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淀粉样脑血管病(CAA)相关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6年7月—2023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符合CAA纳入标准的患者242例,将其分为血肿增大组48例和血肿无增大组194例,对影响血肿增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OR:1.064,95%CI:1.018-1.113,P=0.006)、高收缩压(OR:1.063,95%CI:1.015-1.113,P=0.009)、使用三七类药物(OR:5.078,95%CI:2.191-11.766,P<0.001)、高血钙水平(OR:0.033,95%CI:0.005-0.202,P=0.033)是CAA相关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结论 CAA相关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中高龄、高收缩压、使用三七类药物为危险因素,高血钙水平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危害中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索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和NSSI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1 16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中学生均接受青少年NSSI行为评定问卷(ANSAQ)、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Barratt冲动量表(BIS-II)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与NSSI行为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冲动性在中学生抑郁情绪与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检出存在NSSI行为的共122人(10.51%)。CES-D与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0~0.556,P均<0.01),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7~0.540,P均<0.01),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157~0.437,P均<0.01)。冲动性在抑郁情绪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35(95% CI:0.004~0.067,P<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81%]。结论 中学生的抑郁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其NSSI行为,也可以通过冲动性间接影响NSSI行为,冲动性在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被证明与胆固醇代谢相关,而他汀类药物能否治疗AD也颇具争议。现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A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联用他汀类药物类药物治疗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由2名研究者独立平行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SCI中他汀类药物与AD的相关文献,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计8个随机对照研究(RCT),609例患者,其中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组304例,对照组305例。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类药物联合治疗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更高(MD=1.30,95%CI:0.70~1.90,P<0.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更低(MD=-5.28,95%CI:-7.61~-2.96),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2,95%CI:0.37~8.99),P=0.46)。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可进一步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流导向装置(FDSs)治疗Willis环远端颅内动脉瘤对被覆盖侧支动脉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Cochrane central database共4个数据库中截止至2022年7月之前发表的论文,收集应用FDSs治疗位于Willis环远端颅内动脉瘤,并评价FDSs覆盖的侧支血管的通畅率、侧支血管闭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颅内动脉瘤治愈率的原创性研究。应用STATA 14.0,在随机效应模型下估计合并的率及95%置信区间。结果 共7项研究被纳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Willis环远端颅内动脉瘤经FDSs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34%(95%CI,22%—46%)的侧支血管在仍保持通畅;10%(95%CI,5%—16%)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侧支血管闭塞相关并发症;82%(95%CI,69%—95%)的患者颅内动脉瘤被完全治愈,尤其中长期随访治愈率可达88%(95%CI,75%—100%)。结论 FDSs治疗Willis环远端动脉瘤效率高,但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覆盖侧支血管,以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35-39]  相似文献   

5.
背景 女性青少年比男性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且症状更重。青少年的普遍信任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且依恋与普遍信任水平相关。故本研究基于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探寻女性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的 探讨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3月-10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女性青少年患者73例,采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普遍信任量表(IGTS)和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CDI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463、-0.459、-0.447,P均<0.01);IGTS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2、0.318、0.395,P均<0.01);IGTS评分与CDI评分呈负相关(r=-0.531,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0.138、-0.136、-0.107,95% CI:-0.236~-0.039、-0.242~-0.029、-0.203~-0.012)。③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069、-0.066、-0.071;95% CI:-0.127~-0.021、-0.137~-0.010、-0.145~-0.018)。结论 父亲、母亲、同伴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也可以通过普遍信任间接影响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6.
