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建省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以督促其持续改进,实现规范化管理.方法 调查二级以上医院具备3台以上(含3台)透析机且独立开展工作的血液透析室共计41所,采取现场调查与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相结合.结果医院的等级越高,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越好.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规章制度不达标者占同一级别调查医院的56.2%;布局流程不达标者占75%;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的透析器复用管理及消毒灭菌存在较多缺陷;各级医院的手卫生设施及人员依从性不达标者占55%以上.各级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透析用水的合格率达90%以上,透析液合格率78.6%~86.2%,手消毒合格率56.6%~78.6%.结论 加强对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监管以及各级医院血透室人员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调查中医院感染管理较差的医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方法设置调查表对贵州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调查。结果共22所医院参加完成了调查,贵州省大部分医院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是透析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贵州省仍有部分医院的血液透析室监测不规范,必须给予基础设施、专业队伍的建设、科室职能等方面足够的重视,进一步规范血液透析室管理,以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落实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安全。方法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并落实一系列措施。结果对血液透析室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规范落实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是控制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以控制血液透析室血液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管理,将管理贯穿于医院感染监控的各个环节,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果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杜绝了血液感染的发生。结论只有管理规范化,认真实施各项监控措施,才能达到血液透析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浙江省各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规范指南,对131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区划分和通道分离的符合率分别为96.95%、91.60%,透析床间距符合率88.55%,反渗膜、管路和水箱清洗消毒的符合率分别为79.39%、96.18%和88.29%;透析用水细菌和内毒素监测的符合率分别为81.68%和67.18%;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符合率为100.00%;每个透析单元配备手消毒液的符合率为80.92%;传染病患者分机、分区透析、专人护理和定期复查的符合率分别是94.66%、83.21%、61.83%和90.08%。结论浙江省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实施比较规范,但部分医院的某些环节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河北省血液透析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标准》,对A、B两市6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资质、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及透析治疗具体要求、评估和改进意见等5部分,分值分别为10、20、30、35、5分。结果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总分和资质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及设备器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得分分别为25.70±2.60、24.00±2.60(P=0.18);在透析具体治疗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10.00±0.00、9.80±0.40,P0.01);定期对血液透析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均为5.00±0.00。结论各级医院均应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洗手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强化治疗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级别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制定调查方案,对不同级别的17所医院进行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并对使用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基本符合要求,其中3所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洗消间,4所医院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抽样检测20条电子胃镜、14条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三级及二级医院内镜外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5.0%、71.4%,内镜活检管道道合格率为80.0%、57.1%,送气送水管道合格率75.0%、71.4%;共检出30株病原体,主要来自活检道及送气送水道,分别占33.3%、26.6%;病原体检出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6.7%。结论山东省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比较规范,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制定细化、执行力强的感染控制制度;转变管理观念,将感染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临床;改善透析环境,合理布局;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各种操作流程;加大对血液透析室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血液透析环境明显改善,医务人员操作符合规范,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 分析血液透析室当前存在的问题,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1所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研究管理对策.方法 依据卫生部关于消毒供应中心3个管理规范进行现场调查反馈.结果 85.7%医院未实行集中供应模式,57.1%医院供应室人员配备不足,85.7%医院供应室建筑布局流程不合理,57.1%医院外来器械未由供应室统一处理,100.0%医院未规范实行可追溯管理,电钻清洗质量100.0%不合格,85.2%外来器械及包装盒清洗质量不合格,规范监测植入型器械符合率19.0%.结论 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应将供应室建设作为医院管理重点项目,使之达到卫生部强制性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质量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本院2019年2月开始开展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质量管理。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开展规范质量管理前后的无菌检验合格率、感染率。全面性评价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质量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开展规范质量管理前的无菌检验合格率(93.40%),明显低于管理后的(99.80%);管理前感染率(4.31%),明显高于管理后(0.9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质量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利于提高无菌检验合格率、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血透室院感管理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9家血透室中,30%布局流程不合理,手卫生设施不全的占27.8%,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的占20.5%;感染和非感染隔离措施不到位的占20%~40%,医护人员对相关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7.1%。[结论]医疗机构血透室在房屋布局、手卫生设施、关键防控措施执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消除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成都市50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设有血液透析室的50家医疗机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0.0%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98.0%医疗机构对透析单元进行消毒灭菌到位,84.0%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合格,但仅33.3%其他无等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合格,90.0%医疗机构有开展消毒监测,但仅33.3%其他无等级医疗机构有开展消毒监测,98.0%医疗机构传染病指标检测和复查达标,82.0%医疗机构对使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索取完整。结论 卫生监督行政部门仍需加强对医疗机构血透室的监督和指导,特别应加强人员培训检查和不同级别医院透析室消毒和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黑龙江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现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旨在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黑龙江省抽取10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的血液透析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部资料运用Epidata3.0数据包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透析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手卫生、消毒及规章制度的落实.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注重从调查中分析的影响因素着手,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制度,从而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医院血液透析质量管理现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等制定标准,对19所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19所医院平均得分(88.85±3.93)分;31.6%的医院功能区不全,洁污有交叉;27.3%的医院乙、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术分室(区)透析;57.9%的医院护士每班负责患者数>5例,26.3%的医院血透机>10张未配备专职技师;68.4%的医院有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上岗;73.7%的医院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监测未定性.结论 该地区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已趋向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配备足够人员,明确血液透析质量监控部门,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规范透析液及透析用水临测,确保透析设备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临床工程师对透析相关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和监测的可行管理方法。方法:通过调研截止2019年底上海市82家血液净化中心(室)从事透析临床工程师人员岗位性质、从业情况及学历等信息,结合国内外临床工程师队伍发展状况,制定血液透析临床工程师的准入、培训、考核及职责等系统性管理办法。结果:在调研的82家血液透析治疗的血液净化中心(室)中,有66家配备专职透析临床工程师,透析工程师平均从业年限为4.5年,本科学历占比为82.32%。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了准入培训考核制度及血液透析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职责。结论:血液透析中心(室)日常治疗的开展需要临床工程师的密切配合,配备专职血液透析临床工程师,定期维护管理和监测透析设备,能够有效降低透析设备故障,保障日常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找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促进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快速发展的策略.方法 对自贡市37所市属及市注册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所医疗机构中有37.84%医院管理层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无上岗证的有6所,占16.22%;抽查37名工作人员,有6(18.92%)名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相关监测不到位;有21所(56.76%)医院消毒供应室不达标;有15所(40.54%)医疗单位产房、16所(43.24%)医疗单位手术室存在布局不规范、功能设置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明确,7所(18.92%)医院产房、手术室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促进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持续改进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专家评价、德尔菲法等初步确定指标,经由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血液净化专业组讨论后最终确定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21年11月在陕西省119家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试点应用。结果共确定了5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陕西省119家医院血液透析室护患比均达到1:0.5,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体外循环漏血发生率、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68%、0.033%、0.663%、0.199‰,二级医院各项指标发生率均高于三级医院。结论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血液透析专科护理管理与质量评价。建议各省血液净化、护理质控中心从信息平台、质量评价标准、指标数据填报人员培训、基层帮扶、适宜血液透析护理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改进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有效杀灭和预防控制医院内蟑螂危害。方法采取药物和环境综合防制措施。结果防制前全院调查240间病房,有210间有蟑螂孳生,密度为2.10只/间,防制后蟑螂密度降至0.19只/间,杀灭率为90.25%。结论医院内蟑螂危害严重,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可有效控制蟑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