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探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60例作为CMBs组,154例未发现有微出血灶者作为无CMBs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与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力 《中外医疗》2013,32(14):30-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发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扫描,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微出血分为两组,监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高血脂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进行相应的统计。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CMBs患者为28例,无并发CMBs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微出血的部位多位于丘脑。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s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有关,并且多发于患者丘脑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不同脑血管病病人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分布特点、严重程度,并分析CMBs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卒中病人77例,包括脑出血组33例,脑梗死组44例;对照组34例,为同期住院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脑血管病病人。记录各组CMBs病灶的部位、数量及病人平时平均收缩压。结果脑出血组CMBs的发生率最高(63.6%),严重程度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其次为脑梗死组(31.8%),严重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对照组发生率最低(8.8%),均为轻度。CMBs病灶共检出576个,位于脑叶211个(36.6%)、大脑半球深部326个(56.6%)、小脑幕下39个(6.8%)。CMBs病灶数量与病人平时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r=0.791,P<0.01)。结论并发高血压的脑卒中特别是脑出血病人CMBs的发生率较高,并且病灶多见于深部脑组织。CMBs病灶数量与病人平时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这提示血压控制对并发高血压的CMBs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测CMBs,按照是否并发脑微出血分为CMBs组54例和无CMBs组44例,分析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检查,分析患者发生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s组比,CMBs组的胆固醇水平明显偏低,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年龄、高血压病史比例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明确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55例既往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显示脑微出血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位置是否与既往检测到的脑微出血位置一致。结果 其中34例脑出血,21例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位置与脑微出血相对应仅有1例(4.8%),脑出血相对应21例(61.8%)。在脑出血患者中,深部脑出血组对应比例(19/24,占79.2%)高于脑叶出血组(2/10,20%)。结论 脑出血和脑微出血之间的紧密位置关联表明,脑微出血代表容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此外,深部脑出血组和脑叶出血组之间的不同的对应比率,可能归因于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182例临床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头颅平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中24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病灶172个;T1WI、T2WI、T2FLAIR以及DWI序列检出CMBs病灶的数目分别为16(9.3%)、30(17.4%)、35(20.3%)、18个(10.5%),各序列中CMBs病灶检出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微出血病灶分布于脑干,4.7%分布于小脑,27.3%分布于丘脑,37.8%分布于基底节区,23.3%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为目前检出CMBs的最佳序列,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卒中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检出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MRI特征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包括836例因急性脑卒中在我院就诊并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对无症状脑梗死的MRI特征、危险因素、以及在各组脑卒中者中的分布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836例中,31.8%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组的49.4%、腔隙性梗死组的33.8%、TIA组的15.0%、脑出血组的20.6%。ACI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分布于内囊、基底节、丘脑及半卵圆中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年龄及低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CI主要以腔隙性为主、并与缺血性卒中呈正相关,其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有脑部症状的高血压患者98例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增加SWI序列检查,比较常规MRI与SWI扫描对脑微出血检出率,分析微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灶的相关性。结果:SWI扫描脑微出血检出率75.51%,高于常规MRI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扫描显示,24例无脑微出血中发现6例(25.00%)出血性卒中灶,1例(4.17%)腔隙性脑梗死灶。74例脑微出血中发现46例(62.16%)出血性卒中灶,27例(36.49%)腔隙性脑梗死,其中8例(29.63%)同时出现出血灶及缺血性梗死灶。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微出血组高于无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出血各分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微出血组高于无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Ⅲ度微出血组高于Ⅱ度组,Ⅱ度组高于Ⅰ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与0度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例微出血患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例为Ⅱ度微出血,6例为Ⅲ度微出血,其中2例发生出血性转化。结论:SWI序列扫描提高了诊断高血压性微出血的敏感性,对判断脑血管病危险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高血压性脑损伤患者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经磁敏感加权成
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
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入选49名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OSAHS者27人(55.1%),脑梗死未合并OSAHS组22人(44.9%)。危
险因素比较显示OSAHS组高血压、吸烟史和既往卒中史明显高于非OSAHS组,而且临床下卒中OSAHS组为37.0%(10/27),
非OSAHS组为9.0%(2/22)。影像学研究显示OSAHS组微出血病灶77.8%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55.6%在基底节区,幕下区为
25.9%;非OSAHS组皮质-皮质下区为50.0%、基底节区为40.9%、幕下区为50.0%,(P<0.05);脑梗死病因分型分析显示OSAHS
组40.7%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48.1%的患者为≥2个病因,而非OSAHS组合并脑白质疏松为13.6%,≥2个病因的为18.2%(P<
0.05)。结论OSAHS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OSAHS者的脑微出血病灶更多、更广,病因更复杂,卒中再发
