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南部(简称南疆)地区碘缺乏病(IDD)病区非碘盐分布、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01年对南疆IDD病区9010户居民进行了碘盐半定量检测、IDD知识与购盐行为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使用碘盐率为58.2%(非碘盐率为41.8%),64.5%的非碘盐来自流动盐贩,33.6%来自居民自采土盐;知道什么是IDD的居民户仅37.1%,家庭选择食盐考虑生活习惯的占48.9%,考虑价格因素的占29.4%,考虑是否加碘的占13.9%,由此看来,南疆居民食用非碘盐具有广泛性,居民IDD知识贫乏,导致食用加碘盐普及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2.
寿光市与黄岛区非碘盐综合干预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山东省寿光市和黄岛区的非碘盐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了2个试点16个乡镇(办事处)、50个村(居委会)的500个居民户、65个碘盐零售店.半定量检测食盐572份,问卷调查430名居民、70名零售店主、90名重点人群、140名小学生的碘缺乏病(IDD)知识与购盐行为状况;采用酸消化法测定了60名儿童尿碘水平.结果 2个试点居民户食用盐碘盐率92.2%、非碘盐率7.8%,非碘盐以粗盐为主.403份居民户食用盐中细盐占93.3%、粗盐占6.7%;86.9%的食盐购自村办商店或乡村卫生室,13.1%的购自流动商贩,非碘盐均源于流动商贩;91.8%的食盐为小包装,8.2%的为散装.居民IDD知晓率为88.8%,购买食盐首先考虑是否加碘的80.9%,考虑价格和依据生活习惯的分别占10.5%和7.7%.零售店主选择食盐取决于是否加碘的92.3%、考虑价格的4.6%、依据生活习惯的3.1%.儿童尿碘中位数142.6μg/L.结论山东省试点非碘盐率明显降低,IDD知晓率显著提高,购盐行为有效转变.但是非碘盐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和净化食盐市场继续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找出2008年河北省居民户碘盐供应问题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以县为单位,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选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4个村,每个村随机采集8户居民户盐样;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结果全省供应碘盐的167个县(市、区)中,19个碘盐覆盖率〈90%,占总数的11.38%,主要分布于我省东部的沿海产盐区和中南部平原地区,大部分为原适碘地区,占84.2%(16/19);12个县(市、区)碘盐合格率〈90%,占总数的7.19%,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内陆平原地区,大部分位于原适碘地区,占75%(9/12);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县(市、区)数为30个,占总数的17.96%,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和东部沿海产盐区,24个位于原适碘地区,占80%(24/30),6个位于原病区,占20%(6/30);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主要原因为碘盐覆盖率较低的县(市、区)有13个,占43.33%(13/30),主要原因为碘盐合格率较低的县(市、区)有9个,占30%(9/30)。结论全省仍有30个县(区、市)合格碘盐食用率未达标,碘盐覆盖率较低是导致未达标的主要原因,碘盐合格率低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部分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购盐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通过对部分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购盐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为建立非碘盐问题地区碘缺乏病健康促进干预模型提供依据。方法甘肃、江苏、福建、海南、山东、重庆、新疆7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调查所有乡,每乡2个村,每村随机选择10个居民户进行食盐半定量测试,对发现的非碘盐用户及其所在村零售店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对碘缺乏病和碘盐的知晓率较低,非碘盐用户主要根据生活习惯和价格选择食盐,居民户和零售店非碘盐主要来自流动盐商。结论对人群购盐行为危险因素的分析是确定干预计划的依据。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对保证碘盐供应和非碘盐管理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2年广东省居民户碘盐监测及其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居民食用碘盐及其质量状况。方法 按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全国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实施意见》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盐碘中位数为33.4mg/kg,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6%,碘盐覆盖率为92.4%。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0%以上的有16个市,占76.2%,不同盐种碘盐合格率存在非常显性差异(P<0.001),加碘精制盐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日晒细盐和粗海盐,重病区和中病区的碘盐合格率明显高于轻病区和非病区。结论 广东省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全省碘盐供应及质量基本稳定,但在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仍然存在不少非碘盐冲销市场现象,个别地区盐碘浓度有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批发层次和居民户食用盐碘质量情况,为2010年石家庄市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批发层次,每月监测9份盐进行盐碘定量测定;居民户层次,从石家庄市23个区(县)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盐样进行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结果2004~2008年石家庄市批发层次碘盐合格率在99%以上;全市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居民户碘盐合格率除2004年87.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90%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除2004年(83.08%)未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90%)外,其余年份均在90%以上。结论2004~2008年石家庄市居民食用碘盐质量逐年转好,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  相似文献   

7.
