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中医养生文化及产品的广告关”以及“中医文化养生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探讨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设想,旨在为未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佛教膳食观对中医食疗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以饮食心理的健康来达到修行的目的,与儒家和道家的饮食观相比,其“食为行道,不为益身”的精神理念甚为明显.笔在对佛教饮食观与中医养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佛教饮食遵循的“戒杀”、“素食”、“饮茶”以及“分餐”而食所体现的饮食精神和蕴涵的科学养生观,影响着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主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本文以“合于道”为准则,从人生观、养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四个方面与道家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相提并论,实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以和谐有序为主,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奉行和谐、适中、恰到好处的原则。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知易行,并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命门与肾的关系及对养生抗衰老理论的影响。方法本文从“命门学说”的概念与源流出发。通过对中医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命门的实质,与肾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医养生抗衰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结果“命门”为生命的本原,“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皆可归于命门,人体经脉之根也系于命门。自《难经》起,“命门”的概念与“肾”密不可分。与肾相比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重要。从养生抗衰老观点出发,“命门火衰”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所以“谨护阳气”与“保精全神”同样重要。而“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火中以补水”是保持命门水火平衡的重要养生法则。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命门”是无形的,与肾密切关联的系统,为体内阳气的根本,阴阳的变化,精血的化生皆源于此,命门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全过程的观点。结论“命门学说”对于中医抗衰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道教文化对中医调神养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静无为”、“守一”、“存思”、“内丹修炼”是道教独具特色的意念修炼思想和方术,其目的是追求延年益寿。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医养生思想沿用道教的意念修炼思想,强调调神在养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创制了许多实用有效的调神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8.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9.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以和谐有序为主,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奉行和谐、适中、恰到好处的原则,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知易行,并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中国2030”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已全方位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中医养生文化思想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以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思想及伦理理念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吕氏春秋》中包含的中医养生文化思想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概括其所蕴含的伦理理念,希望能够全面、系统地促进中医养生文化发展,为人们运用养生伦理理念来实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天人舍一的整体思想、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治疗原则、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以及“悬壶济世”的习医宗旨、“医者仁心”的高尚美德,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流产是现代妇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其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成为一个逐渐影响婚姻生活及家庭和谐的社会问题,对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困扰。复发性流产具有“应期而堕”的特点,明确流产原因,积极调理身体,及早地预防干预能更有效地避免流产再次发生。社区干预旨在以综合干预手段改变人群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进而干预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充分体现了三级预防的内涵。传统社区干预手段为复发性流产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干预项目影响力多局限于试点阶段与试点区域,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针对复发性流产社区干预的系列问题,系统整理了导师姜丽娟教授“防微安和”理念,从“气血和”,分期调养;“志意和”,调畅情志;“寒温和”,重视人群体质;“医患和”,增强疾病观念4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社区实践中如何针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并构建了系统的社区干预体系。“防微安和”理念不仅适用于复发性流产,对其他疾病社区干预的开展亦有参考价值,将中医理论同社区干预相结合并发挥中医全科医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干预计划中各项资源的配置,提高干预实践的实效和质量。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社区干预将是未来全科医学在基层卫生保健事业中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儒家和道家身体观相比,中医身体观突破了以往"即身言心"和"观念大于身体"的身道传统,将生物性身体置于本体地位。中医身体观可划分为侧重生理结构的"解剖的身体"、侧重身体运行规律的"气化的身体"和侧重情感状态的"情志的身体"三个面向。解剖的身体与致病"不内外因"相合,反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倡导规避风险的运动安全观;气化的身体与致病"外因"相合,反对不顾节气运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倡导因时而动的运动时令观;情志的身体与致病"内因"相合,反对新奇、刺激的体育活动,倡导和缓而寻常的运动形式观。虽然中医身体观将导引视为最佳的运动养生方式,反对激烈、刺激且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但在中医身体观话语体系中,这类体育活动也并非完全没有存在的余地,其论证逻辑仍然存在着自我调和兼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现今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教育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医体质量表》对608例女大学生进行测试判定,并运用数理统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了《中医体质量表》608份,回收600份,量表回收率为98.6%,回收的600份量表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2)在600例女大学生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排序依次为:平和质(208例)、湿热质(180例)、阴虚质(78例)、气郁质(51例)、气虚质(36例)、阳虚质(31例)、血瘀质(9例)、痰湿质(7例)、特禀质(0例)。(3)9种体质类型的女大学生中,以平和质的体质健康标准为最好,其优秀率为59.61%,及格至良好率为39.90%,即及格以上者接近100%;在8种偏颇体质中,以血瘀质的体质健康标准为最差,其不及格率为88.89%,其次为气郁质,其不及格率为74.51%。(4)分别以体质测试等级是否优秀(≥86分)、及格至良好(60~85分)、不及格(≤59分)为因变量,以中医9种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Forward逐步回归分析后,分别有平和质、湿热质2种和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3种及气郁质、血瘀质2种进入模型。【结论】女大学生中以平和体质为最多,并且其体质健康标准为最好,得分为优秀的人数为最多;不同偏颇体质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体质健康得分,中医体质与教育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和"之"中"字源自古代甲骨文,是旗帜的象形,"和"字源自吹奏乐器的象形,延伸均有"节制"之意。"中和"是儒家修身治世的核心思想,在《周易》《论语》《中庸》中皆有充分阐释与应用。这一思想延伸至《内经》,"中和"思想也成为《内经》之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建立的基础,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表述健康状态的概念十分类似,它们分别是平衡与稳态。中医学不仅以平衡(阴平阳秘)作为健康的标志,还在临床上把治疗的目标定为"以平为期"。现代医学稳态概念的提出已近100年,其维稳机制的认识是从最初的"拮抗装置"到后来的负反馈原理,以及结构稳定性的发现,但稳态理念一直停留在生理学层面,没有更多地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一直到21世纪初开始的系统医学研究才使它有了新的开拓。系统医学的稳态可以用方向盘或直角坐标系里的功能曲线蛛网模型来图示。方向盘可以直观地表述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而基于稳态蛛网模型分析提出的系统医学基本公式,对于指导中西医临床具有普适意义。它可深入解读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定义并分析疾病内、外因之间的数学关系,有利于把握"治未病"及稳态调节过程等。应用系统医学的稳态理念解释或整合中医平衡,可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与系统中医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和合”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符合疾病预防控制规律,将其用于指导疾控工作就是建立痰控体系广泛的和合体。将“和合思想”融入疾控实际会对疾控体系整体效能发挥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健康观及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观念及养生智慧,不仅囊括了现代健康的内涵,更极具自身特色。中医学的健康观主要包括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和谐观、气血阴阳的平衡观。中医学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治未病、调情志、重正气、法自然。深入研究并推广运用中医学的健康观和调节手段,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