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褐藻多糖的镇静催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评价其抗惊厥,催眠和抗焦虑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2-12/20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250只,SD大鼠50只。②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0.1mL/10g的量灌胃蒸馏水),盐酸氯丙嗪组(在测试自发活动前30min按5mg/kg剂量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88.73,266.19,798.57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5只。给药2次/d,给药7d。采用YLS-1A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测定小鼠5min内自发活动次数。③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催眠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分组及各组干预措施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3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记录翻正反射消失的动物数。④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惊厥的影响:取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盐酸氯丙嗪组,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每组20只。其中盐酸氯丙嗪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其余各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1h后按60mg/kg剂量腹腔注射5g/L戊四唑溶液,以出现阵发性抽搐为指标,观察每组发生惊厥的动物数。⑤观察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应用大鼠Vogel冲突饮水实验模型。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1mL/100g的量灌胃蒸馏水),地西泮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61.78,185.34,556.02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0只。2次/d,连续给药7d。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大鼠禁水24h后进行无电击饮水训练(自发饮水训练),继续禁水24h再行饮水与电击结合实验(舔水与电击次数之比为20∶1),记录该期间大鼠舔水次数。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计数结果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小鼠250只和大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阈下睡眠的影响: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数,各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②褐藻多糖对戊四唑诱发的小鼠惊厥的影响:褐藻多糖连续给药7d,中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抑制戊四唑诱导的小鼠惊厥的作用,褐藻多糖对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③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褐藻多糖在较低剂量(61.78mg/kg和185.34mg/kg)时对大鼠的自发饮水次数无明显影响,只有在高剂量(556.02mg/kg)时增加大鼠的饮水次数,地西泮也在较高剂量(1.0mg/kg)时增加大鼠饮水次数。进一步的Vogel冲突实验显示,褐藻多糖在61.78,185.34和556.02mg/kg剂量下其抗焦虑作用呈现典型的钟型剂量-效应关系,有效剂量为185.34mg/g。结论:褐藻多糖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焦虑的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褐藻多糖的抗焦虑作用与地西泮类似。  相似文献   

2.
大枣多糖对血虚大鼠全血细胞及红细胞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枣多糖对血虚大鼠全血细胞及红细胞膜ATP酶活力的影响,分析大枣的补气血作用的可能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2—02/06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70-190g,雄性。随机选用50只采用以下方法造成气血双虚模型:分别于实验第1,3,5,7,9天,尾部放血1mL/180g,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40mg/kg,于第4,6,8,10,1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造气血双虚模型;其余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②将50只气血双虚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大、中、小剂量大枣多糖组[灌胃大枣多糖溶液,由河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学科提供。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干燥成熟果实的提取精制物(经乙醇回流脱脂、水提取、浓缩、醇沉、除蛋白、透析、醇沉、真空干燥等程序,得大枣多糖)溶液剂量为200,100,50mg/kg,灌胃体积为10mL/kg],当归补血口服液组[灌胃当归补血口服液(郑州市协和制药厂生产,剂量为2次/d,10mL/次,批号010301)3.3mL/kg,原药液稀释1.5倍1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仅灌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③于第14天给药后2h,用库尔特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ATP酶测定用定磷法,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ATP酶试剂盒说明书测定红细胞Na^+ -K^+ -ATP酶和Ca^2+Mg^2- ATP酶活性。④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各剂量大枣多糖组、归补血口服液组大鼠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②空白对照组、各剂量大枣多糖组、归补血口服液组大鼠红细胞Na^+ -K^+ -ATP酶、Mg^2+ -ATP酶、Ca^2+.Mg^2+ -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空白对照组,大、中剂量大枣多糖组、归补血口服液组大鼠红细胞Ca^2+ -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小剂量大枣多糖组大鼠Ca^2+ -ATP酶活力与模型组相近。 结论:大枣多糖可以改善气血双虚大鼠的造血功能和红细胞能量代谢,从而起到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染铅小鼠灌服枸杞多糖后学习记忆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暨南大学药学院实验技术中心完成。选择健康6周龄昆明种小鼠50只,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染铅模型组及枸杞多糖3.6g/kg,1.8g/kg,0.9g/kg组,每组10只。将醋酸铅溶于蒸馏水中按40mg/kg腹腔注射于染铅模型组及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3.6,1.8,及0.9g/kg的枸杞多糖,其余两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周。笫7周采用Morris水迷宫(RB-100B圆型水迷宫)实验观察动物学习记忆变化情况,以连续8次训练中7次未超过15s找到避难台为训练达标。于训练1h后和1周后分别进行5次测试,记录每次到达避难台所需时间。第8周取小鼠血和股骨测血铅和骨铅含量。结果:5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血铅含量: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70&;#177;0.01)mg/kg,(0.06&;#177;0.01)mg/kg,(t=366.7,P〈0.01)1。枸杞多糖1.8g,/kg,3.6g/kg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30&;#177;0.23)mg/kg,(0.09&;#177;0.15)mg/kg,(t=19.32,33,87,P〈0.05)]。②小鼠骨铅含量: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75.7&;#177;98.9)mg/kg,(1.4&;#177;0.9)mg/kg,(担19.06,P〈0.01)]。枸杞多糖0.9g/kg,1.8g/kg,3.6g/k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53.5&;#177;993)mg/kg,(132.9&;#177;28.5)mg/kg,(122.8&;#177;19.6)mg/kg,(t=1.71—3.33,P〈0.05)1。③小鼠到避难台的时间:枸杞多糖不同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缩短,其中3.6g/kg组小鼠1h后到避难台的时间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28.2&;#177;13.6)s,(39.1&;#177;18.2)8,(t=1.80,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有效促进染铅小鼠体内铅排除,改善铅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损害作用。