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剥离浅层黄韧带,保留深层黄韧带。摘除椎间盘髓核后将深层黄韧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结果 183例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0.2%,术后复查CT或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2.
报告经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分析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是特点及临床表现,发现大多数患者合并有腰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症。对其中38例随访1-6年,其中优良30例,优良率78%,在方便椎间盘髓核摘除的基础上,采用了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半椎板切除术或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术三种术式,并视病变情况扩大侧隐窝,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3.
保留椎板及后韧带复合结构瓣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术式-保留椎板及后韧带复合结构瓣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后正中切口入路暴露保留部分腰背筋膜将棘上、间韧带完整保留并附着于棘突上,充分显露椎板,但尽量保留附着于椎板表面的骨膜,在欲摘除突出髓核椎板与下一个联结之棘突间将棘上、间韧带切断,显露间隙并潜行剥离黄韧带,用专用骨刀在距上、下关节突内侧2mm处分别自下而上向外侧倾斜10-15度切断椎板后再以神经剥离器潜行剥离并向上翻开,充分显露椎管内结构后完成髓核摘除,椎管及神经根管、侧隐窝扩大等操作后,将翻开之椎板及后韧 带复合结构瓣回植,使椎管重新成形。结果:本组128例,男98例,女3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者82例,中央型偏一侧者70例,游离型12例,极外侧型6例,并发侧隐窝狭窄者47例,黄韧带增厚者17例,小关节增生67例,2例手术者12例,3次手术者1例。其中102例经6-32个月随访:优92例,良8例,可2例。结论:本术式可基本保证原解剖结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并能有效防止术后椎管内广泛粘连及挛缩而导致的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科从1990年到199御采用手术治疗采椎间盘了突症224例,术中证实腰椎间盘 出症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共72例,其中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只有15例,其余57例,是在手术摘除腰椎间盘时探查腰神经根管时发现。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部分关节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术式——保留椎板及后韧带复合结构瓣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后正中切口扩剥棘突旁骶棘肌并保留骨膜附着于椎板表面,完整保留棘上、棘间韧带、棘突及切断双侧椎板,并向侧上方翻开。充分显露椎管内容物并完成髓核摘除,椎管或神经根管扩大,回植"结构瓣",使椎管重新成形。结果本组381例,男性292例,女性89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6岁,合并腰椎管狭窄者318例,中央型偏一侧者306例,游离型28例,极外侧型7例,小关节增生并侧隐窝狭窄者19例,黄韧带增厚21例,327例获得随访,分别为40~84个月,优284例,良22例,可12例,差4例。结论本术式保证微创条件,保持生物最佳内环境稳定状态即保留原解剖结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并能有效防止术后椎管内广泛性粘连及挛缩而导致的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特殊类型腰突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经CT扫描和手术证实的2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其中单侧开窗5例,双侧开窗18便。结果 经9个月3年随访,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1%。结论 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术,既可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去除压迫及减压,又可保持脊柱稳定,是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传统手术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术切开硬脊膜,分离马尾神经。现已基本不用。除此以外,常用的方法还有保留棘突全椎板切除术和双侧开窗法。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全椎板切除易致顽固性腰痛及腰椎不稳定。我科1998-2003年采用fraser1993年报道的由澳大利亚cornish首创的棘突截骨腰椎管成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其中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诚然 ,脊柱半椎板切除开窗术有损伤小 ,出血少 ,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但椎管内有些疾病用上述方法则不能彻底清除病灶 ,仍需全椎板切除。 1995~ 2 0 0 2年我们经治 4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症、中央型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较大椎间盘突出伴骨化、较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等 ,采用棘突基底部截骨全椎板切除术 ,减少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的缺点。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共 4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 40~ 70(平均 5 1)岁。其中 ,中央型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 19例 ,中央型椎管狭窄 8例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以及大部分椎板,小关节,采用黄韧带切除,部分切除椎板上下缘以及潜式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2个间隙25例,3个间隙12例。术后进行OSwestrg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3年,共30例,疗效优良率90.2%。结论: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保留了脊柱大部分后柱结构,最大限度减少脊柱稳定性的丢失,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减压充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椎板间开窗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及远期效果及术后邻近椎间退变的发生率,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椎间盘突出70例,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或椎管狭窄6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对比术后疗效及椎间不稳发生情况。结果 2种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效果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较好,远期效果相近,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邻近椎间退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伴中央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推荐选择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360°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纤维环穿刺法与腰椎失稳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针刺组选用21G穿刺针对大鼠L3,4、L4,5、L5,6椎间盘行全层针刺;失稳组切除大鼠L3~L6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和两侧关节突。于术后2周、4周和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腰椎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针刺组大鼠2周时出现椎间隙狭窄,纤维环断裂,T2信号强度减低;4周时退变进展;8周时出现髓核皱缩、纤维化,T2呈完全低信号。失稳组4周时出现退变征象,8周时退变加重。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针刺法较失稳法退变出现早、进展快且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与髓核摘除术等。