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海马干细胞外泌体。成年特殊清洁级(SPF)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组,每组30只,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海马组织因子、脑微血管密度以及凋亡相关因子变化。结果 透射显微镜观察到海马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结构呈圆形或椭圆形杯状结构的小囊泡,其结构完整,直径50~100 nm之间;特异性标记蛋白CD9、CD63表达阳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明显延长,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升高,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降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对比,外泌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降低,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升高,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多(P<0.05)。假手术组大鼠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体外循环引起的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体外循环组与外泌体处理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仅在右股动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体外循环组建立无血预充非停跳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外泌体处理组大鼠动物模型同体外循环组,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TX-A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模型组)和BTX-A组,每组2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 μl 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20 μl生理盐水,BTX-A组大鼠注射20 μl 5 U BTX-A。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1,3,7,14,21天及给药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及IBA-1免疫阳性细胞(IBA-1-IR)数量;另采用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水平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BTX-A组踝关节腔注射BTX-A后第3天时其机械痛撤足阈值及热痛阈潜伏期均明显增加,直到注射后第14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水平IBA-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调(P<0.01);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BTX-A可减轻 CF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声压级次声对大鼠颅脑外伤后胶质纤维蛋白(GFAP)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法制作颅脑外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次声60min组、次声90min组和次声120min组共5组,其中次声3组分别予次声干预60min、90min和120min,连续7天;模型组干预过程中除不开机外,其余过程同次声组。假手术组只打开颅窗,不损伤脑组织,不进行次声干预。7天后处死前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然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观察损伤脑组织周围GFAP及GAP-43表达变化。结果:次声3组与模型组的m NS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次声3组间的m 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15组间的GFAP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次声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次声组间GFAP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5组间的GAP-43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次声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次声组间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声压级次声能提高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GFAP及GAP-43的表达,改善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艾地苯醌组,各20只。采用改良双血管阻断(2-VO)法建立大鼠VD模型,艾地苯醌组大鼠腹腔注射艾地苯醌,10 mg/kg,1次/d,连续给药30 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测定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P38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和艾地苯醌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和艾地苯醌组(P<0.05);艾地苯醌组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次数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GAP-43和触素P38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他2组(P<0.05);艾地苯醌组GAP-43和触素P38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2组(P<0.05)。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受损,艾地苯醌组大鼠海马组织区突触数量丰富,结构基本完整。结论:艾地苯醌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突触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P3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表达的变化,探讨Cx43和GLT-1与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模型组(ION-CCI)、ION-CCI+生理盐水1组(NS1)、ION-CCI+Gap26组(Gap26)、ION-CCI+生理盐水2组(NS2)、ION-CCI+头孢曲松组(Cef),每组6只。用铬肠线疏松结扎大鼠眶下神经建立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相应组于术后第8天分别腹腔注射Gap26、头孢曲松或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术后1、3、5、7、9、11、14天行机械痛阈值及视频行为学检测。术后第15天取三叉神经脊束核,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Cx43和GL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提高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值(P<0.001),减少其抓脸次数(P<0.001)。术后第15天,ION-CCI、NS1及NS2组大鼠较N组及S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明显增加(P<0.01),GLT-1表达明显减少(P<0.001);Gap26组大鼠较ION-CCI、NS1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减少(P<0.05),GLT-1表达增加(P<0.01);Cef组大鼠较ION-CCI、NS2组大鼠相比,GLT-1表达增加(P<0.001),Cx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改变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并改变三叉神经脊束核中Cx43和GLT-1的表达,提示Cx43和GLT-1参与了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位照射组(16只)、激光穴位照射组(16只)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体积分数为0.08的O2,体积分数为0.92的N2)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②模型制备前12h、后3,10,22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③大鼠于第2疗程结束后(每个疗程10d,疗程间隔2d)第2和3天做迷宫实验,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条件反射形成的次数代表其学习记忆能力。