2003年新疆防治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阶段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新疆实施推广碘盐综合干预项目的进程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方案>执行.结果共入户调查2 310份户用盐,碘盐1 569份(67.9%),非碘盐741份(32.1%)均为土盐,非碘盐的主要来源是流动盐商(78.3%)和自采土盐(21.4%).在有非碘盐的村共调查了272个碘盐零售店,检测到14种品牌272份盐样,未发现非碘盐.在对店主相关知识及购盐意向问卷调查中,有22.0%的人没有听说过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有22.5%的人还认为碘缺乏病不可预防或回答不知道,有5.1%的人认为碘盐不是碘缺乏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71.5%的人选择盐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价格和生活习惯.在非碘盐用户问卷调查中,有44%的人未听说过IDD相关知识,有近97%的非碘盐用户择盐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生活习惯,有31.5%的用户不知道缺碘对儿童智力有影响.结论各项目县(市)碘盐覆盖率都较2001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相关的IDD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非碘盐的主要来源是流动盐商和自采土盐.经济和生活习俗仍然是影响新疆碘盐食用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2年山东省居民户食用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掌握山东省居民户食用盐现状以评价碘缺乏病防治进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 ,随机抽查并定量检测居民户食用盐样本。结果 调查 3 8个县的 3 0 40个居民户 ,检测食盐 3 0 40份。盐碘含量均值(2 7.8± 10 .4) mg/ kg,中位数 2 9.0 mg/ kg,范围 0~ 115.3 mg/ kg。加碘盐 2 82 6份占 93 .0 % ,合格碘盐 2 63 5份占86.7% ,非碘盐 2 14份占 7.0 % ;精制盐 2 80 6份占 92 .3 % ,原盐 2 3 4份占 7.7%。碘盐覆盖率 94.1% ,合格碘盐食用率 88.4% ,非碘盐率 5.9%。 3 8个县 (市、区 )中碘盐覆盖率≥ 90 %占 76.3 % ,合格碘盐食用率≥ 90 %占 65.8% ;非碘盐率 >10 %占 2 3 .7%。结论 山东省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总体已经达到标准要求 ,但沿海地区存在非碘盐 ,应强化综合干预措施尤其是市场净化和健康促进加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时掌握新疆阿勒泰地区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2年在阿勒泰地区所辖六县一市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要求,每年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9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检8~15户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盐碘检测。结果2008-2012年共检测居民户食用盐10440份,合格碘盐9967份,不合格碘盐301份,非碘盐172份,碘盐覆盖率98.35%,碘盐合格率97.12%,合格碘盐食用率95.47%,非碘盐率1.65%,盐碘中位数33.9mg/kg。结论阿勒泰地区居民户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超过95%,总体上达列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控制标准,但仍有非碘盐检出。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1985-1999年碘缺乏病(IDD)的病情、盐碘、尿碘等监测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1985-1991年,碘缺乏病区碘盐供应情况落实较好,7-14岁学生的甲状腺大率维持在10%以下,1992-1993年,由于市场管理不到位,私盐、无碘盐冲销病区,导致碘盐普及率下降和甲状腺肿大率有所回升,经过治理碘盐市场,加强IDD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目前山东省IDD已取得阶段性防治成果。但防治IDD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盐碘的监督、监测工作需常抓不懈,以确保达到持续消除IDD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江西省新建县居民碘盐食用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每年按东、西、南、北、中抽取9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1440份居民户食盐,合格碘盐1379份,不合格碘盐34份,非碘盐27份,碘盐覆盖率为98.13%(1413/1440),碘盐合格率为97.59%(1379/141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76%(1379/1440),非碘盐率为1.88%(27/1440).结论 新建县各乡镇居民户合格碘盐达到国家消除IDD的控制标准,但有少数乡镇碘盐质量还有待提高.在今后工作中还应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IDD防治知识,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私盐,拒绝购买非碘盐.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household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in Xinjian coun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Methods From 2006 - 2010 in Jiang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east, west, south, and north, nine townships(streets) were selected,in each township (street), 4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committees) were selected, in each administrative village(committee) 8 households were selected to collect their edible salt each year, direct titr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ct salt iodine. Results From 2006 - 2010 a total of 1440 sal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1379 were qualified iodized salt, 34 unqualified, 27 non-iodized salt; iodized salt coverage rate, qualified iodized salt and iodized salt consumption rates were 98.13% (1413/1440), 97.59% (1379/1413) and 95.76% (1379/1440),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non-iodized salt was 1.88% (27/1440). Conclusions The intake rate of qualified iodized salt in Xinjian county have reached the standards of eliminating IDD. The quality of iodized salt should be improved in few countie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also increase the use of various forms advocacy of ID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educate the masses to enhanc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so that they can consciously resist the salt smuggling, and refuse to buy non-iodized sal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监测山东省实施非碘盐综合干预项目后,历年来生产企业与居民户层次的碘盐生产与食用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每年度对全省范围的生产企业和居民户食用盐样本进行抽样检测。