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非离子型造影剂iopromide(370 ) (优维显 370 )和离子型造影剂 76 %diatrizoate(76 %优路芬 )对冠状动脉造影时QT离散度参数的影响。方法  6 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男 4 1例 ,女 19例 ;年龄 (5 4± 11)岁。随机分为优维显组和优路芬组 ,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造影前和左、右侧冠状动脉第一次注射造影剂后连续 2 5秒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然后计算QT离散度。结果 左冠及右冠注入优维显、优路芬 10秒及2 0秒后 ,QT间期、QTc明显延长 ,但对QTd和QTcd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冠脉造影时 ,优维显和优路芬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为使冠状动脉的轮廓充分显影并获得清晰的图像,需使用造影剂来加强对比。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碘海醇(又名欧乃派克)、碘克沙醇(又名威视派克)等,因其显影清晰、不良反应少、易于吸收与排泄,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中。碘造影剂反应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造影剂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是介入治疗中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本院5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患者,发生造影剂反应3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在64排CT下冠状动脉成像及血管造影机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时不良反应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患者分为两组:CT冠状动脉成像组353例,另一组为CAG组301例。所有病例全部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I/m1)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组欧乃派克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多于CAG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CT冠脉造影患者与传统冠脉造影相比更易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前要进行针对性的准备,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密切观察病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腰椎病变的检查,CTM是一项常用而有效的重要手段。造影剂的种类、剂量,注药后体位的摆放,扫描时间及注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造影效果、减轻病人痛苦及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所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97年进行腰段椎管造影5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21~67岁,2例曾有碘过敏史,造影剂均使用挪威奈科明造影公司生产的欧乃派克(OMNIPAQUE),浓度为300mgl/ml,一般用量为10ml。欧乃派克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副作用小,显影效果好。我院引例使用欧乃派克造影,无1例发生较重不良反应者。注药前后病人的观察:注药前首先要了解患…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造影技术影像评价刘凤秀②膝关节造影是将稀释的造影剂直接注入关节腔内进行造影的检查方法。1材料40%泛影萄胺造影剂8~10ml,或优维显,或欧乃派克,或碘必乐均可。用专制暗盒加滤线器10×12寸一个。空针10ml一付,8号针头一个,无菌洞巾一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术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行PTCA的83例患者进行了术前及术后1h,24h,3d,7d,30d体表心电图QTD的测定。并与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61例患者及63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前两组冠脉狭窄患者QTD较健康人显著增大,PTCA使冠脉狭窄患者QTD显著缩小,而CAG则对冠脉狭窄患者的QTD无影响,结论:PTCA改善了心肌灌注,使心肌复极趋于均一,因此QTD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造影 (CAG)推注造影剂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 ,评价ECG改变的临床意义 ,探讨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在CAG过程中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 ,常用的ECG记录导联是Ⅰ、Ⅱ、Ⅲ、avF导联 ,必要时还选用胸导联 ,对用 6 0 %泛影葡胺和欧乃派克 2种造影剂在冠脉造影时引起的心电变化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当造影剂注入右冠脉后 ,ECG上可出现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 ,有时还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和动脉血压下降 ,严重时可出现窦性停搏 ,左CAG时ECG变化不如右CAG时明显 ,有时可见T波高尖 ,窦缓和暂时性动脉低血压 ,6 0 %泛影葡胺组明显重于欧乃派克组 ,还可出现房早或室早、短阵室速、房扑或房颤、短阵结性心律及AVB。经过及时处理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造影剂发生的这些ECG变化与造影剂的高离子渗透性有关 ,目前多用欧乃派克 ,且严密观察 ,精心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冠脉造影推注造影剂时心电变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推注造影剂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评价ECG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预防6或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在CAG过程中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常用的ECG记录导联是Ⅰ、Ⅱ、Ⅲ、avF导联,必要时还选用胸导联,对用60%泛影葡胺和欧乃派克2种造影剂在冠脉造影时引起的心电变化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当造影剂注入右冠脉后,ECG上可出现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有时还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和动脉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窦性停搏,左CAG时ECG变化不如右CAG时明显,有时可见T波高尖,窦缓和暂时性动脉低血压,60%泛影葡胺组明显重于欧乃派克组,还可出现房早或室早,短阵室速,房扑或房颤,短阵结性心律及AVB,经过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造影剂发生的这些ECG变化与造影剂的高离子渗透性有关。目前多用欧乃派克,且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造影剂主要是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广泛应用于介入治疗、CT增强扫描、静脉尿路造影及其它如T管造影、肢体血管造影中。它分离子型(如泛影葡胺和康瑞)与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和欧乃派克)二类。从药物特性以及大量临床应用结果来看,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较非离子型明显高,为3~8倍,后者相对安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前者约5%,后者约1.3%,而且后者严重反应明显少约0.01%(Schrott报道)。前者需做过敏试验,后者一般不需做过敏试验。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安  相似文献   

10.
