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植物,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药,不仅是我国南方沿海民间常用海洋中药和京族习用植物药,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巴西、巴基斯坦等多个热带及亚热带国家的传统药用植物。其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树脂糖苷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性成分、甾体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藤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胶原酶、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深入总结厚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白及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要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皮肤皲裂等,疗效显著。研究显示,白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联苄类、二氢菲类、联菲类、联菲醚类、菲并吡喃类、联苄葡萄糖苷类、甾体、三萜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及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止血、抗肿瘤、抗溃疡、抗纤维化、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白及用药历史悠久,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白及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白及相关的中药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文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玄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雄  黄嬛 《中医药导报》2007,13(10):103-105
文章综述了玄参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苯丙素苷、有机酸及挥发油等;药理研究显示玄参具有保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抗氧化等作用;其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以所含主要成分哈帕苷和喻帕俄苷等作为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冠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近些年来对文冠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综述现阶段文冠木的研究进展,为一步开发和利用文冠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阅读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文冠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文冠木在抗炎、抑菌、镇痛、改善学习记忆、活血及增色等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作用。尤其是其具多种成分有抗HIV蛋白酶的作用。结论:随着文冠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不断被发现和证实,文冠木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植物药。  相似文献   

6.
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影  程悦  陈建萍  王冬梅 《中草药》2011,42(6):1229-1234
鸡血藤为补血活血的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药效学实验,进行中药谱效学研究,实现鸡血藤药材质量与药效的统一。综述了鸡血藤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鸡血藤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瑞香狼毒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裴月湖  冯宝民  华会明  韩冰  王涛 《中草药》2001,32(8):764-766
瑞香狼毒为传统中药,主要含有二萜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及黄酮类化学成分。二萜及双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及抗HIV等病毒活性。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秋茄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和血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深入总结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玉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属植物主要含甾体、黄酮、生物碱、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及其中所含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对该属植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瑞香属植物药用资源丰富,在我国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大多以全草、地上部分或根入药,生物活性强,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更好的对该属植物进行研究及开发利用,通过仔细查阅国内外各大数据库,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瑞香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瑞香属植物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及双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最新发现100余种化学成分,并详细介绍了其化学结构。最新药理研究成果证实该属植物具有高效的抗HIV、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为明确其药效成分以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廖佳伟  金晨  陈志  田晓丹  曾艳丽  何小燕  张凌 《中草药》2023,54(20):6866-6877
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藤茎类中药,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药用历史悠久。研究表明鸡血藤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酚酸类等成分,具有调节血液系统、抗氧化、抗肿瘤及抗病毒等活性。通过对鸡血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基于化学成分特有性、药性、药效、入血成分和成分可测性对鸡血藤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表明儿茶素、染料木素、芒柄花素等黄酮类成分及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等酚酸类、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3-羟基豆甾-5-烯-7-酮等甾体类、白芷内酯和spasuberol C等香豆素类可作为鸡血藤的主要Q-Marker,为鸡血藤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国成  段文贵  陈舒茵 《中草药》2024,55(7):2472-2490
秦艽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传统中药品种之一,其资源丰富,成分多样,作用广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目前发现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木脂素、黄酮、生物碱、甾体、多糖等类型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保护肝脏、抗氧化等药理活性。通过检索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秦艽的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探究对秦艽成分和药理的客观认识,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和质量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没药是我国传统常用的进口中药材,功效独特、应用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没药的全方位深入探究,其化学成分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备受关注。在国内外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没药化学成分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与归纳总结,发现没药含有挥发油、萜类、甾体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萜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没药主要特征性成分。探讨了不同来源没药内在成分的差异,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梳理藏医药典籍中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悬钩木的使用品种,对藏药悬钩木的鉴别、显微、含量测定、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文献和标准中记载藏药悬钩木使用品种有13个,含有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甾体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保肝、抗肿瘤、降糖、保护心血管、镇痛、镇咳祛痰等作用。藏药悬钩木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的历史,是药食同源植物,其药理活性丰富,在食品、药品、香精香料等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中医、蒙医常用的药材。目前已有丁香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的报道,但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较少。该文拟对丁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丁香在中医、蒙医本草中的记载情况;结合计算机软件整理丁香在传统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以及药对配伍;并从丁香的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蒙医学对丁香的使用情况,为后续对丁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应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广泛。本文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积雪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中药Q-Marker概念,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复方配伍中表达组分等角度对积雪草Q-Marker进行预测,发现积雪草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及抑制瘢痕增生、抗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肾肺损伤及关节炎等活性,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及多炔烯烃类等成分,主要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建议将积雪草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和积雪草苷B等三萜皂苷类,芦丁、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类成分作为积雪草Q-Marker的主要选择,有利于完善积雪草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科学全面的专属质量控制体系,为积雪草临床用药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飞霞  王玉  夏鹏飞  杨蕊菁  王玉霞  张建  樊秦  赵磊 《中草药》2020,51(10):2718-2731
秦艽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秦艽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病毒、抗肿瘤、免疫抑制、降压等活性。由于其化学成分种类多样且药理活性广泛,可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随着秦艽资源需求大增,野生秦艽资源极度萎缩,且秦艽药用基原众多、药用部位各异造成药材来源混杂,造成药用成分不稳定及市场混乱,质量标准亟待提高。在对秦艽资源现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传统功效、临床疗效、不同配伍等多方面对秦艽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秦艽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茹  陈成  杨兴鑫  俞捷  赵荣华  顾雯 《中草药》2018,49(2):489-493
"发汗"炮制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加快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保存。现代研究表明,"发汗"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药效作用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在"发汗"过程中,药材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一系列酶促反应随之发生,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转化;随着"发汗"炮制的继续,药材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植物的抗热胁迫反应随之启动,一些次级代谢产物生成,从而提升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发汗"炮制过程中生物酶的作用以及植物抗热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揭示中药"发汗"炮制过程的内在机制,最终为"发汗"炮制法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