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梅 《中国校医》2011,25(11):863-864
<正>急诊科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工作预见性难,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因此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注重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风险的来源、风险的评估、风险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刘富梅 《中国校医》2012,26(9):701-702
目的探讨动态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抢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识别和分析急诊科在抢救病人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实施动态管理。结果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下降。结论动态护理风险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根本保障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特点是急、危 、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 ,病人及家属急躁.如果护理人员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 ,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纠纷。可见急诊护理工作是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1]。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增强风险的防范能力,达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急诊科护理风险指标构建将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诊断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急诊护理人员责任重大,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急诊科也是医院各科室中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1]。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为此,护理人员在急诊工作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作用于急诊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航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资料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均显著占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岚 《现代医院》2006,6(6):125-126
针对2003年以来,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采用安全质量管理循环—PDCA循环,分析护理程序,寻找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定、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措施,能将高风险因素降到最底点。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8.
廖万霞 《时尚育儿》2016,(11):52-53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月前,我院急诊科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2月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护理期间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晓凌  陈海侠 《现代保健》2010,(29):118-119
笔者所在科通过加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医新观念、改善服务、实施风险管理等一系类措施.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护士长自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急诊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系统化,急救物品、器械、药品和仪器完好率均达100%;急诊抢救水平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提升到改进后的97%.结论 CQI是科学可行,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英姿 《现代保健》2014,(23):80-82
目的:在急诊科护理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其应用中的价值,以提高急诊科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98.0%,对照组满意率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护士所面对的多为急危症患者,抢救及护理操作频繁,由于医疗活动的特殊性,护理风险贯穿于急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有效的防范对策,是医患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对我院胸外科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终发现,经过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在胸外科护理过程中,有不少风险因素存在,只有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才可以规避,进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胸外科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前收治的患者1164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582例)和对照组(582例)两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6.94%,高于对照组的83.86%.结论:在急诊科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常新颖 《现代保健》2011,(35):83-84
目的 探讨医院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方法 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7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对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急诊科2010年护理事故发生0例,护理差错发生0例,护理缺陷发生2例.2011年护理事故发生0例,护理差错发生0例,护理缺陷发生1例,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诊治的急诊科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优质组(n=35)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35)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投诉率.结果:①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1.4%,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②优质组投诉率是2.9%,低于对照组的17.1%(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供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护理操作等的满意度,并减少投诉事件,可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凤贤 《药物与人》2014,(7):191-19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80例,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不良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25%,97.50%)VS(10.00%,78.75%)];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5.54±11.87,94.47±10.91,98.62±12.06)VS(80.32±9.50,79.62±9.38,78.45±9.4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风险,改善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16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组58例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和护理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管理效果和护理效率均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率,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预防对策,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和急诊护理安全。方法:对急诊科2006~2011年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改进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后急诊护理风险大大降低。结论: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是提高急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