可推测其改善记忆作用与枸杞多糖降低小鼠体内铅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桂皮醛对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桂皮醛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④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制备大鼠洗涤血小板,观察0.15,0.30和0.60mmol/L桂皮醛对胶原蛋白(100mg/L)和凝血酶(3U/mL)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桂皮醛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纯度〉98%。②出、凝血时间测定及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体内血栓形成实验: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n=10),生理盐水组灌胃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100mg/kg为阳性对照;还设置桂皮醛灌胃(250,500mg/kg)和腹腔注射(50,100mg/kg)4个剂量组。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10μL/g,连续11d。第10天给药后1h采用断尾法和玻片法测定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第11天给药后1h观察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3.57mg/kg)-肾上腺素(0.143mg/kg)混合血栓诱导剂后5min内的存活率。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生理盐水组灌胃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80mg/kg为阳性对照;桂皮醛分为灌胃200,400mg/kg组和腹腔注射40,80mg/kg4个剂量组。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10μL/g,连续10d。末次给药后1h测定动-静脉旁路丝线上的血栓湿质量。结果外鼠60只和大鼠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桂皮醛能够明显抑制胶原蛋白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②桂皮醛显著延长小鼠出、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⑧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性小鼠肺动脉栓塞存活率:生理盐水组为10%,阿司匹林组为80%,桂皮醛各剂量组为70%~100%。④动-静脉旁路丝线上的血栓湿质量:阿司匹林组和桂皮醛各剂量组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桂皮醛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栓的抑制率范围为30%~43.4%。结论:桂皮醛体外能够明显抑制胶原蛋白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浆中血小板的聚集;体内能够显著延长小鼠断尾后的出、凝血时间,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丝线上血栓的质量。提示桂皮醛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和体内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风安口服液对动脉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中风安口服液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型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芪和水蛭,其中黄芪具有明显的益气活血作用,水蛭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抗血栓、缓解动脉痉挛和改善组织缺氧的作用。目的:观察中风安口服液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和对小鼠血液凝固及耐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4在河北医科大学药理研究室完成。药物影响血栓形成实验:第1组实验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30,6.0,12.0g/kg剂量组、阿司匹林0.3g/k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第2组实验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3.0,6.0g/kg剂量组、脑血康3.0,6.0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凝血时间实验: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6.0,12.0,24.0g/kg剂量组、阿司匹林013g/k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游泳耗竭时间测定: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6.0,24.0g/kg剂量组;脑血康6.0,24.0g/kg剂量组,苯丙胺012g/kg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方法:药物影响血栓形成实验,第1组于术前24h及1h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3,6,12g/kg),阿司匹林(0.3g/kg)和水。第2组大鼠术前24h及1h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3,6g/k)脑血康(3,6g/kg)和水。给药后腹腔注射氯胺酮50mg/kg麻醉,采用线栓血栓法,测定各鼠血栓湿重,比较各组血栓形成的差异。小鼠凝血时间的测定,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24.0,120,6.0g/kg),阿司匹林(0.3g/kg)和水,于灌胃后1h用玻片法观察小鼠凝血时间。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的测定,灌胃给予中风安(6.0,24.0g/k)和脑血康(6.0,24.0g/k)及苯丙胺(0.2g/k,)和水。1次/d,连续灌胃5d,于第5天给药后1h测定小鼠游泳耗竭时间。计算各组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的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栓形成抑制率。②各组小鼠凝血时间。③各组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结果:参加实验的90只大鼠和14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栓湿重:第1组实验:中风安口服液3.0,6.0,12.0g/kg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4&;#177;4),(21&;#177;4),(16&;#177;6),(39&;#177;7)mg,(t=5.88~7.90,P〈0.01)1:第2组实验:中风安口服液6.0g/kg剂量组明显低于相同剂量脑血康组[(23.6&;#177;2.6),(30.0&;#177;4.1),(t=4.18,P〈0.01)l,中风安口服液3.0g/k剂量组低于同剂量脑血康组[(30.6&;#177;2.1),(33.1&;#177;1.6)mg,(t=2.96,P〈0.05)]。②凝血时间:中风安口服液24.0,12.0g/b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22&;#177;66),(190&;#177;52),(116&;#177;26)s,(t=4.02,4.72,P〈0.01)1。③游泳耗竭时间:中风安24.0,6.0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512&;#177;1244),(899&;#177;403),(502&;#177;100)s,(t=3.70~6-24,P〈0.01。结论:中风安口服液对大鼠动脉血栓和小鼠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强小鼠的耐力,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荞麦蛋白对阈上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和自发活动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7/08在赣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雄性小鼠90只。②观察荞麦蛋白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选取小鼠3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荞麦蛋白组[分别按3,6mg/g剂量腹腔注射荞麦蛋白(由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化教研室提供,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10g/L的荞麦蛋白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放入吊笼中,稳定3min后采用LMS-2A型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用药后15s内小鼠活动波形(次数)。③观察荞麦蛋白对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选取小鼠30只,分组及各组干预措施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15min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g/L)0.02mL/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指标,从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这段时间为睡眠持续时间。④观察荞麦蛋白对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选取小鼠30只,分组及各组干预措施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15min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g/L)0.01mL/g。比较3组入睡动物数,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小鼠9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荞麦蛋白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给药后荞麦蛋白低和高剂量组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15s内大波、中波出现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01)。