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决明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MS分析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所萃取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决明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气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得率高于水蒸气法得率,其决明子挥发油在保持较高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同时含有更多其他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适于提取决明子挥发油.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11)
目的比较以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垂丝海棠叶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5.72%;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占91.96%。两种挥发油中有9种共同成分。另外,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和维生素C。结论两种不同提取工艺下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的差别较大,超临界CO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6)
目的:优选砂仁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砂仁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砂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56%、3.89%。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干姜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提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萃取过程短、温度低、提取系统密闭、挥发油的收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提取方法中白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一种更利于白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方法采用GC-MS对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为1.01%,共有18个峰鉴定15个;超声波提取法得率为1.60%,分离得24个峰鉴定20个;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2.32%,共得49个峰鉴定37个.挥发油中以苍术酮(Atractylon)含量最高,3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已鉴定峰中有12个共有成分.结论3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术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白术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苗药双。肾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苗药双。肾草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苗药双。肾草中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测定了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比较。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双肾草挥发油中获得了32种已知成分,水蒸气蒸馏法获得33种已知成分,前者得率是后者3倍。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萃取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温度低,挥发油中棕榈酸含量达52%,是水蒸气蒸馏法的两倍多,另外还含有多种萜烯类的活性成分,是提取双。肾草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所提箭秆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运用GC-MS对箭秆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26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33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柳蒿芽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蒿芽挥发油并比较收率。采用GC-MS法分析柳蒿芽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柳蒿芽挥发油的收率为0.197%,鉴定38个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蒿芽挥发油的收率为0.183%,鉴定38个化合物,两种方法提取柳蒿芽挥发油共有成分有14个。结论:柳蒿芽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收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柳蒿芽挥发油提取方法不同,其成分不完全相同。柳蒿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马鞭草烯醇、α-姜黄烯、α-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的满山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满山红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GC-MS法对两种方法提取的满山红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52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48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45个.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红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考查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红花挥发油的影响,对脱蜡后萃取物进行了GC-MS定性定量分析,并同水蒸气蒸馏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做了对比.结果:在本实验室的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红花挥发油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9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4 kg/h.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收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但低于微波辅助萃取法.GC-MS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萃取产物品质好,优于微波辅助萃取法.结论:超临界CO2适宜于红花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为一味多功效中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桂枝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常用的四类药对分别为辛温解表类桂枝-麻黄、桂枝-柴胡药对;活血通络类桂枝-茯苓、桂枝-桃仁药对;调和气血类桂枝-白芍药对;温达通阳类桂枝-附子、桂枝-黄芪、桂枝-甘草药对。配伍后,药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桂枝-麻黄配伍后,两者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产生了单味药中没有的化学成分;桂枝-柴胡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量与配伍比例有关;桂枝-茯苓药对、桂枝-白芍药对、桂枝-附子药对中的有效成分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桂枝-黄芪、桂枝-甘草配伍后,黄芪及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增加。不同药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桂枝-麻黄药对可发汗解热;桂枝-柴胡药对可镇痛;桂枝-茯苓药对具有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桃仁药对可抗凝血;桂枝-白芍药对可抗炎镇痛等;桂枝-附子药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桂枝-黄芪药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甘草药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等作用。本文对桂枝四类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桂枝药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桂枝、白芍、大枣、生姜与黄芪不同配伍的共煎水提液中,各因素对黄芪中黄芪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不同配伍中去除黄芪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从单因素角度考虑,白芍对黄芪皂苷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大枣、桂枝。因素交互作用中,生姜和大枣的协同作用对黄芪皂苷提取率影响最大,次为白芍和桂枝、白芍和生姜、白芍和大枣。结论统计分析表明,仅生姜和大枣的协同作用对黄芪皂苷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探讨挥发性成分在复方中的作用,寻找栝楼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物质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栝楼桂枝汤及其组方药材天花粉、桂枝、生姜、白芍、大枣、甘草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栝楼桂枝汤及其组方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及比较,同时分析灌胃给药复方后进入大鼠脑组织的挥发性成分。栝楼桂枝汤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依次来自桂枝、生姜、大枣、天花粉;入脑成分则主要来自天花粉的挥发性成分。与组方药材相比,经配伍后的栝楼桂枝汤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很大;灌胃给药复方后,入脑成分主要来自天花粉的挥发性成分,提示挥发性成分通过脑组织进而发挥治疗脑病作用,间接改善脑卒中后所引起的肢体痉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对单味药以及麻黄-甘草药对、麻黄-桂枝药对、白芍-桂枝药对、白芍-甘草药对、五味子-细辛药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小青龙汤组方特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桂枝、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群  陈飞龙  罗佳波 《中药材》2002,25(4):257-258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桂枝、肉桂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肉桂挥发油中10种成分在桂枝油中未检出,而桂枝挥发油中16种成分在肉桂油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金匮要略》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并与《伤寒论》的方合并后找出《伤寒杂病论》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终找出张仲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除单方)分别采用双向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4组统计出单药和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高于0.1的单药和支持度、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1,3组前6位高频单药有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半夏、芍药;2,4组有桂枝、半夏、芍药、茯苓、干姜、人参;2组前6位高频药对有桂枝、芍药;半夏、干姜;桂枝、茯苓;桂枝、白术;人参、桂枝;人参、半夏;4组有桂枝、芍药;人参、半夏;人参、桂枝;人参、干姜;桂枝、茯苓;桂枝、麻黄。结论:《金匮要略》用药多温,重扶阳;张仲景治内科杂病,侧重补虚,扶正祛邪,治外感病,偏向驱邪,常用解表法;始终保脾胃,重后天之本;药物使用有明显的核心倾向,形成以核心药物为主体,以常用药对为纽带的方族;从所使用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大体一致,后者用药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提取方法的麻黄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CO2)技术提取麻黄中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率高,提取较完全,是提取麻黄择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荆芥穗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赟  江周虹  田景奎 《中药材》2006,29(2):140-14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萃取荆芥穗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共鉴定了41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2种成分;主要成分长叶薄荷酮的相对含量有显著不同。这说明两者在成分及含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萃取法(SFE-CO2)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别.方法:用GC-MS对香胶木叶挥发油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获得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71.94%,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叶醇(43.90%),青叶醛(7.42%),2,4-二叔丁基苯酚(4.80%)等.SFE-CO2获得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了其中33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81.51%,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角鲨烯(11.85%),桉油精(9.95%),(+)-α-松油醇(5.34%)等.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组分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的药理学研究 四、正交设计法的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设计,就桂枝汤对角叉菜胶性足脚肿胀、流感病毒性肺实变、感染动物血浆碳粒清除率及其脾重等作用进行了组方分析,发现诸药味在全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全方去任一药味均能降低功效,方内各药味间有相须相恶,在抗炎作用上似尤能反映祖国医学关于君臣佐使的方剂组成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