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以及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12例,骨折不愈合10例。按AO分型:A型19例;B1型14例,B2型9例,B3型5例;C1型2例。闭合骨折37例;开放骨折12例,其中GustiloⅠ型8例,Ⅱ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手术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行桡神经探查。结果术后有48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7个月。骨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7个月。手术取除钢板37例。49例行82次(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除外)手术,均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既不影响骨折愈合,又能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腓骨近段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腓骨近段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刘志成,李德甫,李天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治疗比较困难,刮除植骨复发率高,瘤段切除植骨及桡腕关节融合可引起腕关节的功能活动丧失。近20年来,我们采用瘤段切除,以含腓骨头的胖骨重建桡腕关节,治疗10例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3.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局限型6例,分节型13例;椎管狭窄率32%-75%,平均54%。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4分,平均9.6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后纵韧带骨化灶。利用后纵韧带钩插入后纵韧带下,钩起后纵韧带及骨化物,在后纵韧带与硬膜间形成一间隙,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后纵韧带及骨化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恢复率42%'-92%,其中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4.2%。4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CT和MR检查显示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后纵韧带钩可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局限型和分节型、切除范围在两个椎节之间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邓忠虎 《中国骨伤》1998,11(2):76-76
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较常见,5年来我院收治15例,均行早期手术探查,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18~38岁;左侧6例,右侧9例;机器绞伤5例,交通事故7例,跌伤3例;肱骨干中1/3骨折3例,下1/3骨折12例;横断骨折8例,斜形或螺旋骨折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治疗方法本组15例均在伤后2周内行桡神经探查,骨折给予钢板或髓内针固定。术中见桡神经盘曲在骨折断端间3例,神经被骨折端撑起并钩在近端10例。另2例先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后又作手术探查,发现神经嵌夹在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40例,均采用经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2~4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8周).根据Grat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1例患者术后出现正中神经麻痹,但3个月后自愈,1例患者出现下尺桡关节炎,2例患者出现关节间隙轻度狭窄,但无腕关节功能障碍,未见骨感染、骨分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确切,它可提供较好的轴向和角度稳定性并具有整体固定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3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3~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32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8例桡神经损伤者在术后12~28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不需显露桡神经,可直视显露肱骨干,降低桡神经损伤率;钢板一般不需塑形;可获较好肩肘功能。  相似文献   

7.
彭国栋  张云飞  林勇  历强 《中国骨伤》2005,18(11):655-65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4年3月收治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42.5岁;新鲜脱位9例,陈旧脱位5例。采用带肩峰骨瓣喙肩韧带转移修复喙锁韧带加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6例,骨片钉固定8例。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3年(平均2.4年)随访,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A级9例,B级5例。结论:喙肩韧带替代喙锁韧带确保肩锁关节的稳定,骨瓣与锁骨固定愈合较韧带与骨愈合更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肱骨中下1/3骨折内固定3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肱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由于外固定时间长、痛苦大、畸形愈合率高,并且易过牵造成不愈合或造成延迟愈合。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肱骨骨折内固定已被广大患者接受,但肱骨中下1/3骨折内固定仍易引起骨不愈合和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从1987年~1996年我们对39例肱骨中下1/3骨折进行了内固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9例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14~56岁,平均23.6岁。左侧16例,右侧23例;其中车祸伤16例,摔伤1…  相似文献   

9.
伍栋材 《中国骨伤》1998,11(1):30-31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采用经皮骨圆针撬拨复位法及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小头歪戴帽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8~15岁;桡骨小头骨骺分离移位4例,挠骨颈骨折移位12例;左9例,右7例;受伤至整复时间最长7天,最短4小时。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于放射科摄片床上,患肘碘酒酒精消毒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一助手牵引患者上臂,另一助手于前臂作对抗牵引,并将肘部保持内翻位,使肱桡间隙增宽。术者左手压住患肘使呈半伸肘145°,右手持一骨圆针(φ2.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再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6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27例。其中Judet、Cech分类:Ⅰ型骨不连23例,Ⅱ型骨不连4例。其中单纯桡骨骨折2例,单纯尺骨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4例,Monteggia骨折11例,Galeazzi骨折7例。全部病例采用6~8孔自动加压接骨板(DCP)或限制接触性加压接骨板(Lc—DCP)再治疗,其中15例打通髓腔单纯加压内固定或皮质切削断端周围植骨内固定;12例打通髓腔行髓腔内梭形或飞轮状植骨使尺骨或桡骨延长3~11mm再加压内固定。4例Monteggia骨折尺桡上关节分离大者,同期行环状韧带重建。结果27例中因内固定物折断、弯曲、松动19例。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2~9个月之内,5例为再次受伤者。其余8例为小夹板和石膏固定4~8周者。再治疗后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7.78%。无内植物折断失用等病例发生。结论前臂骨干骨折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解剖关系;治疗方案不妥;内固定物选择不当;骨折粉碎,中间节段手术或非手术的血液循环损伤;固定不牢靠以及功能锻炼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关键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普遍存在对该部位骨折认识不足。DCP或LC—DCP固定加植骨或不植骨是再治疗中简单实用且经济可靠的方法和对策。如果是Monteggia和Galeazzi骨折骨不愈合以及前臂单股单根骨折骨不愈合,根据术前术中骨缩短的程度,适当的行断端间延长植骨,则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