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20例门脉高压症终末期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并记录手术开始后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及新肝期3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无肝期MPAP、PCWP、CVP均低于手术开始后30 min(P〈0.05),但SVI、CI减少不明显,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MPAP、PCWP、CVP升高(P〈0.01),CI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增高(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应加强此术式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98例行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LCVP组(n=49)。对照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CVP在6∽12 cm H2O;LCVP组患者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运用控制输液等方法维持CVP在0∽5 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开始肝切时(T1)、肝切完成时(T2)、术毕(T3),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右心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MAP、MPAP、PCWP、PCW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HR、RAP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降低。组间比较,T1∽T3时,对照组HR、RAP显著高于LCVP组(P〈0.05),MAP、MPAP、PCWP、PCWP显著低于LCVP组(P〈0.05)。LCVP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T、FIB、CR、PF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组间比较,T1、T2时,LCVP组PT、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时LCVP组P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CLCVP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有正向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5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接迈瑞PM-9000多功能生理监测仪,麻醉后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记录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1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10min、新肝期30min和新肝期6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后30min比较,MAP、CVP、CO、CI、MPAP、PCWP在整个无肝期下降明显(P〈0.05),PVRI和SVRI在无肝期上升(P〈0.05);MAP在新肝期5min下降明显(P〈0.01),MPAP、PCWP和CVP在新肝期10min明显升高(P〈0.01),CO和CI在新肝期10min有一定增加(P〈0.05),PVRI在新肝期5min上升明显(P〈0.01),SVRI在新肝期5min降低(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虽然缩短了无肝期时间,但术中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仍较明显,加强术中监测并及时给予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三六三医院治疗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左西孟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心肌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比较2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药物剂量、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SV、LEVF、CI、SRs及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AVP、AngⅡ、cTnI、CK-MB、CVP、PCWP及LVEDV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STEMI伴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入院时按抽签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6例.两组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疗程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尿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VP、MPAP、PCWP、SVR、NT-proBNP均下降,CO、CI、LVEF均升高,并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STEMI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方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P〗 方法 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均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胃管鼻饲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及治疗1周后的心指数(cardiac index,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 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CI、SVRI、GED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LW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CI、SV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LW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同时点CVP、MAP、GE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改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其效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陈小珊 《海南医学》2006,17(5):26-28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8例,由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指数(CI)和心率(HR)。分别于诊断当天(D9)、第3和5日(D3、D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摄取率(O2 extr)和肺内分流率(Q8/Qt)。按存活和死亡结果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MPAP、CI和HR明显升高.CVP、MAP、SVRI明显降低。前3天两组病人PaO2显著降低,P(A-2)O2和) 2extr显著升高,生存组经治疗后可渐恢复正常。但第5天后。死亡组的PaO2和W2持续恶化;5天内两组患者的Qs/Qt均有升高。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肺血管收缩,心排血量增高等高排低阻、和肺氧合功能受损的特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在于抗感染的病因治疗和维持组织灌注,纠正缺氧.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和尽早的营养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NE+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升压治疗,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1~6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早期乳酸清除率1的变化。结果①各组治疗后6h与治疗前比较,MAP、PCWP、CI、SVRI、Sv02明显升高,HR及血乳酸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组同一时间点MAP、PCWP、SV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时间点DA组HR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NE+DT组cI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3hNE及NE+DT组SvO2值较DA组明显增高(P〈0.01),乳酸值亦明显低于DA组(P〈0.05);⑤NE+DT组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于另外两组。结论各血管活性药物均能较好地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氧代谢方面优于单纯使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高、低CVP组患者在0 h、24 h的HR、MAP、CI、EVLWI、Lac、ScvO2、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0 h、24 h低CVP组的SVRI与GEDVI均高于高CVP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28 d后生存20例,死亡20例,其中0 h时生存组CVP低于死亡组;24 h时生存组CI、MAP显著高于死亡组,而SVRI显著低于死亡组。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P升高提示感染性休克导致急性肾损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可为临床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与微量泵注给药对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患者生命体征、动态血糖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 年6 月-2016 年6 月收治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患者共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与微量泵注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间、28 d 死亡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治疗后血乳酸清除率和动态血糖监测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MAP 及CVP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24及48 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值(M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 组患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及高血糖时间窗水平均低于A 组(p <0.05)。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 种给药方式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临床疗效当,但微量泵注给药方式应用可有效提高血糖稳定性,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高循环动力观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肝移植术中术后患者始终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的现象进行探讨。