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未治疗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16例健康人及49例慢性未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200~350)X106/L组、>350X106/L组.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Ki-67标记细胞增殖,CD38标记细胞活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Ki-67+CD4+T 淋巴细胞比例为7.92%±4.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39%±0.24%、(200~350)×106/L组的2.61%±2.12%和>350X 106/L组的2.65%±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61,P<0.01);CD4+T淋巴细胞<200X106/L组Ki-67+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2.87%±1.13%,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5%±0.90%、(200~350)×106/L组的1.40%±1.17%和>350×106/L组的1.22%±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203,P<0.01).且Ki-67+CD4+和Ki-67+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54,r=-0.539;均P<0.01),而与病毒载量无关.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CD38+CD4+、CD38+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44.14%±20.65%和50.64%±21.08%,健康对照组为10.22%±3.98%和6.46%±3.99%,(200~350)×106/L组为16.03%±10.20%和19.33%±13.43%,>350×106/L组为13.69%±10.70%和16.98%±15.75%(F=14.333,F=15.412;均P<0.01),且CD4+和CD8+T淋巴细胞Ki-67的表达程度与CD38呈正相关(r=0.527,r=0.391;均P=0.002).结论 随着慢性HIV/AIDs疾病的进展,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均显著增高,T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免疫持续激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与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AST和ALT。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1.8±6.1%,健康对照组为11.5±3.9%(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7.9±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乙型肝炎组(均为P〈0.01);健康对照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CD8+细胞数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细胞数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CD8+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D4+、CD8+细胞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高水平B淋巴细胞数患者血清AST和ALT显著高于低水平者(分别为t=2.07,P〈0.05和t=2.18,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其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15例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3例慢性肝炎、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8±0.47(P<0.05)。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检测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RA患者50例(RA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水平,分析其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3+及CD23 +/CD19+细胞百分率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PLT、DAS28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ESR、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均P>0.05).CD23+及CD23 +/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PLT、DAS2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外周血中CD19+、CD23+及CD23+/CD19+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2006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砷中毒病区选择有饮水砷接触史,有慢性砷中毒症状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当地无慢性砷中毒症状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AP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检测.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41.89±11.58)%、(25.60±9.05)%、1.02±0.41]低于对照组[(68.38±7.23)%、(39.17±4.28)%、1.69±0.56,t=13.61、18.72、14.79,P均<0.05];病例组CD8+[(25.30±6.85)%]与对照组[(23.54±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7,P>0.05).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与性别有关(t=-3.05、-4.30,P均<0.05);病例组CD3+、CD4+、CD8+、CD4+/CD8+,男性分别为(40.65±10.06)%、(24.48±6.29)%、(24.52±8.16)%、0.98±0.25,与女性[(43.07±12.96)%、(26.77±3.12)%、(26.50±9.32)%、1.07±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05、0.30、2.10,P均>0.05).结论 饮水型慢性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作用,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为提供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尘肺病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尘肺病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5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gG、IgM、IgA、C3、C4.结果 ①尘肺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尘肺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80、3.12和t=2.24、3.02、3.17,P值均<0.05),Ⅰ期尘肺组CD8+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4,P<0.05),各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尘肺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0,P<0.0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CD3-CD19+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2.60、-4.25,P值均<0.05),各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尘肺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2.417,P值均<0.05),分组中尘肺I瑚、尘肺Ⅲ期Ig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03,P值均<0.05).④尘肺组补体C3低于正常对照组(t=2.08,P<0.05),其中Ⅰ期补体C3低于正常对照组(t =3.255,P<0.05),Ⅱ期补体C3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5),Ⅲ期略有下降;尘肺组补体C4与正常对照组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但其中Ⅱ期患者补体C4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尘肺Ⅰ期、Ⅲ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1、-3.234、-2.228,P值均<0.05).⑤尘肺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与IgA呈正相关(r=0.593,P<0.000 1);补体C3与C4呈正相关(r=0.609,P<0.000 1).