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检测,探讨亚临床是症与2型搪尿病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人(对照组)36例和2型糖尿痛组130例,分为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0例,合并有微血管并发在组30例,测量各组人群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PAI-1)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观察炎症因了在各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2型耱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微血管组比较CRP、WBC显著升高(P〈0.001),而PAI-1、FIB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05)。结论:2糖尿病存在高水平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表达差异与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低于对照组。结论炎症因子表达差异与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马晓洁 《浙江医学》2009,(2):242-243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和2型糖尿病均是炎症性疾病,在炎症反应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是最具标志性的因子之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衡量早期AS的敏感指标。本文观察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与IMT及血脂谱的关系,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hs—CRP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或某种关联。此外,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微量白蛋白尿常作为判断早期肾病的指标。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在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RP、FIB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及54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CRP、FIB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过程中,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故血浆CRP及FIB的检测对于临床提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亚芙  安娜 《当代医学》2009,15(33):100-101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近年来发现其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联,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也是DM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国内外也有报道许多,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DN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8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进行了hsCRP的测定,发现炎症指标hsCRP与血Cr一致,但更敏感、出现更早,对于T2D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指标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肾损伤指标,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04年5月-2006年3月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科病房内SIRS患儿38例及健康儿童2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比色法(ELISA)测定,尿自蛋白(ALB)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测定,尿N-a-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ALB、血尿132-MG、NAG、血尿RBP均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尿β2-MG,尿ALB,NAG,血尿RBP均为SIRS患儿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SIRS患儿早期机体反应不重时,已存在早期肾损害并且病变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餐后高血糖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血糖波动加剧炎症反应及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合并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三组:DM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DA1组,合并单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包括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A2组,同时合并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结果 DA1组、DA2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各点血糖值、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分别较DM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1组、DA2组空腹及餐后2 h hs-CRP水平均较DM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hs-CRP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s-CRP差值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微血管病变的加重,血糖波动幅度、炎症反应水平都相应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对机体短时间内的炎症反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铁蛋白(SF)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和50例健康人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的情况下已呈增高趋势,在糖尿病早期肾病增高更加明显,线性回归分析三者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尿β2-MG与血HS-CRP、SF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2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方,12周后比较2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UAE、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0.01),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结论 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减少蛋白尿,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从而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D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机体感染或创伤后反应最为敏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也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CRP含量甚微,但在各种原因所致的组织损伤或炎症中其浓度急剧升高。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危险因素除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外,还与持续性的炎症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4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7例)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32例)。结果C组、B组的炎症因子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A组的糖尿病患者(P〈0.01,P〈0.05);C组、B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Ⅰ)组﹑早期糖尿病肾病(Ⅱ)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Ⅲ)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Ⅳ)组。测量4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ysC及SAA情况。结果糖尿病组CysC、hs-CRP和S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且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升高;DN患者CysC与SAA和hs-CRP呈正相关性(=0.79、0.84,均〈0.01)。SAA和hs-CRP也呈正相关性(=0.86,〈0.01)。结论 CysCh、s-CRP和SAA可作为DN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利于DN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及相关性,以寻找更好的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划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UAER〈20μg/min)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UAER20~200μg/min)2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UAER〉200μg/min)16例,另选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结果:A、B、C组之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CRP、FIB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和FIB与UAER呈显著相关性(r=0.626、0.812,均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目检测。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及纤维蛋白定量较正常人群升高,且随着肾病的加重,以上指标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CRP与FIB的动态观察及联合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MAU)定量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MAU及其他生化指标,将各组间CRP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MAU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与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冯仲红  杨瑞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2-332,344,38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性的炎症过程最终会使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为不稳定的斑块,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有文献报道^[2],基础血清CRP水平〉13.0g/L的患者其预后明显比基础血清CRP水平不高者差,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及病程的延长。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国内有关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发病率约为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常璺不可逆性发展,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直至终末衰竭期。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来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能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肾脏病变,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帮助,以便更好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  贺红 《北京医学》2009,31(6):331-33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有研究认为炎症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炎症的标志物。我们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DM患者136例,分析hs—CRP在2型DN病情进展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hs—CRP在DN患者中检测的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