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基本概念 1.定义:它是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和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1.定义:它是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和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对照研究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由于具有实施方便、计算简单等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进行检验病因假设的有效工具。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是以患有研究疾病的1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来自同一人群、具有可比性的1组对象作为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研究对象既往某研究因素的暴露史,应用统计学检验方法比较2组的暴露比例。  相似文献   

4.
病例-病例-时间-对照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身病例对照设计(如病例交叉设计、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虽然能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混杂因素(可测量或不可测量的)的影响,但是不能控制暴露时间变化趋势所带来的混杂.双向病例交叉设计可以控制暴露时间变化趋势.但是在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中,疾病状态通常影响后续的药物使用,因此这种双向病例交叉设计往往不适用.Suissa 提出的病例-时间-对照设计将病例交叉设计和病例对照设计相结合,很好地控制了暴露的时间变化趋势所带来的偏倚.但是当病例组和对照组不能良好地匹配时,可能会引入新的选择偏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研究设计方法“病例-病例-时间-对照设计”,该研究设计是“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的衍生,即在选择对照组时并不采用外部对照,而是将未来病例作为当前病例的对照,从而避免了暴露的时间趋势所带来的混杂.文后还通过实例分析,对此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相对危险度分析即病例对照研究,其基本原理是以患有某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调查、了解既往某一(或某些)研究因素的暴露史,并进行比较,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所研究因素暴露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燃煤砷暴露人群外周血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1转录表达与酶活力的关系,探讨其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燃煤型砷中毒病区133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包括病区非病例组25例和病例组108例),将病例组分为无明显肝病组(38例)和肝病组(分为轻度肝病组43例和中重度肝病组27例);在非砷暴露村选择34例经健康体检无异常的居民作为对照组。采集上述观察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u/Zn-SOD mRNA和GSH-Px1 mRNA表达,化学法检测SOD、Cu/Zn-SOD和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病组Cu/Zn-SOD mRNA和GSH-Px1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病区非病例组比较,肝病组Cu/Zn-SOD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各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和病区非病例组比较,肝病组SOD、Cu/Zn-SOD和GSH-Px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无明显肝病组比较,轻度肝病组SOD和Cu/Zn-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中重度肝病组三种酶活力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轻度肝病组比较,中重度肝病组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Cu/Zn-SOD和GSH-Px1转录表达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1),酶活力与肝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且转录表达与其酶活力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砷可能通过调控Cu/Zn-SOD和GSH-Px1的转录表达水平而影响其酶活力,参与砷中毒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对手足口病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激素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差异,以揭示早期使用激素对手足口病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暴露组病情加重比例22.73%高于非暴露组10.45%(U=20 096.5,P=0.00);早期暴露组病情加重比例28.24%高于非早期暴露组11.65%(U=6 669,P=0.00)。暴露组轻型病例病情加重者比例16.05%高于非暴露组轻型病例7.80%(U=4 799.5,P=0.01);早期暴露组轻型病例的病情加重比例20.83%高于非早期暴露组轻型病例8.05%(U=3 367,P=0.00)。暴露组重症病例病情加重比例62.59%高于非暴露组重症病例15.19%(U=4 612.5,P=0.01);早期暴露组重症病例的病情加重比例32.53%高于非早期暴露组重症病例16.30%(U=4 550.5,P=0.00)。暴露组病情加重程度与激素的使用剂量呈正相关(rP=0.30,P=0.046),与使用天数正相关(rP=0.32,P=0.02)。结论轻型及重型手足口病病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尤其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病情进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建议轻型病例勿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重型病例应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回顾性调查研究,它是研究病因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并寻找具有可比性的不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然后通过询问、体检或查阅有关病史,以比较病例组中既往暴露于某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及对照组中相应的比例,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有差异则说明疾病与暴露存在联系(不一定是因果联系)。由于它的研究方向是向后看的,即由现在回顾过去的暴露情况,所以它是一种由果找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锰暴露水平电焊工唾液锰和尿高香草酸水平的差异,探索职业性锰暴露的早期生物标志。[方法]选择青浦区24家锰电焊企业的234名电焊工人为暴露组,采用个体长时间采样采集工作场所空气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0.15 mg/m3者为高暴露组共121人,TWA〈0.15 mg/m^3者为低暴露组共113人,选取不接触锰工人135人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唾液锰和尿高香草酸浓度,分析各组间两指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暴露组和高暴露组唾液锰浓度分别为(7.65±5.57)μg/L和(13.38±15.36)μg/L,暴露组与对照组以及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比较,唾液锰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暴露组接锰工龄5年以上组唾液锰均值为(16.94±19.81)μg/L,较接锰工龄5年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和高暴露组尿高香草酸浓度均值分别为(6.79±1.01)μg/L和(7.58±0.92)μg/L,暴露组与对照组以及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比较尿高香草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唾液锰可以考虑作为职业性锰暴露的生物标志;尿高香草酸可以作为职业性锰暴露早期的效应标志。  相似文献   

10.
