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教授首先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二十多年来,“叙事医学”已经成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重要纽带。文章从“叙事医学”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儒医平议     
自宋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并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儒医”一词更是沿用至今。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医学典籍的整理,还是医学理论的阐发总结,以及医学教育、伦理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儒家思想的介入也对医学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苏东坡以“圣散子”治疫获效,遂夸大其效而记述之,后人不加辨析,盲目师法,误人甚多。再如受“事亲”、“济众”思想的影响,子女“割股事亲”,甚至更甚,士绅之辈不加辨析,盲目施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文越发重视,叙事医学在国内逐渐蓬勃发展。将叙事医学理念引入到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对图书馆拓展教育职能、唤醒医学人文、深化阅读推广和促进医患沟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结合医学名画空间建设、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建设、“悦读润道”文化品牌建设、“电影里的医学故事”课程建设等,通过艺术叙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等方式开展叙事医学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在叙事中提升理解、表达的能力,不仅创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也为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叙事医学实践对中国生命哲学和传统中医智慧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出发点,论述中国叙事医学实践中的文本细读能力与传统中医智慧中的“四诊”、叙事调节与传统中医中的“心身哲学”、叙事智慧与中国生命哲学中的“道生”之间的传承呼应关系,并通过分析当代医者实践叙事智慧的故事,阐明中国叙事医学体系是在对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和中医文化中的精华元素的汲取,融合西方叙事医学理念构建起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新模式,并倡导中国学者积极构建“叙事中医学”学科,将成果不断译介到国外,创设良好的中医叙事生态。  相似文献   

5.
研究团队致力于将缓和医疗与叙事医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深度融合。界定了“痛点”概念,即在生物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遭遇心理困惑、目标模糊、无计可施的状态。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以疏通“痛点”为临床操作的“密码”,结合缓和医疗会诊案例,探讨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问题。案例以医生的口述原文结合注释解析的形式呈现,进而提出识别痛苦、建立关系、以叙事能力疏通“痛点”的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步骤,旨在以缓和医疗领域为例,预期对其他医学领域的叙事医学实践形成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2001年为界,将国外叙事医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叙事医学前期(20世纪70年代初—2000年)与叙事医学期(2001年至今),叙事医学前期又可分进一步为1971—1981年、1982—1991年与1992—2000年三个阶段。对国外叙事医学发展各阶段及其不同时期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我国叙事研究也可借鉴国外叙事研究的发展路线,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发展与完善已有的叙事医学理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实践模式;也对国外反叙事医学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指出在叙事医学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应该收集、反思反对的声音,并对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及作出必要的回应,以期为我国目前叙事医学的在地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叙事医学是21世纪提出的新的医学概念,主张将叙事这种文学形式引入医学。核医学专业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但与内外妇儿等传统学科相比仍然存在大众知晓度有限等问题,加之放射性核素的使用使很多人会产生“谈核色变”的恐惧心理。如果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医生没有足够的信任,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而叙事医学利用“叙事”的方法,采用平行病历、视频等各种模式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提供医学信息,用新理念、新姿态解决医患之间的认知鸿沟,有助于把核医学知识、辐射安全知识变成科普,加强对公众的宣教,提高患者对核医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叙事医学有助于改变身心二元论,在考虑生物致病因素的同时,更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助于与肿瘤患者等人群的沟通。叙事医学是联结人文与临床的桥梁,将叙事医学应用到核医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有助于培养技术与人文兼顾的专业人员,加快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循证医学的叙事化”与“叙事医学循证化”的融汇,让我们对医学目的要作重新思考。显然,临床医学的人文关怀与中医学“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的医疗整体观,注重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身健康影响的理念,以及重视情志致病与心身疾病的医学人文思想将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化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叙事医学作为学科前沿、历史积淀、教育哲学、职业本领为“医患沟通学”课程提供的前、后、上、下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该课程叙事转向可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人文医学技能与素养,实现医教协同、胜任力导向,适应心理、社会之增量,人民、健康之转变,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以“叙事”为框架,融合临床医学、生命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跨学科理念的叙事医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文医院建设的新模式,也是“新医科”语境下医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同时也是“大健康、大卫生”语境下健康传播和疾病科普的新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生命健康认知途径。2008年开始,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叙事医学的重要价值,积极倡导叙事医学理念,着手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叙事医学作为人文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以主题词"叙事医学"进行专业检索,查阅文献题目、摘要及原文,排除不相关文献,根据国内最早进行相关介绍的文献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了解叙事医学与人文医学的发展概况。