背景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目前尚无ICBT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以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荟萃分析。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ICBT对缓解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抑郁、焦虑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22年3月28日,以PubMed、Psyc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系统收集关于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且以ICBT为治疗手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包括1 6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接受的干预措施相比,ICBT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SMD=-0.547,95% CI:-1.090~-0.145,P<0.01),但对抑郁(SMD=-0.652,95% CI:-1.734~0.002,P=0.051)、焦虑(SMD=-1.045,95% CI:-3.656~0.101,P=0.088)以及生活质量(SMD=0.234,95% CI:-0.064~0.449,P=0.112)的改善效果不明显。ICBT组脱落率高于对照组(OR=1.795,95% CI:1.358~2.374,P<0.01)。结论 ICBT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作用,为降低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145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PPA)中文简版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评定。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BSI-CV评分与ASLEC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1),BSI-CV评分与IPPA母子依恋评分呈负相关(r=-0.165,P<0.01);母子依恋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08,占总效应值(0.055)的14.55%。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可能与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较差的母子依恋有关,母子依恋在其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既往关于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广州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代谢综合征风险层级的影响因素,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1月,选取广州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在册在管且完成2020年度健康体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 339例。从信息系统导出患者健康体检资料,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评估患者是否罹患代谢综合征。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23)、临界组(n=1 524)和代谢综合征组(n=1 392)。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1.69%。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在性别(χ2=44.610)、年龄(χ2=55.992)、婚姻状况(χ2=30.755)、病程(χ2=25.913)和体质量指数(χ2=829.26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三组患者腰围(H=920.331)、收缩压(H=436.673)、舒张压(H=393.337)、空腹血糖(H=807.304)、甘油三酯(H=1 134.1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593.61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761,95% CI:1.087~2.853)、超重(OR=2.418,95% CI:1.862~3.140)和肥胖(OR=57.903,95% CI:14.340~233.802)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为代谢综合征临界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女性(OR=1.295,95% CI:1.034~1.622)、年龄40~49岁(OR=2.597,95% CI:1.582~4.263)、年龄≥50岁(OR=4.392,95% CI:2.609~7.395)、超重(OR=7.844,95% CI:6.018~10.223)和肥胖(OR=426.785,95% CI:105.724~1 722.839)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女性、年长、超重和肥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脑血运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式,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可达15.6%,且这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该研究拟分析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4月手术治疗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8.22岁,共行118侧脑血运重建术,包括51次联合血运重建术和67次间接血运重建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为6.78%,其中缺血性卒中5例,出血性卒中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铃木分期(OR: 9.814;95%CI: 1.655~58.204, P=0.012)、低脑梗死评分(OR: 0.646;95%CI: 0.440~0.948, P=0.026)及脑白质高信号(WMHs)(OR: 7.302;95%CI: 1.203~44.310, P=0.031)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高铃木分期、低脑梗死评分及WMHs特征的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风险高,需对这些患者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胶质瘤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7年收治的93例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肿瘤是否复发分为无复发组(n=52)和复发组(n=41),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对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多因素Cox分析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这些因素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 胶质瘤Ⅲ、Ⅳ级患者PLT、PCT、高于胶质瘤Ⅰ、Ⅱ级患者(t=-2.388、-2.335,均P<0.05);胶质瘤Ⅲ、Ⅳ级患者中MPV、MPV/PLT低于胶质瘤Ⅰ、Ⅱ级患者(均P<0.05);无复发组患者PLT和PCT低于复发组(均P<0.05);无复发组患者MPV和MPV/PLT高于复发组(均P<0.05);PLT的ROC曲线下面积(UAC)为0.630(95%CI=0.517~0.743,P=0.032),阈值为216×109/L;MPV的UAC为0.633(95%CI=0.518~0.747,P=0.029),阈值为8.65 fL;MPV/PLT的UAC为0.731(95%CI=0.626~0.835,P<0.001),阈值为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分级(Ⅲ、Ⅳ)、MPV≤8.65 fL、MPV/PLT≤0.040是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778~3.530、1.730~4.450、1.811~6.067,均P<0.05);肿瘤分级(Ⅲ、Ⅳ)预测术后肿瘤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0.569~0.789,P=0.003)。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PV≤8.65 fL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高于MPV>8.65 fL患者(Long Rank=10.990,P=0.001);MPV/PLT≤0.040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高于MPV/PLT>0.040患者(Long Rank=6.289,P=0.012)。