结论 尘肺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亢进,T、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的分析对尘肺病临床诊断、分期、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131I、外科手术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符合Graves病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为抗甲状腺药物组(39例)、131I治疗组(4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19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电化学发光仪检测TSH受体抗体(TRAb).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 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9+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游离T3、游离T4、TRAb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F=52.95~126.81,P均<0.05).治疗后6个月,131I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游离T3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T4、TSH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TRAb水平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 =42.69,P<0.05).治疗后12个月,各治疗组游离T3、游离T4、TSH、TRAb趋向正常水平.治疗前,3组患者CD3+、CD3+ 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CD19+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CD3+、CD3+ CD4+、CD3+CD8+、CD4+/ CD8+水平均最低(F =3.48~68.28,P均<0.05);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131I治疗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明显升高(F =13.85~68.28,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T3、游离T4、TRAb与CD3+(r=0.319,0.402,0.426,P均<0.01)、CD3+CD4+(r =0.467,0.526,0.453,P均<0.01)、CD3-CD 19+(r =0.493,0.462,0.241,P<0.01)呈正相关,与CD3+CD8+ (r=-0.422,-0.523,-0.344,P均<0.01)、CD3 (CD16+CD56+)(r=--0.597,-0.543,-0.487,P均<0.01)呈负相关.TSH与CD3+CD8+、CD3(CD16+CD56+)(r=0.436,0.474,P均<0.01)呈正相关,与CD3+、CD3+CD4+、CD3-CD19+(r =-0.360,-0.522,-0.530,P均<0.01)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Graves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产生不同的影响,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Graves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COPD患者外周血CD4+ T、CD8+T细胞亚群及有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 3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和13名健康人,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经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干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Fas、FasL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XCL1、IL-2表达水平.结果 AECOPD及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的XCL1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COPD组又高于稳定期组患者(P<0.05).COPD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T细胞培养液中,XCL1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相比,XCL1、CD4+-Fas、CD4+-FasL、CD8+-Fas、CD8+-FasL表达增高(P<0.05),CD4+/CD8+降低(P<0.05),而IL-2表达减少(P<0.05).且XCL1的表达与CD4+-Fas、CD4+ FasL、CD8+-Fas、CD8+-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与IL-2的表达及CD4+/CD8+呈负相关.结论 XCL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导致CD4+T、CD8+ T细胞的凋亡增加,CD4+ T/CD8+T比值下降,造成CD4+/℃D8 +比例失衡,XCL1还可引起IL-2水平降低,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64例健康者,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最显著,急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与HBV DN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主要见于慢性病毒感染状态,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碘对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碘酸钾对大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碘酸钾正常量的10、100、500倍培养后,观察淋巴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及细胞学变化。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含碘500倍(高碘)组的CD4 /CD8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增强,对淋巴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培养液中含碘量高时(高碘组)可造成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存在自体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计数在初治并处于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分别为(8±4),(5.4±2.8)和(2.6±1.6)×108/L]明显低于非活动期皮肌炎患者[(16±6),(10.4±5.6)和(5.6±3.8)×108/L]和健康对照[(14±4),(8.3±2.8)和(4.6±1.7) ×108/L)](F=12.901,8.257,7.084;P值均<0.05),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CD19+CD5-细胞百分比[分别为( 13.9±8.3)%和(14.2±7.0)%)]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6.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443;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工具.疾病总活动度评分是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计数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0.211,0.344,0.289;P值均<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是CD3+细胞计数减低及CD3+CD4+细胞百分比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0.928,1.974;P值均<0.05).另外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3+CD8+细胞数减低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值=-0.011,OR=0.989; 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疾病活动期明显异常,合并ILD可能影响部份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而CD8+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的患者死亡危险将增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临床评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情活动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HIV感染者/AIDS患者与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患者与肿瘤病人CD+4和CD+8T淋巴细胞 (TH 和TS 细胞 )数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78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和 37例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H 和TS 细胞的数量以及计算TH/TS 的比值 ,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 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细胞显著减少 ,且下降的幅度大 ,TH<5 0 0 / μl的占 83 3% ,其中 <2 0 0 / μl的占 5 6 4 % ,TH/TS 平均为 0 2 9;肿瘤病人TH 细胞计数也明显降低 ,TH<5 0 0 / μl的占 70 3% ,其中 <2 0 0 / μl的占 18 9% ,TH/TS 平均为 1 2 6。