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中药材种植品种、面积、产量等基础数据,为新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和政府宏观层面掌握中药材的供应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询新疆各级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参考各地州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信息,整合中药材种植企业报送和研究人员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新疆中药材种植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疆25种主产中药材的种植总面积为140余万亩(1亩≈666.67 m2),草本种植面积占比88%、灌木占比8%、乔木占比4%,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种植种类最为丰富;新疆大宗特色药材“疆九味”的种植面积占比83.88%。结论 新疆中药材种植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生产统计结果可为产业发展和政府宏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禹州市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及六大“禹药”栽培现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梳理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中药标准化中心发布的相关文件报告,结合本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同时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从多个角度对禹州市中药材生产整体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禹州市主要种植中药材30种,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33 350 hm2,其中木本类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3 345 hm2;草本类、藤本类和灌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 005 hm2,其中草本类种植种类最多。六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禹药”中禹州丹参种植面积最大,约3 001.5 hm2,且六大“禹药”的种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结论 禹州市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道地特色显著,“禹药”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合分析2016—2021年宁夏中药材种植发展基本情况,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政府科技、农业农村等行政管理部门中药材产业统计资料,调研市、县级中药材产业协会,访问各市、县相关中药材企业和种植基地,对中药材本底资料进行了调查。结果 到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93.23万亩(1亩≈666.67 m2)、总产量为59.84万t、总产值为90.32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为彭阳县(70万亩以上),其次为中宁县(30万亩以上);产量最大为彭阳县(35万t以上),其次为隆德县、原州区(5万t以上);产值最大为中宁县,稳定在26亿元以上,其次为彭阳县,稳定在21亿元以上。枸杞种植面积最大(46万亩),其次为山杏(35万亩)、菟丝子(20万亩)。结论 中药材产业将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卢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种类,连翘种植情况,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卢氏县中药材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梳理各级政府及媒体官方发布的文件、报告数据,以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数据,对卢氏县2021年中药材整体情况及连翘种植情况进行多维分析。结果 抽样调查显示,卢氏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69.76万亩(1亩≈666.67 m2),其中连翘种植总面积52.41万亩,占总面积的74.74%,种植区域几乎遍布各个乡镇,文峪乡、徐家湾乡、范里镇连翘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19.48%、12.46%、8.13%。连翘的种植面积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结论 研究结果从各方面基本能客观反映出卢氏县药材种植整体现状,作为连翘之乡的连翘种植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统计结果为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青海省道地和地产药材的种植现状,从中药资源经济学角度分析青海省中药材价格变化趋势,并与农作物、生态种植效益对比,为青海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系统比较法对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的种植信息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 道地和地产药材种植热点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青海省中药材价格变化存在“蛛网效应”;种植药材往往存在一定风险,应选择道地性、市场认可的地产药材进行种植;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种植道地药材经济效益最高,优于其他地产药材和农作物;生态种植,如大黄仿野生、羌活套种的种植经济效益都高于农田栽培。结论 全面展示了青海省当前中药材种植现状,可指导青海省中药材种植;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更好地推动青海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厘清经典名方所用药材白芍的药名(包括别名)、基原、产地、药性、采收炮制、证候禁忌、功效主治。方法 通过超星数据库、中医智库、国学大师、CNKI等数据库或网站,查阅、收集、整理历代本草、方书、医籍资料中关于白芍的文献记载,结合现代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白芍别名有11种之多,现临床应用中常用名只有“白芍”“白芍药”“芍药”三种。白芍的产地今多以杭、川、亳为道地产区。炮制加工多以煮制之法,毒性作用记载为无毒或有小毒。其性味归经相关记载与现代权威中药材记载差异较小。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妇科和内科。结论 考证结果为白芍的的种植采收、炮制及应用提供文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申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7):1287-1293
 目的 介绍国内外中药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和有关研究工作等的分析和总结,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药中农药残留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建立中药中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是必然趋势,开发和建立中药材中农药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以改变现有基础研究和标准相对滞后的现状,使得中药材在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有相应的监测方法并得到合理的管理,逐步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情况可控。  相似文献   

9.