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前MPV和MPV/PLT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可以用于肿瘤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29-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评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总结斑块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分析其与AIS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首次发生AIS,并且72 h内入院的老年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99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37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5年后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 老年AIS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4.3%。60~69岁、70~79岁及≥8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4.7%、86.9%、96.0%,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颈动脉斑块组女性、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颈动脉斑块组与无颈动脉斑块组脑卒中复发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0,95%CI:1.02~1.122,P=0.005)、糖尿病史(OR=2.262,95%CI:1.055~4.850,P=0.036)、颈动脉斑块(OR=8.128,95%CI:1.077~61.348,P=0.042)是AIS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AIS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复发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近年来,孕妇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是孕期最常见心理问题,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产前抑郁的治疗方面,缺少产前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目的 建立产前抑郁风险预测简易模型,为预防孕妇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5月-2022年2月,连续选取在南充市三所医院就诊的80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孕妇的社会人口学信息、产科与医学信息、心理信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抑郁症状。按照8∶2有放回地、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模型组(n=635)和检验组(n=168),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抑郁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的价值进行验证。结果 ①产前无伴侣陪伴(β=-0.692,OR=0.501,95% CI:0.289~0.868)、末次月经期情绪低落(β=-1.510,OR=0.221,95% CI:0.074~0.656)、末次月经期情绪紧张(β=-1.082,OR=0.339,95% CI:0.135~0.853)、婆媳关系不满意(β=-1.228,OR=0.293,95% CI:0.141~0.609)以及婆媳关系一般(β=-0.831,OR=0.436,95% CI:0.260~0.730)是孕妇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②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 CI:0.646~0.749,约登指数最大为0.357,灵敏度为0.606,特异度为0.751;检验组AUC=0.672,95% CI:0.576~0.76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263,灵敏度为0.556,特异度为0.707。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产前抑郁风险预测简易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叙事暴露疗法(NET)结合叙事疗法和暴露疗法的优点,对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有效,有助于患者对创伤进行深入的认识,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儿童和青少年是PTSD的高发人群,但NET对该人群干预效果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 系统评价NET对儿童和青少年PTSD患者的干预效果,为NET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8月1日,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收集NET治疗儿童和青少年PTSD的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更新的偏倚风险评估手册中对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标准(2011),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共包括394例儿童和青少年PTS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TSD症状缓解程度方面,干预后1~3个月(SMD=0.22,95% CI:-0.84~1.28)以及干预后6个月(SMD=0.21,95% CI:-0.75~1.17),NET与放松疗法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3个月(SMD=-0.66,95% CI:-1.04~-0.27)以及干预后6个月(SMD=-0.77,95% CI:-1.36~-0.19),NET的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症状缓解程度方面,治疗后1~3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9,95% CI:-0.98~0.21);干预后6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74,95% CI:-2.23~0.75)。在心理困扰缓解程度方面,干预后1~3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4,95% CI:-2.14~1.07)。在食欲亢进缓解程度方面,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7,95% CI:-0.54~0.19)。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NET对缓解儿童和青少年PTSD症状的效果更佳,且具有中长期效果,但在改善抑郁症状、心理困扰以及食欲亢进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寻找改善中学生NSSI行为的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皖西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的关系,并考查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0年11月—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皖西地区22 87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APSS-SV)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分别评定中学生的NSSI行为、心理素质以及应对方式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各量表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相关性。运用Amos 23.0检验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共21 718名(94.95%)中学生完成有效问卷调查。检出7 798名(35.91%)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中学生ANSAQ总评分、CSSMSS中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均呈负相关(r=-0.219、-0.179,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呈正相关(r=0.093,P<0.01)。中学生心理素质对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直接效应为-0.136,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84,其中,积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122,效应量为55.45%;消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038,效应量为17.27%。