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和P区耐药突变位点的变异模式。方法选择39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后存在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将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和回收纯化后,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测序,与HBVseq数据库比对,观察HBV基因型分布和耐药位点变化情况。结果 34例(87.2%)患者能检出HBV基因型,其中C基因型有32例(82.1%),B基因型有2例(5.1%);27例(69.2%)患者存在RT区序列突变,其中点变异12例(30.8%),rt M204I/V/S、rt A181V/T、rt I169T突变分别占15.4%、5.1%、10.3%,组合变异15例(38.4%);23例患者存在对NAs耐药,其中8例患者对阿德福韦酯耐药(1例为B基因型,7例为C基因型),耐药位点为rt A181V/T/S、rt V214A/E和rt N236T;11例患者对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同时耐药,均为C基因型,其共同耐药位点为rt M204I/V/S和rt L180M;3例患者存在对LAM、LDT和恩替卡韦同时耐药,均为C基因型;1例C基因型患者对LAM、LDT和ADV同时耐药,其变异模式为rt M204I/V/S+rt A181V/T/S+rt L180M。结论多数对NAs耐药患者可在HBV P区检出基因突变,且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 M204I/V/S突变为主,不同核苷(酸)类似物中存在共同耐药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中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位点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单用LAM耐药后,联合AD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HBV拷贝检测,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并对rt N236T、rt A181V、rt M204V、rt L180M耐药位点进行检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89例患者单用LAM治疗后均发生LAM rt M204V位点突变,联合ADV治疗后,9例发生ADV rt N236T单位点突变,5例发生ADV rt A181V单位点突变,8例发生rt A181V+rt N236T双位点联合突变,累计ADV耐药率为24.7%(22/89)。89例患者的HBV基因分型中,C基因型82例,其中8例发生rt A181V+rt N236T双位点联合突变;B基因型7例。结论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CHB患者单用LAM耐药后,联合ADV治疗中更易发生rt A181V+rt N236T双位点联合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行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的存在状况.方法 选择29例慢乙肝患者,均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6个月~2年.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HBV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HBV基因C型26例、B型3例.HBV变异位点有6个,其中rtL180M 7例,rtM204I/V/S 11例,rtA181V/I/S 7例,rtN236T、rtT184A/G/I/S、rtM250V/L各1例.变异模式包括rtA181V/I/S 5例,rtM204L/V/S、rtL180M+rtM204I/V/S各4例,rtN236T、rtM204I/V/S+rtA181V/I/S、rtL180M+ rtA181V/I/S、rtL180M+ rtM204I/V/S+ rtM250V/L、rtL180M+ rtM204I/V/S+ rtT184A/G/I/S各1例.结论 29例慢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多为C型,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HBV的主要突变位点有rtM204L/V/S、rtL180M及rtA181V/I/S.除rtA181V/I/S、rtM204L/V/S单位点突变外,还存在rtL180M+rtM204L/V/S、rtL180M+ rtA181V/I/S、rtL180M+ rtM204I/V/S+rtT184A/G/I/S等突变模式,给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 L80I/V、rt Vl73L、rt Ll80M、rt M204V/I和rt 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 Al81T/V、rt S213T/N、rt V214A、rt Q215S/H/P、rtl233V、rt N236T、rt P237H和rt 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 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 I169T、rt L180M、rt T184G/S/A/I/L/F、rt S202I/G、rt M204V和rt 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 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HBV 基因型的构成状况及 HBV P 区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的740份 HBV 感染者血清,采用 ABI 基因测序仪检测 HBV 耐药位点和基因型,应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 HBV 感染者中,检出 HBV B 基因型40例(5.41%),C 基因型695例(93.92%),D 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的位点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的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的患者中,B基因型12例,C 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中包括 CHB 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 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 和 A181V,两组间 ALT、HBV DNA 载量和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 DNA 载量是影响 NA 耐药的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 或肝硬化)和 ALT 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点,如 rt64、rt126、rt178和 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的发生,其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 HBV DNA 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12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血清HBV DNA,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逆转录酶基因12个位点上的碱基突变情况,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患者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不同核苛(酸)类似物耐药的突变形式. 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63例,阿德福韦耐药突变10例,恩替卡韦耐药突变8例,替比夫定耐药突变1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I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L1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阿德福韦耐药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发生在拉米夫定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替比夫定的耐药突变为M204I.少数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也可检出耐药相关突变.结论 检测HBV逆转录酶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HBV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CV)联合用药及单独用LAM后老年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及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治疗前未检测出HBV-YMDD变异的老年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患者治疗后24个月检测基因分型和反转录酶(RT)区位点变异。结果联合用药组中检出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rt T184L+L180M+M204V、rt T184L+S202G+L180M+M204V、rt M250L+M204I;单用药组检出耐药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rt L180M+M204V、rt L180M+M204I、rt M204I。结论初期使用LAM联合ECV治疗老年乙肝患者24个月后耐药突变率仅为6%;联合用药在B和C两种基因型中的耐药检出率没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变异情况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63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或核酸测序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观察P区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及HBV P区变异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6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HBV感染者272例,C基因型感染者359例,C基因型感染者患者年龄为(39.1±11.4)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感染患者的(33.7±9.7)岁(t=-6.55,P<0.01).C基因患者病毒载量为(5.96±1.22)log_(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5.58±1.21)log_(10)拷贝/ml,t=-2.01,P<0.05.