孕期被动吸烟对新生儿脐血铅及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孕期被动吸烟与宫内铅暴露水平及新生儿听神经发育的关系.方法 经过问卷调查,选择符合条件的孕妇及其新生儿105例,分为对照组(36例)、暴露组[包括高暴露组(36例)和低暴露组(33例)],以新生儿脐血铅含量作为胎儿宫内铅暴露的指标,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筛查(OAE)3日初检阳性率作为听神经发育受损概率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对照组、暴露组的脐血铅水平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1.38、33.88μg/L(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分别为39.81μg/L和30.20 μ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暴露组的新生儿OAE 3日初检阳性率分别为11.11%,31.88%(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分别为38.89%和15.15%),各组比较,对照组与暴露组及对照组与高暴露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低暴露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母血铅与脐血铅进行总的及各组内的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可以明显提高脐血铅水平并可能至少在短期内进一步影响新生儿的听神经发育;母血铅水平可作为胎儿宫内铅暴露的指标,用于评价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职业性焦炉逸散物接触对作业工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某焦化厂焦炉工551人作为暴露组,同时选择该地区无焦炉逸散物职业接触史的1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照接触焦炉逸散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将暴露组分为A、B、C 3组,分析不同浓度组工人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暴露组工人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20.35%;暴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焦炉逸散物可对作业工人的肝功能产生影响,导致AL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防控经验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询访方式,调查2009年8月11~18日暴露于小儿外科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对照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不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结果共发现35例病例,罹患率26.5%,其中12例确诊病例,23例疑似病例,无重病例症;首例病例为一患儿,8月11日入住小儿外科前已有流感样症状;35例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7~17日;患儿、陪护、医师及护士罹患率为46.2%、19.6%、26.3%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1);25份咽拭子标本检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灌肠室暴露、病区长时间暴露、近距离接触是危险因素;暴露时间越长,风险越大。结论院外甲型H1N1流感患儿入住小儿外科病区导致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患病坚持在岗的医护人员导致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的相关性,探讨指甲中锰含量作为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工龄1a的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锰的电焊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选择在通州区辖区内在当地居住3a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用不锈钢指甲刀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指甲,每份重量在0.1g以上。用个体采样器对暴露组进行个体空气样品采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职业锰暴露水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指甲中锰含量。结果暴露组的指甲锰含量(1.345~59.584μg/g,P50=10.5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指甲锰含量(0.325~1.970μg/g,P50=0.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P0.05);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之间有相关性(r=0.479,P0.01)。结论暴露组随着锰接触水平的增高,指甲锰含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有相关性,指甲中锰含量可作为作业环境锰暴露水平、职业健康监护、锰中毒诊断的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某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学校肺结核疫情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进行分析,追溯传染源。结果共搜索到15例学生结核病例,其中9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痰涂片未阴转的情况下返校复课,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暴露等级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率61.02%,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17.02%,高暴露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13.56%,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患者;首次暴露的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组肺结核续发率是PPD非强阳性组的1.95倍。