②荞麦蛋白对阈上剂照戊巴比妥钠诱发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荞麦蛋白低和高剂量组小鼠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睡眠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0.01);且荞麦蛋白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③荞麦蛋白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发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荞麦蛋白低和高剂量组入睡动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入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睡眠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荞麦蛋白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 结论:荞麦蛋白具有明显的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和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的作用,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80只。①预防性用药实验: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含黄酮24%,银杏内酯6%,由北京第四制药厂提供,生产批号0310469,5mL/支),银杏总内酯高剂量预防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2003196,2mg/支),银杏总内酯低剂量预防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最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和用药组通过6-羟基多巴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治疗性用药实验:于另40只大鼠中选用8只为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将其余32只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均造模成功。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银杏总内酯低剂量治疗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③预防性给药组于造模后,治疗性给药组于给药14d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双侧纹状体,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多巴胺浓度;严格按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对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进行检测。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多巴胺含量: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和银杏总内酯高、低剂量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帕金森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②右侧黑质丙二醛含量: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可以预防和对抗6-羟基多巴造成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橙皮水提取物后小鼠睡眠时间和自发活动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1/02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昆明种雄性小鼠90只,体质量18~22g。①小鼠自发活动实验:30只小鼠分为3组(n=10)。各组分别腹腔注射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g和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放回吊笼中,通过换能器将小鼠的自发活动记录在IMS-2A型二道生理记录仪上,稳定3min后记录15s内用药后活动波形。小、中、大波(波幅小于5mm,5~10mm,10mm以上)分别为小鼠轻、中、强度活动。②小鼠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30只小鼠分为3组(n=10)。各组分别腹腔注射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g和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3组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0.02mL/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指标,从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这段时间为睡眠持续时间。③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30只小鼠分为3组(n=10)。各组分别腹腔注射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g和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3组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O.01mL/g,比较各组小鼠的入睡只数、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9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自发活动的大、中波个数: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g组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58.3&;#177;12.5,45.6&;#177;10.1,90.5&;#177;14.7)个,(t=2.341,3.215,P〈0.05-0.01)]。②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g组小鼠的入睡时间显著短于生理盐水组9(3.1&;#177;1.6,2.5&;#177;1.4,5.5&;#177;2.6)min,(t=2.323,3.135。P〈0.05-0.01)],而睡眠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132.4&;#177;45.6,155.6&;#177;47.2,98.2&;#177;32.8)min,(t=2.548,3.355,P〈0.05-0.01)]。③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情况:橙皮水提取物5mg/g,10m(g组小鼠的入睡数量高于生理盐水组(4,8,0只),而睡眠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43.2&;#177;31.0,51.5&;#177;38.1,0)min,(t=3.335~3.371,P〈0.01)]。结论:橙皮水提取物能明显缩短小鼠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具有镇静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AMG-1对小鼠戊四唑(PTZ)腹腔注射诱导的癫痫点燃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小鼠60只,制备PTZ诱导小鼠慢性癫痫点燃模型,随机分为6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MSD、地西泮及1、5、10mg/kg AMG-1干预,记录小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和强直性惊厥率的变化。结果:1、5、10mg/kg的AMG-1对小鼠PTZ慢性点燃癫痫均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癫痫的发作级别、潜伏期、大发作持续时间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显著减少小鼠发作后的死亡率。结论:AMG-1对小鼠PTZ慢性癫痫形成过程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活性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丸四个SP825大孔吸附树脂洗脱部分的镇静催眠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昆明种小鼠2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水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8乙醇洗脱部位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阳性药,其余四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给予天王补心丸SP825洗脱物。①协同睡眠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为入睡指标,记录睡眠时间。②自发活动试验:分别于各组末次给药30min、90min两个时间点观测小鼠自发活动,记录5min的自发活动次数。③抗惊厥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戊四唑溶液(65mg/kg),以小鼠前肢和头部发生阵挛性抽搐为指标,记录惊厥潜伏期。 结果:实验大鼠2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协同睡眠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时间(P<0.05)。②自发活动试验结果:给药后30min,各受试药物组的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P<0.05)。③抗惊厥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均能够明显延长戊四唑所致小鼠阵挛性抽搐的潜伏期(P<0.05)。 结论: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的活性部位是其亲水性较强的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