在胶原酶溶盘实验和有关临床研究中,经常需在造影剂的指示下定位和观察,残留的造影剂与胶原酶溶液混合后是否影响胶原酶的生物活性,目前尚未见报告。非离子性水溶性造影剂欧乃派克是脊髓和硬膜外造影常用的造影剂,亦常用于胶原酶溶盘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了解欧乃派克对胶原酶活性有无影响,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纯胶原酶溶液和胶原酶及欧乃派克混合液对胶原蛋白的溶解能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介入治疗中使用最频繁的药物就是造影剂,一般都是碘制剂,含碘造影剂,特别是有机碘水溶液,如泛影葡胺、优维显、欧乃派克等,因其显影清晰,毒副作用少,易于吸收与排泄,广泛应用于各种介入治疗中。碘造影剂反应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相似文献   

12.
延髓肿瘤心电图QT离散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髓不同性质肿瘤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47例,延髓胶质瘤54例,分别测量和计算QT离散度、QTc离散度,最大QTc和最小QTc,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间的QT离散度、QTc离散度,最大QTc有显著差异(P<0.05)。2组QT离散(QTc)≥50ms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呈浸润性生长的延髓胶质瘤组与膨胀性生长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延髓肿瘤的性质影响心电图(QT离散度,肿瘤的浸润生长程度与QT离散度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QTD)增大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且与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溶栓治疗能明显减轻梗死后心肌复极的离散度[1].本文旨在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应用40%碘化油和欧乃派克的比较。方法:选取400名不孕症妇女,随机分为碘油组和欧乃派克组,对影像质量、术后腹痛、造影结果和方便程度及价格作出对比。结果:在影像质量和造影结果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腹痛和方便程度欧乃派克组优于碘油组。结论:欧乃派克副作用小,患者所受痛苦小,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研究组)6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内两组心电图的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校正后QT间期、T 波峰‐末间期及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的变化,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QT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治疗前心电图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 T 波峰‐末间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申娟  贾银明  杨小莉 《现代康复》1999,3(10):1234-1234
目的:研究左心室肥厚与QT间期离散度相互关系。方法:46例服卡托普利25~50mg/d,2/d,平均21个月。结果:用药后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变薄,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QTc离散度明显减小。结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可明显缩短QT离散度,减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的QT变化情况。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72h内的逐日心电图所测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生瘁死者QTD呈持续性增强,并大于非瘁死者QTD。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的QTD增加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瘁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提高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控制梗塞延展,是防止QTD增加而致瘁死发生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左室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患者全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分别记录左室造影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并将急性心肌梗死组分为室壁瘤组和无室壁瘤组;并根据患者左室造影前LVEDP将全部患者分为LVEDP>20 mmHg组及LVEDP<20 mmHg组.结果:各组左室造影后的LVEDP与造影前比较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造影后LVED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造影后LvEDP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叉(P<0.001);室壁瘤组左室造影前后LVEDP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壁瘤组左室造影前后LVED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前LVEDP>20 mmHg组左室造影后LVEDP与LVEDP<20 mmHg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进行介入检查及治疗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左室造影是安全的,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存在室壁瘤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根据造影前LVEDP的数值选择左室造影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2009年6月—2010年3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3例,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诊断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行左室造影前记录左室压力曲线,自动分析计算出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和左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hetime constant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ecay,tau);行超声心动检查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分为无病变组(n=43)、单支病变组(n=76)、2支病变组(n=62)、3支病变组(n=42)。对比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左室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LVEF、LVEDP和tau值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的LVEDP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4)。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受损,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造影剂特别是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继发不育患者,分别用碘化油、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作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各100例.术中、术后观察与随访,对不同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影像质量、通畅率、安全性及术后妊娠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种造影剂在影像质量、通畅率、术后妊娠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腹痛发生率,欧乃派克组最低(4%),与另二组(泛影葡胺组19%,碘化油组1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3.08,P<0.01).结论三种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各有特点,均可作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对比剂,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