④迷宫实验后取脑进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模型组大鼠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激光穴位照射组虽稍低于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长快。②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条件反射产生次数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激光穴位照射组微管关联蛋白2阳性染色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且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扩增培养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的BMSCs,将携带miR-22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阴性对照(miR-NC)载体分别转染至BMSCs,并提取转染后BMSCs的外泌体。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Exo BMSCs组、Exo BMSCs/miR-NC组和Exo BMSCs/miR-22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构建AMI大鼠模型,于心肌梗死区原位注射外泌体进行干预。干预72 h后,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大鼠心脏功能;TTC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R-22及p5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剪切体(Cleaved-caspase-3)及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降低(P <0.05),心肌梗死面积(%:1.16±0.84 vs.38.68±5.31)和心肌细胞凋亡率(%:9.04±1.95 vs.66.70±5.92)明显增加(P <0.05),心肌组织中miR-2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而p53、Bax和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AMI组比较,各外泌体干预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P <0.05),心肌梗死面积(%:38.68±5.31 vs.23.54±3.94,22.33±4.12,13.79±2.25)和心肌细胞凋亡率(66.70±5.92 vs.43.73±3.39,42.67±2.87,30.73±2.97)明显降低(P <0.05),心肌组织中miR-22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而p53、Bax和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其中Exo BMSCs/miR-22组大鼠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Exo BMSCs组和Exo BMSCs/miR-NC组。结论 miR-22修饰的BMSCs外泌体可有效抑制p53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AMI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致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效果,并观察电针对血清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剩余36只大鼠进行T8椎体下脊髓完全横断手术造模,制备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将评估成模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从术后第19天开始干预,共10天。随后,各组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组织行HE染色,应用miRNA-seq技术筛选三组血清外泌体中共同差异表达miRNA后,对其靶基因进行生信分析,并行qRT-PCR验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肉眼观下的模型组大鼠膀胱明显肥大,电针组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灌注时间、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HE染色见假手术组膀胱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膀胱病理改变明显,电针组病理改变部分减轻;筛选出三组共同差异表达miRNA共11个,6个上调,5个下调,电针治疗作用主要富集在调节细胞代谢、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RNA调控、神经发育及损伤等方面,并与轴突导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焦式低强度脉冲超声(focused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FLIPUS)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脊髓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建立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中 M2型小胶质细胞衍生的外泌体表达,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采用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atwalk跑台实验评估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标记缺血侧运动皮层M2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双标法标记其外泌体蛋白CD81的表达。结果:干预7 d后,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Zea Longa 评分显著降低(P<0.05);步行速度增快(P<0.01),持续时间减少(P<0.05),大鼠爪印面积显著性增加(P<0.01);缺血侧运动皮层M2型小胶质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蛋白 CD81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M2型小胶质细胞外泌体的分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及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择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运动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4只。运动组大鼠进行滚筒、转棒训练,1h/d;制动组大鼠限制其自由活动;假手术组置于普通笼中自由活动。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进行跳台实验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区GAP-43的表达。结果:跳台实验对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估,运动组优于制动组(P0.01),运动组GAP-43在皮质区的表达第1天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较制动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能促进皮质区上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丁苯酞组。Y-型迷宫观测学习记忆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P-43及突触素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VD组和丁苯酞组GAP-43 mRNA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丁苯酞组较VD组升高更明显(P<0.05);丁苯酞组GAP-43蛋白较假手术组和VD组均升高(均P<0.05),VD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丁苯酞组突触素P38 mRNA较假手术组和VD组上调(均P<0.05),假手术组和V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VD组和丁苯酞组突触素P38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均P<0.05),VD组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提高VD大鼠海马区突触素P38及GAP-4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MS组,各10只;建立脑出血模型;TMS组于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TMS治疗,1次/d,连续治疗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GAP-43阳性细胞情况。结果:TMS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较模型组改善(P<0.01);TMS组血肿周边GAP-43阳性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4组均未见自发性出血及癫痫发作。