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SARS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安全感的缺失,再加上从众效应和暗示,易引起社会恐慌。为了解2003年4月20日前后(疫情日报制前后),SARS健康教育对不同层次居民的教育效果以及全社会干预措施宣传后,人们行为、信念的改变,对武汉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SARS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公众对SARS的理性认知与风险认知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为了解公众对突发疫情的理性认识、行为改变以及风险认知(KABP),我们于2003年5月,对武汉市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市民进行了有关SARS的KABP调查[1,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商业服务人员SARS知识及行为情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是世界范围内新近发生的一种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株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1〕,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为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自从该病首次报道以来 ,传播迅速。由于商业机构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场所 ,且人口流动性大 ,接触面广 ,所以商业服务人员对 SARS的传播流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对 SARS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行为改变 ,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对武汉市 349名商业服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武汉市随…  相似文献   

4.
束继英 《中国校医》2006,20(2):186-187
目的调查武汉市旅游学校学生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认知情况及对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学校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旅游学校01~0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ARS相关健康教育,武汉市旅游学校学生对SARS的认知明显增强,学生个人卫生行为已明显提高。结论武汉市旅游学校SARS预防措施基本有效,并提示出下一步SARS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不同人群SARS的认知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指导对SARS及同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全市 6个不同职业类别人群进行SARS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和农民工认知程度较低 ,其中农民工对SARS不清楚的占 3 0 .3 % ,为职员的 1 0倍多。影响因素包括 :文化程度、职业、对SARS的关注程度和恐惧程度。结论 :应针对全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人群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SARS疫情日报制前后居民卫生行为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掌握SARS流行期间居民卫生行为变化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不同城区7种职业人群进行SARS的有关知识、信念和卫生习惯改变的调查。结果 SARS疫情改为每日公布制后,武汉市民采取多项预防措施,并在以洗手为主的卫生习惯上有了明显的改善,每次饭前洗手(64.6%)、外出回家后洗手(63.6%)和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52,4%)的频度明显增加。其中以进城务工人员、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洗手次数增加最为明显。结论 疫情流行期间,通过大力宣传预防知识与措施,可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结果 还提示今后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北5城市民众SARS疫情中心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华北5城市民众在SARS疫情中的风险认知特征。探讨风险认知对应对行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建立社会心理预警模型,为政府决策和舆论导向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和太原市市民1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空间距离近的疫情信息更能引起民众的关注,北京市民对SARS患病信息和治愈信息敏感性显高于邻近城市。(2)女性表现出更高的风险感,政府公众信息更能引起中、老年市民的关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更重视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50岁以上民众对于“愈后对于身体有无影响”等信息的警觉性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与北京邻近的城市市民对SARS疫情的风险评估明显低于北京市民。某些地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结论 在突发事件中,通过风险认知特征调查。可以了解人们的风险认知差别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应对行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农民工对SARS疫情的KABP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谋生的农民工因其流动性大、住所不固定、难于统一管理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可能成为某种疾病潜在的感染和传染源。为了解武汉市农民工对SARS认知程度、疾病出现前后卫生习惯改变以及对政府相关举措的反应,我们于2003年5月对武汉市农民工进行了关于SARS的KABP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的传染病。到 5月 6日为止 ,全球范围内 ,WHO总共报告了6 72 7例 SARS临床诊断病例 ,其中 4 78例死亡。我国最早的病例于 2 0 0 2年 1 1月中旬出现在广东省 ,国内已有 4 4 0 9例感染者。全世界对这一新出现的病毒了解甚少 ,目前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武汉地处广东和北京的中间地带 ,而广东和北京是 SARS的高发城市。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人群 〔5〕,如何增加其对 SARS有关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情况、态度、信念及相关行为。方法 以在校的25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并收回,计算各条目的答对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的KABP。结果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SARS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全面,对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表明政府以及学校等部门关于SARS的健康教育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前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在我国的流行 ,给社会和人群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到现在为止还未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 SARS的方法 ,人们的预防知识、卫生行为、健康信念对于 SARS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普通的作业工人对于 SARS的一般知识、行为状况及相关态度 ,并为政府和医疗防治机构制订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以尽早控制 SARS在我国的流行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 2 0 0 3年 5月 3~ 6日进行了本次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武汉市 3个城区武昌、汉口、汉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非典”的相关知识、心理、行为情况,为今后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大兴区四家企业280名员工进行有关“非典”相关知识、心理、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兴区企业员工对SARS防治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已被大多数员工所采纳,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结论 今后应将知晓率和形成率低的人群做为重点健康教育对象,同时将“非典”疫情时群众形成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长期保持下去,是今后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SARS是人类新世纪以来遭受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我国作为SARS疫情重灾区,其正在危害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了解民众对SARS知识的了解情况,2 0 0 3年5月3日~5月7日对武汉市的部分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按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武汉三镇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高校教师及医务人员等作为调查对象。1 .2 调查方法 采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调查问卷。内容除了一般项目外,主要包括民众…  相似文献   

15.
80例SARS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11月始发于我国广东,随后疫情迅速扩散到我国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波及亚洲、美洲、欧洲等32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市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4月3日接到首例SARS报告病例,截止5月15日,共接诊SARS确诊和疑似病例119例,排除病例39例,波及全区6个街道。为了解此次SARS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对接诊的所有SARS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状况.方法:对武汉大学医学院医学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医护人员SARS认知行为态度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对SARS及其防护措施等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较高,分别为94%及95%.医护人员对SARS更关注,具体防护措施做得更好,且焦虑和抑郁程度较医学生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医学生对SARS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红 《职业与健康》2005,21(3):404-406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部分孕妇对SARS的认知情况,为采取重点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于2003年5月对169名孕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进行分析,从孕妇对SARS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及个体预防状况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的进行评价,发现孕妇对SARS预防知识的掌握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积极主动的,但实施的科学性还不够.心理方面调整也不够.对孕妇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电视.结论通过电视的公益广告促进SARS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今后的SARS和其他疾病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AR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调查的形式。结果大多数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SARS的认识较好。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SARS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是尚需要更加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消除恐慌心理。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对"SARS"疫情的危机反应和全员成长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疫情作为重大应激源(stressor)使许多人陷入危机(crisis)状态,并出现不同的身心与行为反应.本研究于2003年4~5月中国大规模发生SARS疫情时进行,在部分地区高校采取校园SARS防控措施期间,以问卷调查和深层访谈的方式对北京、天津、西安、海南地区7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就SARS疫情发生后高校学生的危机反应以及心理辅导需求进行了调查.重点探查高校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在应对危机状态时的心理反应,并提出了以全员成长为重点的干预策略与技术,期望为危机状态下的高校心理辅导和实现全人类健康的工作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2003年城区和郊县SARS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2003年北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情况,描述城区和郊县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方法 应用SPSS软件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SARS疫情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城区发病率为29.058/10万.死亡率2.213/10万,病死率为7.62%;郊县发病率为10.612/10万,死亡率0.775/10万,病死率为7.32%。城区和郊县SARS病人人口学特征基本~致。结论 北京SARS流行的特点为城市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