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半脱位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肩锁关节半脱位在手法复位后施以弹力带持续加压固定治疗。结果 33例肩锁关节半脱位均获满意复位.外观及活动均达正常范围,治愈率94.3%。结论 弹力带持续加压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半脱位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材料经济,适合门诊病人和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半脱位38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半脱位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肩锁关节半脱位在手法复位后施以弹力带持续加压固定治疗。结果33例肩锁关节半脱位均获满意复位,外观及活动均达正常范围,治愈率94.3%。结论弹力带持续加压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半脱位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材料经济,适合门诊病人和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郭升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3,(4):58-58,60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上3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经采用牵引法、手法复位及中西医药物治疗后,观察其治疗的疗效。结果经综合疗法治疗后,3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治愈17例,显效7例,好转5例,只有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疗程短、方法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环枢椎的解剖特点,总结分析30例小儿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的诊断,采用牵引、外固定、功能锻炼综合治疗。结果30例小儿环椎半脱位患儿经治疗后,29例临床症状消失,X片示环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治愈率97%。结论 环枢关节解剖及功能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半脱位的基本因素,咽后壁感染,或颈部不良姿势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效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牵搬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方法 对49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牵搬复位治疗。结果 经过对49例治疗体会,优良率达98%。结论 牵搬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的影像学特征及分型。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病人46例,以CT为主要检查手段,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进行分型探讨。结果 46例病人根据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寰齿侧块间隙、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及寰枢椎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寰枢关节前脱位/半脱位4例、侧方脱位/半脱位24例、旋转脱位/半脱位10例,复合脱位8例;文献报道的后脱位1例。结论 "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的影像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前脱位/半脱位、侧方脱位/半脱位、旋转脱位/半脱位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多数可取得满意疗效,后脱位、复合脱位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如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暴力冲击肩的顶部或跌倒时肩部着地,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的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共同维持,其中喙锁韧带是稳定肩锁关节的主要结构。(1)。根据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损伤,锁骨移位的方向和移位的程度不同,分为为半脱位和全脱位。对肩锁关节半脱位治疗一般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周后去外固定行功能锻炼。本文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2例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关节囊、肩、喙锁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随访结果及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结构因素及其伴发症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龙 《医学综述》2008,14(18):2794-2796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损,寰枢椎的解剖移位与寰枢椎的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的分布特点有关,而寰枢关节半脱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又与寰枢椎所毗邻的神经血管有关。本文就寰枢段结构因素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伴发症状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1])。临床上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胸痛胸闷容易与心脏疾病混淆,为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现将胸椎小关节紊乱致胸痛胸闷误诊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骶髂关节半脱位,又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患.好发于青壮年和妇女,多因体位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忽然扭转腰部而致.自2007年拜孙树椿教授为师以来,作者在他的指导下采用放松手法与整复手法相结合,治疗了2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肋椎关节半脱位(附295例报告)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杜永祺邯郸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于之敬关键词肋椎关节半脱位;手法治疗肋椎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祖国医学认为是“骨错缝”所致,因主要是吸气、咳嗽时胸部疼痛,故常到内科诊治,误诊为胸膜炎、肝...  相似文献   

13.
环枢关节半脱位为临床多发病,稳定性差,复发率高,笔者应用手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率、X光检查的变化。环枢关节紊乱是以环枢关节为中心,以环枢关节及环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笔者通过手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吕立江教授运用端提定位旋转扳法结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阐述寰枢关节的解剖特点、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以及诊断要点和治疗步骤,对吕立江教授运用端提定位旋转扳法结合中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经验进行归纳、分析,最后举一病案佐证。[结果]吕立江教授从中医发病机理及解剖结构结合生物力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辨证求因、明晰机理,诊断过程中重视影像学及体征检查,治疗上强调"筋骨并治"原则。在理筋手法充分松解局部紧张的软组织后,采用端提定位旋转扳法精准复位,并配合中药治疗,同时传授患者颈椎保健操,治疗和锻炼结合,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端提定位旋转扳法是针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疗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环杓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21例环杓关节半脱位的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拔动复位术,同时服类固醇素和消炎痛2周.随访1~5年.结果 患者症状为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声嘶,检查见声带固定,声带突高低不一.伤后一个月内就诊治疗20例,拔动复位后杓部对称,声门闭合良好,嗓音恢复正常.1例伤后4个月就诊者,多次拔动失败后,行甲状软骨板成形术Ⅰ型,嗓音得以改善.结论 病史及纤维喉镜检查可早期诊断环杓关节半脱位.关节复位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类固醇激素及消炎痛在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金平  李芸 《中外医疗》2009,28(34):60-60
目的总结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使用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一例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使用该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患者神经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使用经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颈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及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92例。对其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表现结合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支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给予手法治疗,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运用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4.6%,治疗后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结论:脊柱错位是引起心律紊乱的原因之一,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伴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失衡。胸椎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胸椎侧弯侧凸、小关节紊乱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而引起的胃脘痛的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整脊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12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偏瘫肩的作业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增加了社会、家庭的负担。偏瘫患者常常合并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这些并发症是如何产生的 ,进而应采取何种适当作业疗法 ,尽快减轻患者痛苦 ,是所有医务人员面临和解决的问题。1 肩关节半脱位1 1 定义 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肩关节肱骨头部分的向下脱离了肩胛骨的关节盂窝。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非常普遍 ,其发病率为 6 0 %~ 80 %。1 2 成因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外侧的关节盂构成。该关节盂小而浅 ,肱骨头大而圆滑 ,关节囊及局部韧带较薄弱。偏瘫后 ,肩关节周围肌瘫痪 ,导致肌张力下…  相似文献   

20.
胸椎小关节错缝,是指上位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位胸椎的上关节突构成的小关节,因外力作用使小关节向侧方错移,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且不能自行复位。教材中多使用掌推复位法和坐位旋转法治疗,但均要有助后配合及相应器械辅助方可完成。笔者在近4年的临床工作中,在无助手情况下使用自体牵引法共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1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