方法对21例肝移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共11个时间点进行完整记录并分析计算。结果在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短期始终维持高CI,即使在无肝期阻断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其CI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原因考虑为由于术前的水钠潴留、门脉高压、大量静脉侧支循环,术中的大量舒张血管的药物的使用,术后的侧支循环仍然开放等原因导致了体循环的低阻力和高循环动力状态。在监测中要充分认识这个现象,以指导用药,避免错误调整血流动力学影响灌注,最大限度的保护新肝功能和积极促进移植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美心力应用于危重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危重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美心力 (注射用 c AMP)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危重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 : 组美心力 3mg/kg,加入注射用水 5 0 ml,于主动脉开放即刻静注 1/3量 ,之后微注泵持续静注至术毕 ; 组不用美心力。测定诱导麻醉后、转流 5 min、复跳 10 m in、停机 10 m in及关胸后 10 min等时点 CO、CI、SV、SVI、SVRI、PVRI、L VSWI、RVSWI、MAP、CVP、MPAP、PCWP。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窦性心率恢复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围术期及术后二天 c 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应用情况。 结果  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 组 ,电除颤率低于 组 , 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 组 (P均 <0 .0 5 )。 组窦性心率恢复率高于 组 (P<0 .0 1)。各时段 组所需c 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物种类、剂量和维持时间均多于 组。两组 CO、CI、SV明显高于术前 ,但 组较 组显著 ,MPAP、PCWP、PVR、SVR较术前降低 (P<0 .0 5 ) , 组与 组相比 ,SVR值差异显著 (P<0 .0 1) ,其他各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而 HR、MAP、CVP与诱导麻醉后和转流 5 min时比较无明显变化 (P>0 .0 5 )。 结论 重症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美心力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改善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 ,降低肺和外周循环阻力及抗心律失常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36-139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 V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46例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法严重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3)和对照组(n=73),两组脓毒症患者均选择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照组的7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的73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评分,临床指标(血红蛋白、CVP、MPAP、PCWP)以及满意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分别为(29.66±1.74)分、(39.25±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护理后的(49.36±2.25)分、(56.25±3.54)分;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红蛋白、CVP、MPAP、PCWP 分别为(114.9±3.3)g/L、(11.2±0.8)mmHg、(18.3±0.9)mmHg、(8.6±0.6)mmHg 优于对照组的(103.3±1.8)g/L、(11.6±1.3)mmHg、(25.6±1.8)mmHg、(13.6±0.7)mmHg;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7%。此外,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Swan-Ganz漂浮导管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插入四腔7F漂浮导管,分别于手术前2~3h和手术后8~12h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作统计学处理采用分组比较t检验。结果手术前病人HR、MAP、PAP、PCWP、CO、CI、SVR分别为96.7±10.12、13.15±1.53、3.17±0.71、2.64±0.31、7.86±1.19、4.97±0.84、1925±220,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CVP为0.43±0.01,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3.010)。手术后HR、PAP、MAP、SVR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CWP、CVP、CO、CI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重型脑损伤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帮助治疗、判断愈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 1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各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观察。完成前降支吻合 10例 ,右冠状动脉吻合 7例 ,钝缘支吻合 10例 ,对角支吻合 6例。结果 :本组无死亡 ,行前降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行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一定的右心功能 ;吻合钝缘支和对角支时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变化 :MPAP、PCWP、CVP明显升高 ,SVI及LVSWI明显下降 ,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MPAP、SVRI、PVRI明显升高 ,CI明显下降。术毕及术后 2h、6h、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CI有明显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对钝缘和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 ,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 ;术毕及术后 2h、6h及 16h ,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术中有效血容量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法99Tcm标记红细胞(RBC)检测22例施行肝移植手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术中有效血容量的变化.时相点:手术开始30 min(T1),无肝期90min(T2),新肝期30 min(T3),手术关闭腹腔(T4).结果尽管HCT、HR、SAP、CVP、MPAP、PCWP等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BV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变化,T2、T2、T4和T1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T3、T4和T2之间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肝移植术中,在无肝期90 min、新肝期30min期间机体将产生较为显著的血容量异常分布,大量晶体将进入第三间隙并成为术后肺水肿、肺部感染、肾衰等的诱导因素,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7.
急诊手术内固定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接受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监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 h和术后24 h患者心率(HR)以及心排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术后4 h和术后24 h患者HR和CVP显著下降(P〈0.05),CO、PCWP和MAP显著增加(P〈0.05)。结论急诊手术内固定治疗可改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病情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N末端前体脑尿钠肽(NT-proBN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并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NT-proBNP和脓毒症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首诊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时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33例(轻度组)、严重脓毒症31例(重度组)和脓毒症休克30例(休克组),并根据患者30 d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生存组59例,比较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效果患者间血清NT-proBN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应用秩相关分析法对血清NT-proBNP、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脓毒症病情程度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休克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30 d内死亡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心率(HR)、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异常程度重于其他各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异常程度重于轻度组,三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MAP、CI、HR与脓毒症病情程度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年龄、血清NT-proBNP、MAP、CI、HR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NT-proBNP、HR与病死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CI、HR和血清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脓毒症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血清NT-proBNP、HR、MAP是脓毒症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危险评估和预后预测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