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与临床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患者201例,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正常组)53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增厚组)56例,颈动脉内膜中层斑块形成(斑块组)92例.检测并比较3组间尿白蛋白及糖脂代谢差异.结果 3组间FPG、2hPG、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尿白蛋白随颈动脉病变加重,变量依次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尿白蛋白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徐英英  刘生祥  蔡劲 《浙江医学》2007,29(3):249-251
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占DM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多见,发生率约75%。DM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且DM患者的AS发生早、发病广、病情重。高敏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AS的重要指标[1]。因此,探讨老年T2DM伴高血压(HT)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109例无脑梗塞合并症的T2DM患者,18例合并脑梗塞的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结果T2DM合并脑梗塞组颈动脉平均IMT比无脑梗塞组明显增厚。结论T2DM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与脑梗塞有明显关系,可以作为预知脑梗塞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CIMT增厚组(54例)和CIMT正常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TBil水平及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MT增厚组病程显著长于CIMT正常组,LDL-C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TBil显著低于C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与CIMT呈负相关(r=-0.2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LDL-C、TBil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1,4.753、0.743,均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是老年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CIMT增厚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李霞绯  吴娟 《重庆医学》2013,(25):2955-295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及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合并骨质疏松老年女性28例作为骨质疏松组,T2DM非骨质疏松老年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骨质疏松组阿仑膦酸钠及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12个月,观察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BMD)、T值、踝臂指数(ABI)、心踝血管指数(CAV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BMD、T值及ABI明显下降(P<0.01),而CAVI、IMT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骨质疏松组治疗12个月后动脉硬化参数ABI、CAVI及IMT无明显变化,而股骨颈、ward三角BMD、T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的动脉硬化程度在12个月后较前加重(P<0.05),骨密度、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能改善其动脉硬化参数,对其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M患者(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T2DM患者根据IMT分为IMT增厚组(n=58)与IMT正常组(n=54),比较各组血清25(OH)D、ApoM水平;分析T2DM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 结果T2DM组血清25(OH)D、ApoM低于对照组,IMT增厚组血清25(OH)D、ApoM低于IMT正常组(P<0.05)。患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25(OH)D、ApoM为影响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血清25(OH)D、ApoM为影响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密切监测以及时进行评估及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研究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8例受试者分为糖调节正常(NGR)组15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6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DM)组3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管壁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并予调查表调查吸烟、冠心病、脑血管病、他汀用药、钙通道阻滞剂用药、ACEI或ARB用药、阿司匹林用药、β受体阻滞剂用药等方面情况,比较3组受试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IGR组与糖尿病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NGR组(P<0.05),但IGR组与DM组颈动脉硬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故糖调节受损阶段就已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 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结果】 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组[1.30 mm (1.13,1.40) vs. 1.00 mm (0.80,1.20),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心血管风险因素校正后,最大cIMT仍与T2DM伴CAD相关(OR = 3.135,95% CI 1.501 ~ 6.549,P = 0.001),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最大cIMT对T2DM伴CAD的诊断切点为1.15 mm,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结论】 最大cIMT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T2DM伴CAD的一个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431例T2DM患者,根据SUA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252μmol/L,108例;Q2组,253~323μmol/L,108例;Q3组,324~430μmol/L,107例;Q4组,≥431μmol/L,108例.采用动脉硬化检查装置/血压脉波检查装置测定踝肱指数(ABI).记录一般资料,检测生化指标,研究SUA水平与T2DM患者LEAD的相关性.结果:Q1组与Q2组间LEA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Q1组比较,Q3组、Q4组LEAD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3组(OR:3.44,95%CI:1.90~6.20,P<0.01)、Q4组(OR:8.31,95%CI:4.50~15.35,P<0.01)LEAD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随着SUA水平升高,T2DM患者LEAD发生率增加;高SUA水平是T2DM患者LE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中青年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病变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的550例右侧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的中青年患者,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对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对颈部血管病变进行评估,观察并分析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患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下血管内膜厚度均出现增厚现象。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血管内膜厚度出现增厚473例,且血管内膜厚度概率高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发生率。结论 对于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发生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的概率较颈动脉球部的概率低,因此对此类患者可行超声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内膜厚度检查,从而帮助确诊以及评判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487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DM组)212例、无T2DM患者(NDM组)27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狭窄长度明显高于NDM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12例(5.7%) vs 16例(7.5%),P<.05,比例显著高于NDM组7例(2.5%)vs 6例(2.2%),P<.05.结论 老年CA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弥漫性病变较无T2DM冠心病患者更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DM)及DM并发冠心病(DM-CAD)患者芳香酯酶(Arylesterase/Paraoxonase,ArE/PON1)192位基因多态性。方法:用比色法测定郑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61例)、DM(60例)和DM-CAD(67例)患者血清Ar/PON1活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技术检测ArE/PON1基因192位多态性,用酶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结果: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有ArE/PON1192位基因多态性,Q、R基因频率健康人群中分别为0.56与0.44;DM组为0.53与0.47;DM-CAD组为0.38和0.62。DM-CAD组R基因频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百分比DM-CAD组RR(31%)高于DM组(13%)和对照组(11%)(P<0.05)。DM与DM-CAD组血清ArE/PON1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以DM-CAD组为最低(P<0.05)。酶活性的降低与HDLc、HDL2C呈正相关,与oxLDL呈负相关。结论:郑州地区汉族人群存在ArE/PON1 192位基因多态性,并提示R基因是郑州地区汉族人群DM-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64层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外周血管超声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冠心病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n=60).经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1.6%和55%,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的65.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老年冠心病组高,且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超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3例住院的老年人分成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T2DM组(38例)和对照组(健康老年体检者60人)3组。入院后测血脂,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进行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1)AGT基因的TT基因型及高血压合并T2DM组的颈动脉超声异常率增高,以多支病变为主;(2)颈动脉超声有多支病变的,其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和T2DM患者颈动脉超声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血脂水平的升高及AGT基因的TT基因型使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9例,根据2011年《血管超声检查指南》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CIMT增厚(CIMT≥1.0 mm)患者46例(CIMT增厚组),2型糖尿病CIMT正常(CIMT<1.0 mm)患者53例(CIMT正常组)。检测人体测量指标及生化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sprosin浓度。计算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Asprosin与CIMT、AIP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CIMT增厚组血清Asprosin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与CIMT、三酰甘油、AI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266、0.285,P<0.01),与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r=-0.242,P=0.016);2型糖尿病患者CIMT与年龄、病程、颈围、腰围、收缩压、Asprosin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7、0.390、0.203、0.229、0.295、0.317,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Asprosin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 Asprosin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60例设为T2DM组,T2DM合并CAD患者60例设为T2DM+CAD组。收集患者病程、年龄等数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Gal-3水平,同时明确血浆 Gal-3水平与心脏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2DM与T2DM+CAD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以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2DM组相比,T2DM+CAD 组患者血浆Gal-3明显升高(P<0.01),且血浆 Gal-3 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是血浆Gal-3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Gal-3水平、年龄是CAD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T2DM+CAD患者血浆 Gal-3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 T2DM 患者发生CA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