几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首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在神经内科就诊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经CTA或MRA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有入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ox回归模型确定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56例符合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完成随访,30例(11.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饮酒习惯(P=0.028)、吸烟(P=0.0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45)、缺血性心脏病(P=0.002)、抗高血压药物(P=0.036)和他汀类药物(P=0.016)使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HR=0.410, P=0.043)、吸烟(HR=2.253,P=0.0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0.327,P=0.029)、缺血性心脏病(HR=8.566,P<0.001)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 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吸烟和既往有冠心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s的危险因素,同时用MoCA和MMSE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均是CMBs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CMBs组与N-CMBs组之间MoCA、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认知功能与CMBs的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89,P < 0.05);MMSE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726,P < 0.05)。结论CMBs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数目越多认知损害越重;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郭晓彬  马力  李恬 《中国病案》2012,13(1):70-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学指标的特点。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5例,比较三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的不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急性脑出血组(P〈0.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急性脑出血组(P〈0.05),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急性脑出血组(P〈0.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组无差异(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有关,定期化验,及早干预,可能会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初发或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及临床基线资料,纳入患者均入院3 d内完成头颅MRI检查,根据脑微出血位置将患者分为脑叶、深部和后颅窝(脑干和小脑)组,并记录每个部位的脑微出血总数。随访3个月时根据抑郁诊断标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与PSD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入组并完成随访者203例,其中PSD组67例,非PSD 组1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基线NIHSS评分、3个月MMSE评分、3个月LSNS评分、额叶、深部以及脑干脑微出血、前额叶急性脑梗死与PSD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调整后,深部(OR=2.091, 95%CI 1.061~4.138,P=0.036)以及脑干脑微出血(OR=2.235,95%CI 1.179~4.587,P=0.031)与PSD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基线NHISS评分(OR=1.174, 95%CI=1.008~1.346,P=0.041),前额叶急性脑梗死(OR 4.326, 95%CI=1.074~14.371,P=0.045)也与PSD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干和深部脑微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2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颅MRI常规序列扫描(包括T1、T2、T2FLAIR序列)并做SWI及QSM序列成像检查,这些患者全部在1周内做了头颅CT平扫,全部患者检查成功,分别获得基底节区及基底节区以外区域的CMBs个数,并做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122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中,80例有CMBs,42例未检出,二者共检出CMBs 481个,其中QSM序列共检出CMBs 481个,SWI序列共检出CMBs 447个,比较2种序列对CMBs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序列对基底节及基底节外区CMBs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SM序列对CMBs检出率优于SWI序列,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CMBs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了576例受检者.首先将受检者分为6个组,小于69岁的每10岁一个年龄组,﹥70岁者为一组.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序列及磁敏感成像序列扫描.根据脑内有无微出血分为有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统计微出血的例数和出血灶的部位.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结果 576例受检者脑微出血发生率20.7%.脑微出血组平均年龄为62.92±12.93岁,无脑微出血组平均年龄为55.67±14.52岁,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各年龄组脑微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各年龄组的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有统计学差异(P=0.005、0.002、0.049),61~70岁CMBs在皮层-皮层下区、基底节丘脑区发生的比例最大,70岁以上在幕下区发生的比例最大.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脑微出血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0,OR=2.078).结论 脑微出血组的平均年龄高于无脑微出血组,且随年龄的增大发生率提高,老龄是发生CMBs的重要危险因素.61~70岁人群脑微出血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区和皮层-皮层下区,70岁以上的人群脑微出血好发于幕下区.  相似文献   

18.
刘春苗  周艳辉  陈杨 《海南医学》2016,(17):2765-27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与脑内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47例和非CMBs组53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β-AP等指标,并对CMBs患者血脂、血清β-AP水平与年龄、CMBs、CMBs严重程度、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MBs组患者的TC、TG、LDL-C、β-AP水平均高于非CMBs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MBs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患者的HDL-C水平为(1.22±0.42) mmol/L,均低于非CMBs组和对照组的(1.52±0.45) mmol/L和(1.71±0.51) mmol/L,非CMBs组HDL-C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MB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TC、TG、LDL-C、β-AP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CMB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血清TC、TG、LDL-C、β-AP水平与CMBs、CMBs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CMBs、CMBs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脂、β-AP在CMBs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与CMBs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