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姜玉坤(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普外科,东营市257055)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切除术;抗凝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临床上少见的急腹症,由于其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且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死...  相似文献   

2.
马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86-86,123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验,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诊确诊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误诊原因。结果本组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首诊均误诊为阑尾炎,完善和修订诊断后确诊,经过治疗,临床治愈。结论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误诊率较高,临床应进一步加强认识,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82~2002年间收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总结其诊断、治疗的经验。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术前误诊14例,有9例行CT检查,8例确诊,17例行手术治疗,13例治愈,4例死亡。有5例没有腹膜炎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较易误诊,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积极的作用。坏死肠段切除要充分,应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在没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为脾静脉血栓形成,偶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临床更是少见.本院临床发现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经积极抢救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中,2例于首次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而复发,3例确诊后即行抗凝治疗;其中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其余均治愈.结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9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处可见静脉增宽及管腔内中低回声充填,血流信号缺失或周边少量血流信号,门静脉血流速度减低;7例可见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肠腔积液,肠蠕动减弱;6例可见腹腔积液;5例肠壁间静脉迂曲扩张呈串珠样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快速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是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1~2003年我病区收住的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1例治愈,1例遗留短肠综合症。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治疗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尽快对因治疗是改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过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发病率低,极易误诊。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张民英,刘津综述黎国屏审校附属二院外科(050000)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梗塞自Warren和Eberhard[1]于1935年报告了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1998年间收治的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小肠30~300 cm,行肠吻合术.术后抗凝治疗6~8 w,全部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手术和抗凝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如何提高疗效 .[病例报告 ]对 1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2例术前确定诊断 ,12例误诊 ;治愈 9例 ,死亡 5例 .[讨论 ]B型超声波和CT检查有助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 ,但大多数病例仍在剖腹探查时方可确定诊断 .早期切除坏死肠管 ,包括相应的肠系膜 ,术中、术后行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关键 .  相似文献   

12.
郭牛  杨克斌 《中原医刊》1996,23(4):37-3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临床分析郭牛,杨克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4岁。持续腹部脐左侧疼痛3天,阵发性加重1天,以“泌尿系结石”收住我院。查体:痛苦面容,辗转不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62.5岁,手术治疗5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1例痊愈。结论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及反复腹穿、CT等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溶栓或手术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CT门静脉成像检查,明确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变程度,结合临床体征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9例患者全部缓解,1例遗留不全肠梗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CT门静脉成像检查结合临床体征综合考虑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2年收治的16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结果 16例病人中,5例为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其中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发生者4例.1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4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病人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病人经CT证实为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溶栓治疗.4例病人死于肠坏死、中毒性休克,1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与腹部手术、高血凝状态、高血压及门脉高压症有关.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八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方法.方法 对1998-2006年11月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腹痛,1例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 cm,术后均予以抗凝治疗.住院死亡1例, 1例遗留短肠综合征;治愈6例.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很凶险的急腹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9例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切除术7例;2例肠切除加肠系膜血管取栓术.术后24~72 h内,预防性应用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并加用溶栓治疗,疗程7~10 d.9例手术病例中,2例误诊,有2例行两次手术.本组9例中1例死亡.结论 急腹症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发生机制可能为血液浓缩、血液成分的变化、血管壁结构上的改变等.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杨新文  张杰  孙继敏 《新疆医学》2006,36(1):99-10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表现,因此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往往延误治疗。我院自1986年~2003年共收治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总结其诊断治疗体会。结果:痊愈7例,死亡1例。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分析陈强谱,边风国,徐宏,裴象昌,欧琨(附属医院外科,256603滨州地区人民医院外科,256610)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n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是一种少见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