丁锦希  邓媚  王颖玮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24):1961-1964
 目的 从立法、管理机构、实施程序等方面剖析美国、欧盟罕用药数据保护制度,评价其政策实施绩效,为完善我国罕用药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制度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结果 由于相关激励政策缺失,我国罕用药创新研发水平相对滞后。美国、欧盟数据保护制度对罕用药研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完善我国罕用药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结论 建议我国建立罕用药数据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全面了解涪城麦冬种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种植现状及种植生产需求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四川省三台县行政辖区内9个乡镇139户麦冬种植户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各乡镇栽培密度为4万~34万株/亩(1亩≈666.67 m2);施肥方式主要为一次追肥和二次追肥,底肥主要为有机肥,追肥主要为复合肥和单元肥,施用量随追肥次数增加而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和时间差异不大,以二次用药防治草害为主,不进行麦冬病害防治,一次用药防治虫害;生长调节剂以多效唑为主,其用量与最终产量相关。结论 涪城麦冬种植存在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品种、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单一和种植不规范等问题,建议研究机械化种植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丰富麦冬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21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对浙江省中药资源种类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Origin 2021软件,从全省中药材种植情况、县域中药材种植情况及道地药材等多个角度对2021年度浙江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74万hm^(2),其中多年生草本类、藤本类和乔木类中药材占比较高;“浙八味”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新“浙八味”在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上分别同比2020年增长3.60%、6.20%、4.11%。此外,黄精种植发展较快。结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道地品种,但部分道地药材种植出现一定萎缩,应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临床用药需求,通过制定政策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21年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和种植特点,更好地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县域中药材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学方法,从多角度分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的种植情况。结果: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整体渐成规模,主产中药材优势十分突出;经营主体辐射强,品牌打造初显成效;配套政策措施较为齐全,营商环境良好。2019—2021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均为0.66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9%,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中药材加工产品年产量为0.40万~0.45万t,年总加工产值为0.76亿~0.86亿元。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空间上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白济汛乡、永春乡、中路乡、保和镇,占全县的63.83%。种植面积排前四位的药材为木香、秦艽、附子和当归,在不同乡镇的种植结构差异很大。其中,木香在10个乡镇中均有种植,除永春乡和塔城乡外,木香种植面积在主产药材中占比超过50%。中药材生产存在生态种植规模不大、与粮争地矛盾突出、技术水平有限、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建议发挥绿色优势、加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配套加工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2021年贵州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与产量。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相关分析方法,对2021年贵州省中药材栽培情况及栽培中药材的种类、面积、产量、加工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该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911.02万亩(1亩≈666.67 m^(2)),总产量307万t,种植品种74种。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市州有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毕节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有9个,在地域、规模上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种是天麻、太子参、薏苡仁、钩藤、半夏,这可能与这些品种的生长环境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关,其他品种还未形成核心种植区。结论:掌握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道地药材质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且药材历史悠久,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道地药材。近年来,国家和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来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同产地党参、连翘、黄芪、柴胡、款冬花、远志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以此为一个方面来反映药材的质量,对山西药材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来自山西道地产区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其他地区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材品质较好,可为山西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种子种苗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源头物质材料,其质量优劣从根本上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和传统生产方式,形成了“因时、因地、因人、因势”的生产模式和世代传承的“自繁、自留、自育、自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模式。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新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环节涉及的质量分级、繁育关键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繁育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分析江西省泰和县2018—2021年中药材相关统计数据,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和县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空间与时间不同维度研究分析泰和县2018—2021年的中药材生产情况、空间分布格局及分异机制。结果:泰和县各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种类和结构在空间上差异很大,种植面积及种类都较多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018—2021年,泰和县中药材总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种植总面积与总产值呈U型增长趋势。泰和乌鸡年产值较稳定,约20亿元,是泰和县的重要产业之一。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泰和县中药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全国其他县域巩固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材种业相对于农业和林业领域,在其技术、市场和法规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中药材种业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种业,尽快纳入到现代种业的发展轨道中,就需要以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中药材种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新品种、制种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加工仓储条件和配套的相关政策等要求,以及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技术、良种繁育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种子加工和仓储技术等需求,为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和种业公司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优良品种是现代种业竞争的核心。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与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相比,中药材品种选育起步较晚,多数品种尚处于驯化抚育阶段;中药材种业发展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迫切需要制定中药材品种管理政策以保障中药材种业良性发展。概述了农作物、林草、中药材品种相关制度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提出加快制定中药材品种认定制度的建议,以期为中药材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20多年在药用植物育种工作和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结合作者在10种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是迅速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并对今后我国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工作及其技术培训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