同时,分析叙事医学文献的内容并进行分类,尤其是重点阐述叙事医学与中医学的相互关系,如重视人文关怀、体现医德观、注重整体性等。展现目前国内叙事医学主要涉及的方面以及对人文关怀、医学教育、医疗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方剂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后世文化思想的发展、为人处事的原则、社会结构的构建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中庸思想对中医方剂学的影响,籍此说明中庸思想已渗入到中医方剂学的各个方面,表明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其理论、临证实践皆不同程度受儒家思想影响,并经此为临证处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Building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valuation system by combing the evaluation given by doctors and patients can form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 literature 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in key biomedical databases, i.e. PubMed, Excerpt Medica Database, 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However, no relevant study on the subjects of interest was identified. Therefore, drawing on the principles of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xpert opinion from system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propose to develop and pilot-test a novel evidence-based medical record format that captures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patients and doctors in a clinical trial. Further, we seek to evaluate a strategic therapeutic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the wisdom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disorders.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emedies under the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erative ongoing research. The present study intends to identify a novel approach to assess the synergistic benefits achievable from an integrated therapeutic approach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ystem of medicine to treat digestive system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病历都是以一种叙述性的自然语言方式来记录。医学文献中大量的生物医学知识也是以自然语言形式存在。这些叙述性文本信息的自动利用需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因而医学语言处理就成为医学临床实践和转化医学最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挑战。它对于我国医疗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新苗教授是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疼痛疾病。本文通过对近年临床医案的整理与提炼,总结姚教授运用桂枝茯苓丸从“瘀”论治下肢静脉曲张的经验,翼以弘扬姚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敏华 《当代医学》2014,(24):15-16
分析国家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思考其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目标进行解析,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思考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前景。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中药临床药学是随着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但是目前受到西药的冲击等众多原因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应有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引起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这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理念下的带教实践对提高口腔黏膜病科实习生共情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加入叙事医学教学组(即在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均加入叙事医学的相关理念和方法)(27人)和传统教学组(即无叙事医学相关理念和方法的加入,在带教教师常规指导下学生直接接诊患者)(21人)。利用问卷收集学生一般情况,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同理心量表(Jefferson 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JSPE)(医学生版)测量学生共情水平,实习结束后统计分析2组学生的实习成绩,以及问卷调查叙事医学教学组学生对叙事医学指导下的实习认可度。利用GraphPad Prism 9.3.0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同理心量表得分为(92.26±8.23),而叙事医学教学组学生得分为(104.20±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05)。此外,88.89%(24/27)的学生对参与叙事医学指导下的实习有兴趣。但是,叙事医学教学组学生的实习成绩为(87.28±2.77),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实习成绩为(85.47±4.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100)。结论 在口腔黏膜病学实习带教过程中融入叙事医学理念和方法能提高实习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树立同理心与科学素养同样重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叙事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当前医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叙事医学对促进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三个阶段将叙事医学贯穿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改善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开始.该院成立30多年来,从“中西合作医院”到“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再到“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层级逐渐下降,而同时期台湾各公私立教学医院设立中医部门越来越普遍,其中的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透过会诊及研究工作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胡晓梅,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辨特色。胡晓梅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方面,中西医结合,将西药减低剂量甚至停用,中医以益气解毒化瘀为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