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经气管插管救治的125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各自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的愈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插管59例共91次,成功率100%,经口插管66例,成功率97.1%;留管时间:经鼻插管组8.4±7.9d,经口插管组3.0±1.8d(P<0.01);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15.3%,经口插管组47.0%(P<0.01);拔管率:经鼻插管组32.2%,经口插管组15.2%(P<0.05);而两组中的COPD哮喘、重症肺炎患者的留管时间:经鼻组8.4±5.5d、经口组2.5±1.4d,气管切开率:经鼻组7.1%、经口组43.5%,拔管率:经鼻组46.4%、经口组17.4%(P均<0.0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是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的气管插管方法,尤其适合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3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的病人,在护理中做好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理,预防气道感染并做好拔管护理,将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做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发绀、活动无耐力等都有明显好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对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拔掉人工气道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72-75
目的通过回顾一定数量的口服中毒需要洗胃病例,总结出不同途径置胃管洗胃的适应群。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就诊的336例口服药物中毒成功置管洗胃病例,根据不同途径置管分为两组:经口组、经鼻组。回顾病例书写内容:病史、患者病情、选择洗胃管插管途径、并发症等。结果存在口腔疾病的患者经鼻置管成功例数较多,存在鼻腔病史的经口置管成功例数较多,而经口或鼻置管的患者黏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破损。根据患者药物中毒后不同就诊时间置管洗胃堵塞率有所差异,经口组组内比较,越近就餐时间堵塞率越高,经鼻组的堵塞率较经口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胃管前,护士及时评估病史、病情至关重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快速选择不同插管途径,减少插管时间及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周娅 《求医问药》2011,(9):133-134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置入胃管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牙垫置入胃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难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比较,经口置胃管组优于经鼻置胃管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需要置入胃管时,应优先考虑从口腔置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经鼻及经口气管插管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140例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治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经鼻插管组和经口插管组(每组70例),比较2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脱管率、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小、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发生率。结果经口插管组患儿一次成功插管时间短于经鼻插管组(P<0.01)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的脱管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于经鼻插管组(P<0.0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经鼻插管组长于经口插管组(P<0.01),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经鼻插管组短于经口插管组(P<0.01),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与经鼻插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或P<0.01)。结论对大部分意识清楚、早期需气管插管的患儿采取经鼻气管插管的方式,但经鼻插管鼻黏膜的损伤发生率高,成功插管所需时间长,在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紧急情况下应行经口插管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和经口气管插管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分两组:经鼻组72例,经口组54例。采用带有内螺纹钢丝的低压气囊一次性气管插管。结果:经鼻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经口组(P〈0.01)。两组插管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口组气管插管时SaO2明显下降(P〈0.01),BP、HR明显升(P〈0.01),且有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肓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在肺感染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在完善的表面麻醉加患者浅睡眠状态下,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与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各48例。观察监测:插管所需时间、成功例数、并发症及插管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只要操作方法得当,虽然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所需时间较长,但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较轻,吸氧情况下,SpO2能够维持原有水平,没有意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插管成功率约为85.0%。结论: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用于肺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安全、可靠的,比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容易操作和固定,宜在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30例经口气管插管,设为A组,30例经鼻气管插管,设为B组.记录插管操作时间、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A组平均操作时间40.27s,B组为108.1s,P<0.01;A组平均留管时间2.35d,B组为14.76d,P<0.01;A组并发症为16.7%,B组为36.67%,P<0.01.结论:经口插管A组较经鼻插管B组操作简单、快,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在ICU患者抢救中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但经鼻插管B组病人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清醒病人不影响进食,对ICU慢性呼吸疾病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鼻气管插管在烧伤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施行择期烧伤整形手术的成年患者80例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经鼻气管插管,B组不插管。两组均保持自主呼吸观察记录心血管反应和呼吸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升高较明显,插管后有所下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术中MAP、HR均有升高,但两组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呼吸平稳,SpO2始终维持在98.4%±1.3%,B组患者SpO2维持在92.6%±1.5%,其中3例低于90.0%,1例予面罩吸氧后缓解,另2例行紧急气管切开。结论与传统的基础麻醉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更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管理,大大提高烧伤麻醉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映朝 《右江医学》2013,41(1):18-20
目的探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仅给予急性左心衰常规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果、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优于传统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无创通气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治疗;持续无创通气组(B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24h和72h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血气分析值、失败率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A组较B组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间歇无创正压通气与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相似,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抢救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56例患者资料,紧急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24例,常规药物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最终的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1治疗2h后,机械通气联合镇静组患者同常规药物组相比,临床体征和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均<0.05);2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组病死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59.4%的病死率(P<0.01);3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组存活患者住院时间为24±8d,少于常规治疗组32±7d(P均<0.05)。结论:紧急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左心衰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能在短时间内使病人转危为安,是抢救急性左心衰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ARF)患者心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有机磷中毒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1例,A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呼吸支持模式(ASV),B组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呼吸支持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动脉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A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的PASP、RVd水平显著低于B组,EFRV水平高于B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CT、hs-CRP、IL-6水平均降低,A组变化较B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的PaO2水平显著高于B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V通气模式有利于有机磷中毒合并ARF患者的心、肺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无创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青  杨彬  谭翠霞 《四川医学》2010,31(4):483-48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插管率、两组患者治疗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无创呼吸机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病死率、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可以降低患者因病情加重导致插管有创通气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早期持续C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抢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6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8例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128例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显效率为8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稍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性阻塞性肺气肿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整群选取的2014年11月一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和心率变化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以及心率变化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