结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理是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及结核菌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是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暴露与孕早期胚胎停育的相关性,分析与胚胎停育有关的环境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 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诊断为胚胎停育的114例孕妇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孕周、怀孕次数进行1∶1匹配,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114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流产绒毛组织,检测绒毛组织PAH - DNA加合物含量。结果 病例组PAH - DNA加合物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771,P = 0.007)。Kendall’s tau - b相关性分析显示PAH - DNA加合物水平与胎停育的发生呈正相关(Kendall’s tau - b = 0.129,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暴露组、中高暴露组、高暴露组胎停育的发病风险分别为较低暴露组的5.052倍(OR = 5.052,95%CI: 2.064 - 12.367)、2.651倍(OR = 2.651,95%CI: 1.204 - 5.836)、2.536倍(OR = 2.536,95%CI: 1.103 - 5.832)。结论 孕妇PAH高暴露可能会增加胎停育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感染明显增加.为此,作者以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一起医院内肠炎沙门氏菌爆发感染的宿主危险因素.随机选择粪便培养证实为沙门氏菌肠炎的75例病人为病例组,80例粪便培养阴性的病人为对照组.病例组平均年龄为68岁(男性占55%),对照组为66岁(男性占49%).上述两组病例均进食过已知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色拉.食用低钠色拉者为高度暴露,常规含钠色拉者为低度暴露.调查的宿主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和原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血铅暴露水平与进展期结直肠肿瘤患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12月通过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发现的272例进展期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5岁)进行频数匹配的605名同期进行筛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病例组进展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全血铅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28.11±1.64)和(26.87±0.93)μg/L,2组人群全血铅暴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有无结直肠癌家族史和体质指数(BMI)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铅暴露水平最高五分位组人群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患病风险为最低五分位组人群的1.87倍(OR=1.87,95%CI=1.15~3.04);全血铅暴露水平最高五分位组男性人群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患病风险为最低五分位组男性人群的2.12倍(OR=2.12,95%CI=1.05~4.30)...  相似文献   

18.
核仁区嗜银蛋白作为多环芳烃暴露效应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焦炉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是否可作为多环芳烃暴露的效应标志。方法选取52名焦化厂职工(按焦炉逸散物暴露水平分为高、中、低暴露组)和10名非职业多环芳烃暴露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经培养、制片、银染,用核仁银染面积/细胞核面积(I/S)衡量T淋巴细胞AgNOR相对含量;同时检测尿1羟基芘的水平,作为接触多环芳烃的内暴露标志。结果高、中、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尿1羟基芘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56±2.77)、(7.17±3.05)、(3.30±2.77)和(3.04±1.58)μmol/mol肌酐,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T淋巴细胞AgNOR的I/S值分别为0.056±0.010、0.065±0.013、0.067±0.008和0.076±0.007,高暴露组与其他3组比较以及中、低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多环芳烃暴露可导致尿1羟基芘水平上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相对含量下降,提示多环芳烃暴露可损伤T细胞免疫功能,AgNOR有可能作为多环芳烃暴露的效应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双酚A(BPA)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69名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以169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目标人群尿液中BPA的暴露水平.结果 BPA暴露与COPD患病有相关性.调整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吸烟、BMI等变量后,发现BPA暴露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暴露与乳腺癌发生关系。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留取患者的清晨空腹血标本1份约5 mL和术后脂肪组织标本约10 g,标本经处理后,运用气相色谱仪检测病例组(98例)和对照组(79例)血清和乳腺脂肪组织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患者的居住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城市和农村患者血清中β-六氯环己烷(β-HCH)和甲基五氯苯硫醚(PCTA)暴露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04、2.07、3.06、3.05,P=0.00);脂肪组织中β-HCH、PCTA和PP’-滴滴伊(PP’-DDE)暴露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3.59、3.62、2.67、2.74、6.68、7.01,P=0.00);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脂肪组织中β-HCH、PCTA暴露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有机氯农药暴露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尤其促使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