术中通过“C”臂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 ,于后正中做1~ 2个长约 1 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 ,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 ,钻除部分椎板 ,置入内窥镜 ,于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 ,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732例 ,随访 3个月~ 3年。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6 40例 ,良 6 9例 ,可 18例 ,差 5例。优良率为 97%。 3例改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论 该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可减少创伤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46例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结果随访平均2.5年,综合治疗疗效优82.6%,良10.9%,一般6.5%,优良率为93.5%。结论创伤是青年武警官兵椎间盘创伤突出症发病的主要诱因,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积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30 patients whose diagnos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the study. Thickness of bilateral fat,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fat, thickness of bilateral yellow ligament and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were measured by MRI at L3/L4, L4/L5 and L5/S 1 levels. According to clinical symptom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all space levels.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epidural fat at the symptomatic levels was shorter than that at the non-symptomatic levels in each disc space. The symptomatic levels had no effect on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teral fat and lateral yellow ligaments. Conclusion: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c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adults. It is affected by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in normal adults may therefore prove to be inappropriate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行胶原酶溶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方法对160例接受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的患者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疗付费方式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行胶原酶溶解术患者状态焦虑量表(S-AI)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付费方式患者术前S-AI总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胶原酶溶解术的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付费方式患者的焦虑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棘突间V型截骨显露在椎管减压和减少神经损害的作用。方法2009年1月q012年12月收治25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28~62(36±7.9)岁,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7例,属于再次手术者2例。采用后正中切口,棘突旁分离椎旁肌群,棘突间“V形”截骨使棘突与棘上、棘间韧带形成骨韧带复合体,向对侧牵开扩大椎板间的显露和视野。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本组无新增腰椎不稳病例,棘突截骨均为骨性愈合,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腰腿痛症状获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14(9.2±2.2)分提高到21~26(24.3±1.9)分,改善率为58.9%~85.7%(76.3±5.9)%。结论棘突间V型截骨可充分显露椎板间隙,解除压迫、缓解症状,同时保留脊柱后柱解剖结构,对减少腰椎不稳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和血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496例接受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和516例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496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施行住院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计算其体重指数、住院期间常规检测血糖,与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516例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比较;②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患病情况和体重指数与血糖的关系。结果: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体重超常者,本组超重加肥胖者占70%,其中男性占39.3%、女性占30.7%;正常体重者占30%,其中男性占15.7%、女性占14.3%。②体重超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为83.3%,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16.7%)。结论:体重指数超常和高血糖可能是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故控制体重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和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牵引推拿复位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 5 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6 2个椎间盘治疗前后的大小、形态量化的分析 ,认为牵引推拿复位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椎间盘的还纳和椎间盘的变形 ,改变了神经根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 ,松解粘连 ,解除压迫。对回纳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要使椎间盘回纳 ,突出的髓核必须具有一定流动性 ,再借助完整的纤维和后纵韧带的张力及手法的压力 ,共同协调作用 ,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标准开窗减压术的回顾性疗效分析,探讨标准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1990年2月-2002年3月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1年疗效随访调查,并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 可随访到58例,出院时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术后1年随访疗效改善率优者37例(63.8%),良16例(27.6%),差5例(8.6%),随访结果的功能评分与手术前功能评分之间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准开窗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早的优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标准开窗术后不仅即刻就有功能的改善和良好疗效,而且开窗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长期疗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强调手术不仅要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更应彻底扩大侧隐窝,松解被嵌压的神经根,以提高手术疗效。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58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MRI或CT检查特征及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优216例,良17例,可0例,差3例,优良率为98.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MRI检查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手术的适应证,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