结果2002~2006年5年间,生产企业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均稳定在95%左右。2002~2007年6年间,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均稳定在95%以上,碘盐合格率均在95%上下,合格碘盐食用率均≥90%,非碘盐率均<5%,且均明显好于1999年基线调查结果。居民户非碘盐率>10%的问题县在2001~2003年间均明显减少,而在2004年后又出现明显反弹现象。结论山东省生产企业的碘盐质量稳定良好,但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在县级水平尚未达到消除IDD目标要求,应加大对沿海地区非碘盐的彻底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在平顶山市,每年按照东、西、南、北、中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盐。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13 668份居民户食用盐,合格碘盐12 685份,不合格碘盐510份,非碘盐443份,碘盐覆盖率为96.54%(13 225/13 668)。碘盐合格率为96.94%(12 685/13325),合格碘盐食用率93.59%(12 685/13 668),非碘盐率3.24%(443/13 668)。结论平顶山市各县(区)居民户合格碘盐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IDD)的控制标准,但有少数县(区)碘盐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IDD防治知识,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私盐,拒绝购买非碘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河北省居民户食用盐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8年河北省非高碘县碘盐和高碘县非碘盐的居民食用情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在河北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乡(镇)和行政村,在行政村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居民户,取家中食用盐检测盐碘.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非高碘县居民户盐碘,半定量检测高碘县居民户盐碘.结果 在167个非高碘县(市、区)共抽取48 448份居民户食用盐,经过县级人口数加权后非碘盐率为4.73%,碘盐覆盖率为95.27%,碘盐合格率为96.1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96%.碘盐覆盖率≥195%的县(市、区)占80.83%(135/167),碘盐合格率>90%的县(市、区)占92.81%(155/167),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县(市、区)占82.04%(137/167).在5个高碘县共抽取食用盐1466份,非碘盐1367份,非碘盐率为93.25%(1367/1466).结论 河北省非高碘地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但部分非高碘县(市、区)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应加大防治工作力度,而高碘地区应尽快落实停供碘盐政策.  相似文献   

15.
部分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碘盐需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分析部分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对碘盐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碘盐覆盖率。方法依据经济学需求规律.对部分非碘盐问题地区人群对碘盐的需求行为及价格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目前非碘盐问题地区碘盐需求弹性高于其他地区,表现为人群的购盐行为更多地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结论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段。为了实现到2010年全国95%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应进一步提高人群对碘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现况、人群碘营养状况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影响我省高危地区碘盐覆盖率的原因,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在碘盐覆盖率<80%的彝良县抽取3个乡实施高危地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检测8~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尿碘浓度,入户调查和采集家中盐样进行半定量检测,调查被监测乡、村实施碘盐供应、碘油投服等防治措施情况。结果 2008、2010年两次监测都未发现疑似地克病;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14μg/L、247.12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4.72μg/L、282.96μg/L;2008与2010年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由84.17%上升至99.17%,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均有明显升高,8~10岁儿童甲肿率(触诊法)由19.34%下降至6.25%。结论我省高危地区碘缺乏病监测、防治措施及时有效,今后应不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该地区居民碘营养已处于超适宜状态,应适当下调盐碘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凯里市居民食用碘盐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我市碘营养状况,为我市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我市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依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及《黔东南州碘盐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抽样并进行监测。结果 2008~2011年共监测1 153份样品,合格1 136份,不合格17份,非碘盐1份。2008~2010年每年抽样288份,非碘盐为0份;2011年共抽样289份,非碘盐为1份。2008~2011年碘盐覆盖率为99.91%、合格率为98.6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53%,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2008~2011年凯里市碘盐覆盖率、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2011年市场出现了非碘食盐的供应,因而要加强我市盐业市场的管理,严格打击非碘盐的供应,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加大对居民户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指导居民科学食用碘盐,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福建省生产加工企业碘盐质量及碘盐食用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福建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生产加工企业批质量合格率100.00%,碘盐合格率99.6%,碘盐随机抽样监测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12%,但个别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仍低于90%,重点监测地区非碘盐冲击严重。结论省级水平上合格碘盐食用率已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局部地区特别是重点监测地区还存在非碘盐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