结论 应对方式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影响NSSI行为的独立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为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收集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含1 211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2例,试验组6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后,试验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WMD=-15.41,95% CI:-18.67~-12.16,P<0.01)、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MD=-9.07,95% CI:-10.38~-7.77,P<0.0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WMD=-7.47,95% CI:-9.85~-5.10,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抑郁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关于睡眠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目的 探讨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和延缓已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病情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中8 210名年龄≥60岁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按照中文简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0)评分标准,将老年人分为存在抑郁症状和不存在抑郁症状两组。使用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8 210名老年人中,检出存在抑郁症状者3 118人(37.98%),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为(6.14±2.05)h。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χ2=412.670,P<0.01,df=4)。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长<6 h、6~6.9 h和≥8 h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7~7.9 h老年人的2.971倍(95% CI:2.560~3.449,P<0.01)、1.372倍(95% CI:1.161~1.621,P<0.01)和1.185倍(95% CI:1.009~1.393,P<0.05)。在不同性别及60~69岁组老年人中,未发现睡眠时长≥8 h与抑郁症状检出风险有关(P>0.05)。结论 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存在近似非线性关联,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门市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1月-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江门市1 22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BVQ)、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评定。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出204名(16.72%)中学生曾有过NSSI行为,其中男生67人、女生137人。NSSI组与非NSSI组在性别、学段、住校情况、同伴关系及学习成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2、7.247、6.541、45.787、25.097,P<0.05或0.01)。与非NSSI组相比,NSSI组CES-D评分(t=-14.240)和BVQ评分(t=-5.952)更高,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更低(t=9.238),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问题应对分量表评分更低(t=7.148),情绪应对分量表评分更高(t=-7.038),受校园欺凌、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检出率更高(χ2=34.215,29.785,16.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OR=1.090,P<0.01)及受校园欺凌(OR=1.492,P<0.05)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江门市中学生NSSI形势严峻,抑郁及受校园欺凌是其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气象因素变化与急性脑卒中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 4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入院时季节及入院时气候信息。根据患者入住医院病因是否为脑卒中将其分为2组,已确诊患有脑卒中疾病者为脑卒中组,其他疾病患者为非脑卒中组。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综合作用。结果 调查的1 426例患者中共有327例(22.92%)为脑卒中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长(OR=1.474,95%CI=1.073~2.025)、有吸烟史(OR=1.493,95%CI=1.033~2.159 )、有饮酒史(OR=1.530,95%CI=1.094~2.139)、秋季(OR=1.418,95%CI=1.006~1.998)、冬季(OR=1.464,95%CI=1.035~2.071)、月平均气温下降(OR=1.486,95%CI=1.016~2.173)、月平均气压升高(OR=1.442,95%CI=1.009~2.060)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张家口市脑卒中患者在秋、冬季节高发,月平均气温下降及月平均气压升高为张家口市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也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睡眠指标等因素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n=97)和双相情感障碍(n=52)住院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精神科诊断、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根据NGASR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0~5分为自杀低风险组(n=32),>5分为自杀高风险组(n=117)。以既往文献中80例正常青少年的PSG数据作为对照组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高风险组睡眠效率和N2期睡眠占比均低于自杀低风险组(Z=-2.138、-2.520,P均<0.05)。抑郁组总睡眠时间、N2期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睡眠时间均少于双相组(t=-2.822、-3.087、-2.277,P<0.05或0.01);抑郁组和双相组REM期睡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t=-2.369、-2.069,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N1期睡眠时间(β=0.019,P<0.05)、性别(男性vs.女性,β=-4.051,P<0.01)以及诊断(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障碍,β=-1.429,P<0.05)。结论 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睡眠连续性差、浅睡眠更少的特点。N1期睡眠时间、女性以及诊断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年初诊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26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将患者分为内中膜增厚组(116例)及斑块组(152例),斑块组根据半定量法分为I级斑块组(62例)、Ⅱ级斑块组(47例)及Ⅲ级斑块组(43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颈动脉内膜正常的青年10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LR与NLR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评价PLR和NLR在颈动脉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水平高于内中膜增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Ⅱ级斑块组(P<0.05)和I级斑块组(P<0.05);Ⅱ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水平高于I级斑块组(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与斑块等级呈正相关(r=0.687、0.718,P<0.05)。P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63~0.790),截断值为111.08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89、0.612;N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0.586~0.723),截断值为2.24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09、0.511。结论 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PLR及NLR可能与颈动脉内皮炎症反应有关,与颈动脉斑块评分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