结论:TMS可改善脑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MS治疗后,血肿周围GAP-4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对海人酸大鼠点燃癫痫模型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LEV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侧脑室注射制作海人酸点燃模型;LEV组大鼠于制作模型前3天每天予LEV灌胃(40 mg/kg);假手术组侧脑室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LEV组大鼠癫痫模型点燃成功率、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及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均低于模型组。LEV组大鼠无死亡,模型组有大鼠发作致死。结论:LEV对海人酸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5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脊髓Ⅱ层突触形态结构的参数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的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P<0.05),突触间隙增宽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大(P<0.05),凹型棘突触的数密度显著增高(P<0.01),总突触、棘突触和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增高明显(P<0.05)。结论:脊髓Ⅱ层突触形态结构可塑性变化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2Y1受体抑制剂MRS2179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组各15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侧脑室注射5μL人工脑脊液(aCSF),MRS2179组侧脑室注射5μL MRS2179(2 nmol)。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血。缺血再灌注24 h后,应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染料(EB)溢出量定量检测BBB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假手术组、MRS2179组的脑含水量分别为(81.72±0.23)%、(77.65±0.27)%、(79.92±0.24)%(n=6),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MRS2179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737.60±67.46)ng/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24.18±63.35)ng/g(P<0.01);MRS2179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165.15±93.26)ng/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n=6)。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再灌注24 h梗死边缘区脑组织中相对MMP-9蛋白含量分别为(0.52±0.05)、(1.69±0.08)、(0.99±0.10)(n=3),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MRS2179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P2Y1R抑制剂MRS2179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降低BBB通透性,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外泌体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和模型组腹腔内注射内毒素3mg/kg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2h,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0.1mL人脐带MSC外泌体稀释液(含脐带MSC外泌体30μL),模型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1、3、7d3组各处死10只大鼠,左肺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右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ino terminal protein kinase,p-JNK)、磷酸化P38(phosphorylated 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建模3d时处死大鼠后取眼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水平。结果实验组和模型组均出现肺损伤表现,建模后3d肺损伤程度最严重,实验组各时间点肺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对照组肺组织无明显变化;建模后1、3、7d,模型组大鼠肺损伤严重度评分(10.02±2.65、16.76±3.65、7.24±2.78)高于实验组(5.69±1.98、7.35±2.12、3.14±0.99)和对照组(3.01±0.38、3.12±0.26、3.05±0.3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模型组建模后3d肺损伤严重度评分均高于建模后1、7d(P0.05);建模后3d,实验组和模型组血清IL-10[(3.18±0.46)、(1.67±0.35)μg/L]、IL-6[(3.26±0.32)、(6.79±0.15)μg/L]、TNF-α[(0.58±0.05)、(0.97±0.09)μg/L]、IL-1β[(0.12±0.08)、(0.25±0.10)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12±0.01)、(0.56±0.08)、(0.02±0.00)、(0.01±0.00)μg/L](P0.05),实验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建模后3d,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JNK(0.89±0.21、1.42±0.14)、p-P38(0.93±0.31、1.75±0.42)、p-ERK蛋白(1.21±0.37、1.88±0.5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43±0.07、0.41±0.09、0.52±0.11)(P0.05),实验组大鼠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人脐带MSC外泌体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脐带MSCs外泌体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膝关节挛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进行造模手术,模型对照组通过麻醉备皮后分别从大鼠的股骨与胫骨植入克氏针,确定角度后进行外固定将大鼠的左后肢膝关节制动3周建立关节挛缩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同模型对照组进行同样的造模手术但不进行最后的固定。3周后拔除两组大鼠的克氏针及外固定,拍摄X线片,测量各组大鼠的关节活动度(ROM)并抽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中有1只大鼠造模侧肢体制动时间未达到3周,外固定中途脱落,1只大鼠X线显示股骨骨折,剩余10只大鼠符合造模后观察指标,造模成功率为83.33%。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及TGF-β1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膝关节挛缩模型,且造模成功率高,稳定可靠,可为今后关节挛缩的相关研究奠定较好的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过程中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6在佳木斯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4只单纯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及假手术组4组(n=16),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50g·cm)制成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②电针组在损伤后即刻取督脉上的大椎和命门两(进行治疗,电针频率2Hz,疏密波形,强度2.5mA,以针刺处肌肉轻微抖动为宜,持续30min。甲基强的松龙组在损伤后即刻尾静脉内注射30mg/kg甲基强的松龙。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做治疗。③各组分别于术后6,24h各处死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各组脊髓损伤早期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经补充后6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损伤后6h:电针及甲基强的松龙组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灰度值高于假手术和模型组相(P<0.05,0.01)。②脊髓损伤后24h:电针及甲基强的松龙组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少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灰度值高于假手术和模型组(P<0.05,0.01);但电针与甲基强的松龙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可使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下调,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