同一水平CD+4T细胞计数所对应的CD+8T细胞数量 ,HIV感染者 /AIDS患者高于肿瘤病人 ;两组病人TS 数量都随TH 数量的升高而增加。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 细胞计数 <肿瘤病人 ,TS 细胞计数 >肿瘤病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TS 比值倒置 ,而肿瘤病人TH/TS 比值 >1。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和肿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作为两者免疫诊断和免疫功能监测的指标之一 ,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法检测l72例早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16、CD56),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结果显示,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8显著降低(P<0.01),CD8增高(P<0.05),CD19增高极为显著(P<0.01);ITP血小板表面PAIgG、PAIgA、P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CD19升高和CD4/CD8下降与PAIgG、PAIgA、P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A partly purified calf spleen extract which inhibit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a tissue-specific, species-nonspecific, nontoxic, and reversible way, and may thus contain a chalone-like activity, has been further characteriz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ibitor works in G1-phase. The activity is resistant to heat, trypsin- and ribonuclease-treatment. It appears to be an acidic molecule and it does not appear to contain ribonucleic acid. These properties are compar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tissue-specific inhibitors of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by other authors.Supported by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患者77例,其中发生感染者25例,未发生感染者52例,对2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包括CD_4~+、CD_8~+细胞、NK细胞、B细胞)、CD_4~+/CD_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生感染组CD_4~+ T细胞绝对数(462.38±286.52)较未发生感染组(711.34±501.26)低,P<0.05;感染组CD_8~+ T细胞绝对数(301.46±177.71)也较未发生感染组(482.02±370.48)低,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CD_4~+ T细胞数和CD_8~+ T细胞数低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肝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是免疫细胞作用于肝细胞的结果,以T淋巴细胞破坏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肝细胞的作用最为重要.我们对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e抗原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3+CD4+T、CD3+CD8+T、CD3+CD4+ T/CD3+CD8+T、CD19+B、CD5+CD19+B、CD5+CD19+B/CD19+B细胞比率分别为(46.952±21.107)%、(33.288±11.308)%、(1.592±0.356)%、(13.510±5.536)%、(8.448±6.089)%、(0.776±0.652)%,均显著高于正常人[(64.739±7.615)%、(25.245±3.076)%、(1.421±0.178)%、(9.940±1.207)%、(2.840±0.915)%、(0.294±0.100)%,P<0.05];AIH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免疫球蛋白升高,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升高;AIH患者外周血CD3+CD4+T、CD3+CD8+T比率与肝功能指标ALT、AST或HA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与ALP、γ-GT、TBIL、DBIL无相关性(P>0.05);B淋巴细胞亚群CD5+CD19+B细胞比率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或HAI评分、血清lgG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与ALP、γ-GT、TBIL、DBIL、lgM、lgA无相关性(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与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及调亡的影响,探讨HCPT对RA患者PBL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分离纯化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②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HCPT与MTX不同浓度(0、0.1、1、5、10、50、100、200μg/ml)、不同时间(24、48、72h)的吸光度值(A),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IR%)。③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溶液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CPT与MTX在48h时不同浓度(0、0.1、10、100μg/m1)的细胞凋亡率。结果①HCPT与MTX对RA患者PBL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时间、剂量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HCPT与MTX对PBL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较,HCPT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HCPT、MTX均可诱导体外培养PBL早期凋亡,并且有剂量依赖关系,剂量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CPT与MTX作用于PBL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CPT抑制PBL增殖的作用优于MTX。②HCPT诱导PBL凋亡的作用与MTX相当。HCPT有可能在RA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中老年人外周血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健康中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基础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可用于评估该年龄段人群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对抗不良环境、疾病的能力。 方法 选择 10 2例健康中老年人 ,男性 5 2例 ,女性 5 0例 ,按年龄分为 40~ 49岁、5 0~ 5 9岁、60~ 69岁及 70~ 79岁4个组。分别抽取每人静脉血各 5ml,分离淋巴细胞 ,采用固定化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 (Western印迹法 )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SP70。 结果 年龄与HSP70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4个年龄组HSP70的含量 (积分光密度 )分别为 198 11± 77 72、168 3 3± 60 0 8、113 69± 3 4 12及 72 5 8±2 6 3 3 ,各组之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HSP70 ) =3 64 81- 4 0 6X2 (年龄 ) ,即随年龄的增加HSP70表达逐渐降低。 结论 测定健康中老年人外周血HSP70的基础表达水平可作为该年龄段人群应激能力、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用于评估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对抗不良环境、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