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俊红  张庆梅  韩静 《农垦医学》2007,29(4):275-27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面神经炎病人健侧及患侧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瞬目反射以及肌电图.结果:面神经炎病人患侧较健侧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R1延长.结论: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面神经炎的客观依据,并对面神经炎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治成  盘毓旻 《四川医学》2011,32(11):1782-1783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健、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43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所有患者患侧波幅较健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有3例患侧诱发不出运动传导波幅,呈现病理电静息,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并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前3天面神经传导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的速度,探讨其在面神经炎早期判断神经受损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检测计算55例面神经炎患者发病前3天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对比健侧的下降速度(%/d)。结果 55例面神经炎患者前3天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下降平均速度与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面神经炎患者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下降速度的检测,可以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预后作出早期诊断,并能指导临床早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司福泉 《河北医学》2010,16(11):1284-128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将合并糖尿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组,与非合并糖尿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发病4-7d内进行瞬目反射(BR)、肌电图(EMG)和面神经电图(ENG)检查,比较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BR异常,两组间比较糖尿病组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EMG检测异常率为62.5%,对照组EMG检测异常率为56.7%,两组之间EMG检测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ENG检测异常率为34.4%,患侧M波潜伏期明显长于健侧(3.46±0.79 ms,P〈0.05);对照组ENG检测异常率为36.7%,患侧M波潜伏期明显长于健侧(3.12±0.31 ms,P〈0.05);两组之间ENG检测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R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最为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BR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更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程度;EMG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较为敏感;ENG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高压氧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86例面神经炎病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运用House-Brackmann分级和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变化:高压氧组恢复到级(Ⅴ正常)85/147例(57.82%),总有效(Ⅴ级+Ⅳ级+Ⅲ级)132/147例(89.80%);对照组恢复到Ⅴ级39/139例(28.06%),总有效(Ⅴ级+Ⅳ级+Ⅲ级)87/139例(62.58%),两组之间面神经功能恢复到Ⅴ级.以及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面肌肌电图比较显示高压氧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面神经炎的疗效是客观、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唐瑾 《中国医学创新》2023,(27):149-152
目的:探究及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面神经炎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及30 d后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状态,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面瘫的面神经损伤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检测患者面肌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波。观测面神经损伤的电生理特点。结果 创伤性面瘫的面神经颅外段传导速度20~35m/s;颅内段平均传导速度小于1m/s,检出了H反射波。结论 H反射波在颅内段面神经损伤时可检出。H波的变化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相关,对神经预后恢复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 1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检测。结果 :1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电生理检测均表现以轴索变性为主的特点。肌电图表现为 :神经源性损害 ,异常率 10 0 % ;神经传导速度表现为 :周围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偏慢占 83% ,运动传导速度偏慢占 6 6 % ,F波潜伏期仅 2例异常 ,占 11%。结论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鉴别病损的性质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判断面神经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判断面神经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6例面神经炎病例,在1周时作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将面神经传导速度情况与病情预后作相关统计学分析,并结合96例面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与病情预后作分析。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中波幅低的面神经炎患者组比波幅正常或减低较少组患者病情预后差,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情恢复所需时间长密切相关的临床资料有年龄大、病情重以及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结论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于早期判断面神经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还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如年龄、面瘫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来判断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商永华 《中外医疗》2016,(18):169-17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50例面神经炎患者,经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各分支行运动神经传导(CMAP)及针电极肌电图(EMG)检测,记录指标包括患侧的潜伏期、波幅及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形态,并与健侧对比。结果50例患者就诊时有35例面神经各分支CMA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50例患侧面神经各分支波幅均较健侧减低;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各分支潜伏期均缩短,与健侧对比无差异,额支、颧支波幅均较就诊时升高,且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颊支波幅稍有升高,与健侧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有肯定效果,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对面神经炎损伤及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对预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者67例(72.8%),SCV的异常率(64.9%)高于MCV(51.9%);下肢NCV的异常率(61.6%)高于上肢异常率(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提示周围神经病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波、H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的H反射、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F波、H反射通过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尤其是无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症状的亚临床患者,为早期治提供了依据。结论:F反射、H波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近端节段神经病变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的变化情况。结果35例患者EMG检查综合判断提示神经源性损害,上下肢EMG异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与EMG异常无明显相关性。SCV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慢(P<0.01),而MCV改变不明显(P>0.05);SCV异常率为81.43%,且异常程度与饮酒年限呈正相关系(r=0.54,P<0.01);15例双上肢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中10例(66.67%)尺神经SCV有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电刺激疗法(EST)能促进面神经再生进行了临床观察。两组面神经损伤患者,条件相似的配成对。治疗组4周后停止电刺激,两组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12周时动态测量Tinel氏征距离,可判定神经生长速度。16W后再行面神经功能评分检查。对面神经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再生速度快于对照组,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EST对面神经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神经电生理仪对6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结果神经电生理异常33例,异常率47.8%。而在无神经损害症状主诉的44例中异常17例,异常率38.6%。通过MCV及SCV检查,将原来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确诊率17.4%提高到47.8%。提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有价值的。文中结合临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电生理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2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21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和肌肉混合损害患者,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检测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肌纤维传导速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结果肌病组患者9例呈肌源性肌电图异常改变,周围神经病组患者7例为神经源性改变,混合损害组患者中有4例同时出现两种类型改变.与正常对照受试者比较,各组患者神经肌肉颤抖值均增大(P<0.05),纤维密度增加(P<0.05),周围神经病组患者的神经肌肉颤抖值和纤维密度改变尤为显著(P<0.01).肌病组患者肌纤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其余两组患者无显著变化(P>0.05).周围神经病和混合损害组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8例(82.35%).结论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帮助鉴别酒精中毒性肌病和周围神经病,肌纤维传导速度的异常可确定肌肉病变.  相似文献   

17.
喻红霞  张丹红  郑雪娟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83-1183,1187
目的探讨尿毒症周围神经电生理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表面电极顺行性及逆行性测定法,对84例患者尿毒症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尿毒症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四肢麻木,体征是腱反射的改变。电生理表现主要为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01)。感觉神经受损重于运动神经。结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以感觉神经受损症状为主。通过电生理检查对早期发现亚临床尿毒症周围神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高云  车革方  梁国 《当代医学》2021,27(11):147-148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40例,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组,患者均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检查项目。比较各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异常者分别为86例(35.8%)、103例(42.9%)、15例(6.3%),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正常者与异常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7.6%),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73.0%),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91.5%),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23.5%),与各组其他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的电生理表现,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反映患者的神经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为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晓燕  钱利萍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22-322,326
目的探讨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临床确诊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行定量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检测,共检测104条运动神经,78条感觉神经及60块肌肉。结果出现上下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者占75.6%,SCV减慢者占61.5%,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者占86.5%,MCV减慢者占19.2%,F波异常者占78.5%,EMG提示有神经源性损害者占38.4%。结论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是广泛的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该研究通过检查铂类药物使用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观察、比较铂类化疗药物剂量累积引起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临床上的神经毒性分级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灵敏性。方法:用肌电图检测45例铂类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及分别化疗2、4、6个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2、4、6周期结束后21 d检查,分别有27例、36例、41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60.0%、80.0%、91.1%;分别有14例、21例及28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46.7%、62.2%。6周期化疗,患者自觉神经毒性症状逐渐加重,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结论: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CIPN)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神经毒性分级呈正相关性,且电生理异常早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早期发现CI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