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于B基因型(0.4%比5.3%,χ~2=12.23,P<0.01),M204I/V,L180M、T184A/G/I/S、S202G/I和V173L变异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204I在B基因型的发生率为20.6%,高于C基因型的13.9%(χ~2=4.91,P<0.05);M204V和M201Ⅳ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和2.21,P值均>0.05).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在B、C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 拉米夫定常见耐药位点在B、C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C基因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M204I变异在B基因型中出现频率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酯后可能会使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出现的概率高于B基因型;年龄、免疫因素和非常见位点的变异或许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和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5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9例,取血清,送往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研究所进行HBV DNA基因测序。结果在10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B型36例(35.29%),C型59例(57.84%),B/C混合型4例,未定型3例。慢性乙型肝炎组B型17例,C型28例,B/C混合型3例,未定型1例,携带者组B型19例、C型31例、B/C混合型1例、未定型2例(χ~2=0.32 P=0.57);在53例携带者中,检出耐药位点5例(9.4%),其中3例为rtA181T,1例为rtL180M+rtM204V,1例为rtM/V207I突变,在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共检出耐药位点13例(26.5%),其中5例为rtA181T,1例为rtL180M+rtM204V,2例为rtM/V207I,2例为rtN236T,1例为rtA181T+rtM204I+rts202N,1例为rtI169V+rtV173D,1例为rtM204I+rtM204L。结论在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检出耐药位点变异,其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65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行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多位点耐药基因检测并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突变形式,对常见突变模式者ALT和HBV-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为45.59%,其中有明确用药史者202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I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L1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阿德福韦酯耐药中以N236T和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恩替卡韦耐药均伴随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以T184位点的碱基替换最为常见;主要变异模式间ALT及HBV-DN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90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亦检出耐药相关突变。结论检测HBV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并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为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出现病毒学突变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ELISA法检测HBeAg和HBeAb定量,对血清HBV DNA直接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在60例患者,发现rtl 180M阳性17%,rtm 204V阳性20%, rtn 236T阳性12%,rtA 181V/T阳性10%;rtl 180M阳性和rtm 204V阳性患者HBV DNA拷贝数较高,rtn 236T阳性患者较rtn 236T阴性患者ALT和HBV DNA拷贝数较低;rtA 181V/T阳性患者较rtA 181V/T阴性患者ALT水平高。结论 rtl 180M、rtm 204V、rtn 236T和rtA 181V/T变异多见于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HBV DNA拷贝数升高先于ALT升高者,预后较差,其中rtl 180M和rtm 204V变异患者病情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后出现HBV病毒学突破患者HBV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LAM治疗后出现HBV病毒学突破患者的血清HBVRT区基因,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用Chromas2.0软件分析HBVRT区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变异类型。结果109例患者在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病毒学突破,其中94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相关性变异,包括YMDD变异93例,单独rtA181T变异1例。13例(11.93%)患者经测序分析未发现YMDD变异,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均发现有YMDD变异。测序结果发生变异位点和出现频率:rtM204V/I93例(85.3%)、rtL180M51例(46.9%)、rtV173L/M7例(6.4%)、rtV207M/L/I4例(3.7%)、rtA181T4例(3.7%)、rtT184I/S/M2例(1.8%)、rtM250L2例(1.8%)。变异类型:rtM204V/I、rtA181T、rtM204V/I rtL180M、rtM204V/I rtL180M rtV173M等。结论拉米夫定耐药主要变异类型为rtM204V/I变异,常伴随rtL180M和rtV173L/M变异;少数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前即已产生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耐药相关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性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进行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的乙肝患者14374例,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提取HBV 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法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应用Pe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7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7种HBV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1例(占0.01%)、B基因型4728例(占32.89%)、C基因型9500例(占66.09%)、C/D重组基因型64例(占0.45%)、D基因型65例(占0.45%)、G基因型10例(占0.07%)、B/C重组基因型6例(占0.04%),以B、C型为主。B、C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88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38.2%,B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1572例,突变率33.2%,NAs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846例(占17.9%)、FTC+ETV+LAM+LDT 348例(占7.4%)、ADV 315例(占6.7%);C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3868例,突变率40.7%,NA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1563例(占16.5%)、ADV 993例(占10.5%)、FTC+ETV+LAM+LDT 985例(占10.4%)。常见的单点耐药突变是rtM204I/V/S,共4093例(占28.5%),其次rtL180M有2970例(占20.7%),rtP237H、rtI169T、rtI233V、rtA194M/T位点的突变较少见。