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改良的甲基纤维素-琼脂双层体外培养技术,观察生血灵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系祖细胞(CFU-Meg)的影响。结果表明:ITP 患者 CFU-Meg 平均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加入生血灵200mg/ml 时平均产率显著增加(P<0.05);加入300mg/ml 和500mg/ml 时增加均非常显著(P<0.01);而正常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加入 ITP 患者血清和生血灵培养后,平均产率显著高于患者组(P<0.01)且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生血灵能抑制抗血小板抗体,促进 ITP 患者 CFU-Meg的增殖、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变化及中药复方生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检测34例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ITP患者予生血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PO水平、外周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组血清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清TPO水平、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PO水平无异常变化;生血灵复方具有促进特异性造血调控因子TPO分泌,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低危险度组难治性贫血(PARA)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例,共计11例。对上述患者单用或并用人参养荣汤5.0~7.5g/d,分2或3次口服,进行临床观察。基础研究方面,应用Ficoll-Hypaque碳酸氢钠离心沉淀法分离单核细胞,探讨了添加人参养荣汤对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除1例(ITP病例)外,其  相似文献   

4.
具有健脾补肾泻火作用的中药制剂生血灵(SXL)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了良好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为了进一步探索SXL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了甲基纤维素法体外培养技术,对20例ITP患者的骨髓进行了巨核系祖细胞(CFU—Meg)培养,与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白细胞介素— 3(IL—3)比较,观察了SXL对ITP患者骨髓CFU—Meg生长的调节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亚群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IL-2、sIL-2R、IL-3、IL-4、IL-6、IFN-γ、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ITP患者IL-3、IL-4、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血清IL-2、sIL-2R、IFN-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细胞因子比例失衡,IL-3、IL-4、IL-6、TNF-α水平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大量增加,从而导致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及其治疗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就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退化变性、颗粒、细胞胞浆量与3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胞浆量增多,退化变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但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效果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均<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角地黄汤对ITP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0、TGF-β1及血象、骨髓象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大鼠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和模型组SD大鼠用APS法建立ITP大鼠模型。于造模第7天实验组ITP大鼠予牛角地黄汤干预,模型组ITP大鼠和正常大鼠组大鼠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0、TGF-β1浓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WBC、HGB及PLT三系变化,骨髓HE染色观察巨核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大鼠组比较,模型组ITP大鼠血清中IL-10、TGF-β1浓度及PLT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ITP大鼠比较,实验组ITP大鼠血清中IL-10、TGF-β1浓度及PLT数上升,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角地黄汤能使ITP大鼠血清IL-10、TGF-β1浓度上升,促进ITP大鼠外周血PLT数增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5例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于同一指定日期的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肢静脉血3~5ml为检测标本,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除总胆汁酸(TBA)检测值较对照组高外,其余各项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血清胆碱酯酶(CH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肝功能检测的各项指标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简便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四物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对血清白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80只KM小鼠建立ITP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泼尼松组、加味四物汤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从造模第1天开始各组分别按0.2 ml/只剂量灌胃,其中空白组与模型生理盐水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组0.01 mg/10 g·d,加味四物汤组按0.1 g/10g.d灌胃.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血清IL-2含量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模型组外周血WBC、PLT、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01),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生理盐水组相比泼尼松组与中药组外周血WBC、PLT上升(P<0.0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显著上升(P<0.01),血清IL-2含量均较显著下降(P<0.001),两治疗组间无差异.结论 加味四物汤可能是通过降低小鼠血清IL-2含量来实现对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扶正解毒法治疗急性白血病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扶正解毒法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的作用。方法:扶正解毒汤加化疗法治疗30例(除M3以外)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1-2个疗程。抽取骨髓进行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IL-2活性。结果:①治疗组CR率20%,对照组CR率1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IL-2活性分别为6.17±1.41pg/ml和6.65±1.38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组(10.24±3.67pg/ml);治疗后,治疗组的IL-2的活性有所提高(7.94±2.09pg/ml),而对照组略下降(5.17±1.93pg/ml),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骨髓TNF分别为43.06±12.97pg/ml和42.19±13.42pg/ml,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18.73±8.64pg/ml);治疗后两组分别为30.77±12.38pg/ml和37.59±17.26pg/ml,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调节急性白血病患者IL-2水平及TN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6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者的骨髓巨核细胞(MK)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行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巨核细胞数,原幼MK及颗粒型MK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TP组的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裸核型MK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TP组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退行性变积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ITP组总MK数、颗粒型MK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裸核型MK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退行性变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可作为ITP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为熊胆治疗ITP的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T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结果治疗后,熊胆和熊去氧胆酸组均能升高ITP小鼠血小板和产板型巨核细胞计数,升高CD4+/CD8+百分表达比值,降低血清IFN-γ/IL-4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该作用可能与调节T细胞功能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药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特作此临床试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10年来本科处理过的40例经肾上腺皮质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免疫抑制剂、脾摘除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慢性顽固性ITP患者为对象。血小板单独减少在6个月以上,且除外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形成等其它疾病。 1.2 用药方法大部分患者在用强的松龙每天5~10mg作维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禁食12 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KHC3法测定405例肾脏疾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脏疾病组TBil、DBi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结论监测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妊娠28~38周的PIH患者,随机抽取23例予常规治疗,其余27例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治疗;选择同期正常单胎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所有孕妇首次就诊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Ua水平,PIH组治疗后再次监测血清Ua水平。结果PIH患者Ua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西药治疗组治疗后Ua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西药治疗组治疗后Ua水平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H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中西药治疗后血清Ua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治疗对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0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25~67岁,平均46.0岁。病程约1~2年。上述患者中,15例为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而欲停药者,25例为各种治疗均无效者(包括已摘除脾脏的4例)。慢性ITP的诊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HF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分为地戈辛加生脉注射液20ml、40ml、60ml 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地戈辛组),每组10例,采用放免法(RIA)测定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TNF-α血浓度.结果各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血清TNA-α水平显著低于地戈辛对照组(P<0.05,P<0.01);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生脉注射液在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这可能是生脉注射液用于心衰辅助治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补血片联合脾脏三维适形放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ITP患者采用益气补血片联合脾脏三维适形放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前IgA、IgM、IgG明显高于正常值,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低于正常值,CD8、SIL-2R高于正常值;治疗1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各值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SIL-2R、CD8明显下降;CD4/CD8明显上升,其数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治疗前ITP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处于紊乱状态,益气补血片联合脾脏三维适形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趋于正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医论坛》2021,36(3):28-30
目的:观察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ITP患者给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出血情况,服膏方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激素撤减率等。结果:经治3月,45例ITP患者有效率达88.9%(40/45)。45例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其中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例,PLT平均计数为115.7×10~9/L;有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27例,PLT平均数为73.6×10~9/L;无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PLT平均数41.1×10~9/L。34例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在服用膏方1~3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45例ITP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大便次数增多。36例服用激素患者,经3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后,激素撤减者24例,激素撤减率为66.7%(24/36)。结论:滋阴凉血膏方能有效升高ITP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汤联合化疗预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对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IL)-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给予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益精汤治疗,均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化疗期间G-CSF、IL-3水平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统计5年复发转移率。结果研究组化疗1~6周期中G-CSF、I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和≥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后CD4+、CD4+/CD8+、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精汤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和远期复发转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