贯穿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结论: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起积极的作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