各地区HBV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均为rtM204I/V/S、rtL180M、rtA181S/T/V,多发生在华东地区,分别为1073例(占37.8%)、838例(占29.5%)、449例(占15.8%),rtL80I/V、rtN/H238D/S/T位点突变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354例(占8.9%)、597例(占1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间HBV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存在差异,且突变模式复杂,应根据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性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进行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的乙肝患者14 374例,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提取HBV 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法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应用Pe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 37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7种HBV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1例(占0.01%)、B基因型4 728例(占32.89%)、C基因型9 500例(占66.09%)、C/D重组基因型64例(占0.45%)、D基因型65例(占0.45%)、G基因型10例(占0.07%)、B/C重组基因型6例(占0.04%),以B、C型为主。B、C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488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38.2%,B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1 572例,突变率33.2%,NAs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846例(占17.9%)、FTC+ETV+LAM+LDT 348例(占7.4%)、ADV 315例(占6.7%);C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3 868例,突变率40.7%,NA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1 563例(占16.5%)、ADV 993例(占10.5%)、FTC+ETV+LAM+LDT 985例(占10.4%)。常见的单点耐药突变是rtM204I/V/S,共4 093例(占28.5%),其次rtL180M有2 970例(占20.7%),rtP237H、rtI169T、rtI233V、rtA194M/T位点的突变较少见。各地区HBV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均为rtM204I/V/S、rtL180M、rtA181S/T/V,多发生在华东地区,分别为1 073例(占37.8%)、838例(占29.5%)、449例(占15.8%),rtL80I/V、rtN/H238D/S/T位点突变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354例(占8.9%)、597例(占1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间HBV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存在差异,且突变模式复杂,应根据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61例未接受NA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 RT区序列测定,分析NA治疗前HBV 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通过HBV基因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共获得61个HBV RT区基因序列,采用HBV RT区基因进化树基因分型共分出B型42例(42/61,68.85%),C型19例(19/61,31.15%),未检出其他基因型。通过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对NA常见的10个耐药变异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S/A/I、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N236T、rtM250V)进行比对后,61例患者中共检出HBV RT区变异3例(rtM204I 2例,rtM204I+L180M 1例),自然耐药变异的检出率为4.92%。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少量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位点,与原发性无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弓瑾  陈莉  虞静  张凯  吕晨阳 《肝脏》2024,(3):285-288+299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地区26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天然耐药突变情况,并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地区2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资料,统计天然耐药发生情况及耐药突变类型,比较发生突变和未发生突变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因素。结果 26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经基因测序检测,共有9例天然耐药突变,检出率为3.36%(9/268);9例天然耐药突变患者耐药位点分别为rt180M、rt204V、rt204I、rt250V、rt180M、rt204V+rt180M、rt213T、rt236T和rt204I+rt180M,发生突变患者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高于未发生突变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生天然耐药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62,4.411,5.766,P<0.05)。结论 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天然耐药突变,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发生耐药的临床过程及挽救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期间出现的病毒学突破,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到HBV聚合酶基因阿德福韦酯相关突变位点,接受挽救治疗措施.结果 1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经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4例出现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rtA181T/V和(或)rtN236T突变,1例出现rtM204I+rtL180M+rtA181T联合突变.耐药后15例患者均给予挽救性治疗措施,其中7例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3个月时HBV DNA平均下降(2.2±0.6)lg拷贝/mL,6个月时,5例HBV DNA低于检测限;另3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患者,6个月时HBV DNA水平下降2.8~3.5 lg拷贝/mL.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是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发生阿德福韦酯耐药后的有效挽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L80I/V、rtVl73L、rtLl80M、rtM204V/I和rt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Al81T/V、rtS213T/N、rtV214A、rtQ215S/H/P、rtl233V、rtN236T、rtP237H和rt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I169T、rtL180M、rtT184G/S/A/I/L/F、rtS202I/G、rtM204V和rt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 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基因突变发生频率、类型、位点及其与耐药的相互关系,观察阿德福韦的临床疗效.方法 PCR扩增和纯化HBV DNA P基因,Mega BACETM 500测序,软件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拉米夫定治疗半年以上并符合临床耐药标准.YMDD变异者采用阿德福韦10 mg/d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数据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P基因YMDD变异率高达80%,变异位点为P基因C区204位点和B区180位点,变异类型为rtL180M/M204V、rtM204I、rtL180M/M204I,单独变异与联合变异并存;阿德福韦对HBV YMDD变异株有显著抑制作用,HBV DNA由治疗前的(7.26±1.26)log10拷贝/mL降为治疗24周后的(4.05±0.79)log10拷贝/mL,24周ALT复常率为87.5%,HBeAg阴转率达20.8%,抗-HBe阳转率为8.3%(P值均<0.05).阿德福韦治疗后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包括血磷)、甲胎蛋白等均未出现异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既存在不同类型YMDD变异,也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阿德福韦对有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常见耐药位点Rt204±180以外位点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关系.方法 收集27例接受拉米夫定初治患者治疗基线和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出现病毒学反弹的血清标本,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基线和病毒学反弹时HBV DNA的P区变异位点,对位点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BV P区的rtA181V、rtM171R、rtN/H238T/A和rtI187V变异不伴随有P区rtM204V/1±rtL180M耐药位点的变异.结论 HBV P区的rtA181V、rtM171R、rtN/H238T/A和rtI187V变异可能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新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