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序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唑来膦酸治疗)和研究组(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序贯治疗),每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法(VAS)评分、不同部位(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骨钙素(BGP)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不良反应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不同部位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钙、血磷、BGP及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磷、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序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安全、有效,可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值,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骨钙素(OCN)、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骨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OCN、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RAP-5b、CTX-Ⅰ和骨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活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98例,回顾术后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唑来膦酸组52例、未经特殊处理的对照组46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值的差异,以及上述时间点骨密度值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骨吸收指标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含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分值均较术前下降,骨密度T值较术前增大,血清中骨形成指标ALP、PⅠNP的含量较术前增加而骨吸收指标TRACP、β-CTX的含量较术前降低,且唑来膦酸组上述时间点各个指标水平变化趋势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OVCFs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及术后唑来膦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增加骨密度、优化骨代谢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PKP)后不同时机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OV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PKP,观察组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照组术后1月使用唑来膦酸。比较2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局部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检测2组骨转换生化指标(BTMS),包括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β-CTX);记录2组椎体压缩骨折再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腰椎及髋部BMD T值高于对照组, PINP、β-C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VCFs患者行PKP后尽早使用唑来膦酸,可减轻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校正后凸角度,且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成型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具有明确手术指征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型术(PVP)+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仅行椎体成型术。观察术后6个月、1年的骨密度(BMD)、疼痛可视量表评分(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以及术后1年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BMD、VAS、JOA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骨质疏松性再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型术联合唑来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局麻下单侧或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近期、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OVCF患者共117例(126个椎体)资料。117例均采用局麻下PVP治疗,分为单侧PVP组及双侧PVP组。最短随访时间2年,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近期及短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PVP组与双侧PVP组在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VAS、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疗效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渗漏率及其他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侧PVP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比双侧PVP组减少(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老年OVCF的短期、长期效果肯定,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具有时间短、射线暴露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2010年9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磷酸二钠用药后第7天或第14天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两组用药方案:唑来膦酸组,4mg/次;帕米膦酸二钠组,60mg/次或90mg/次。疗效评价标准采用WHO癌痛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2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病例数分别为1099例和1092例。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93(95%CI:0.88~0.98),P=0.005,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帕米膦酸二钠,RR=0.82(95%CI:0.69~0.97),P=0.02。结论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高于对照组,人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奥斯维斯特残疾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升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合并高钙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例患者校正血清钙值2.7 mmol/L,其中唑来膦酸治疗11例,帕米膦酸7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4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5 min,帕米膦酸9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4 h,定期追踪观察患者的校正血清钙值水平,并对临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监测。结果:经治疗,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组血钙浓度均明显降低。2组校正血钙浓度治疗后第4,10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组在相同治疗时间上血钙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帕米膦酸治疗后2 h出现低热,未行特珠处理好转;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加重趋势。结论: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对恶性高钙血症有明显疗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唑来膦酸的安全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PM0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210例PMO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05例)与阿仑膦酸钠组(105例).唑来膦酸组患者每年1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阿仑膦酸钠组每周服用1次阿仑膦酸钠70 mg.两组疗程均为2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进行疼痛状况的VAS评分;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唑来膦酸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1.56±0.35)g/cm2和(-2.21±0.54)g/cm2、(-1.91 ±0.32)g/cm2和(-2.16±0.26)g/cm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3和3.633,5.834和3.251,P均<0.05),但唑来膦酸组的腰椎、髋部骨密度增加量均比阿仑膦酸钠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21、5.262,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和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2±0.50)分和(3.01±0.44)分、(2.95±0.36)分和(1.82±0.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3.647,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发热发生率为2.86%(3/105),低于唑来膦酸组30.48%(3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01,P<0.01).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均能有效治疗PMOP,但唑来膦酸增加骨密度效果更好,减轻骨痛程度,且依从性更好,虽然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符合条件的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应用唑来膦酸,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和B组40例(仅给予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行VAS评分、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测定、并发症观察。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12个月后A组进一步下降,B组有所上升,与3个月时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P及25-羟基维生素D明显升高,TRACP-5b在A组明显升高,B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A组骨密度显著增加,B组显著降低。A组25例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发生新骨折,但B组发生新骨质疏松骨折2例。结论 :唑来膦酸辅助KP治疗OVCF可进一步缓解疼痛,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老年病房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其骨痛的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BMD仪测定患者骨密度以及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但药物应用后出现的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常见,用药期间应加强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异常生命体征,给予得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刘权  吴林  赵九龙 《大医生》2024,(1):75-77
目的 探讨唑来磷酸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唑来磷酸联合PV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转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NTX、CTX及TRA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磷酸联合PV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16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接受局部放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患者采取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联合外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于都县中医院治疗的40例OVCF术后残留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PVP术后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外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观察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外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连续2个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胸腰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d、1w、2w时,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OVCF患者中采用仙灵骨葆联合外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减轻PVP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背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43-4544
研究分析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依据患者的用药治疗类型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中单用唑来膦酸治疗(26例),对照组治疗中单用帕米膦酸治疗(25例),观察分析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率评价分析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率为84.62%(22/26),对照组为80.00%(20/2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两组入选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取良好的疗效,而唑来膦酸治疗中能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减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及再骨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136例OVCF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PV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骨密度、血清生化指标[血钙、血磷、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NBAP)]及术后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有等级差异,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ODI为(51.76±5.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4.95±5.48)分],ADL评分为(87.19±7.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66±7.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L1~5和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腰椎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磐石市医院2012-09—2014-08收治的69例癌灶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放疗组31例患者只进行骨转移部位放疗治疗,联合组38例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病灶缓解情况、骨病灶转移治疗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74.2%;联合组有效率为92.1%,联合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优于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R、PR例数均高于放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放疗组为3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17-1019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27.78%、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治愈率47.22%、总有效率94.44%,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2、4w的VAS评分、ODI评分、HAMA、HAMD评分较术后即刻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2、4w的VAS评分、ODI评分、HAMA、HAMD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能减轻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郜香敏 《临床医学》2021,41(7):121-123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片联合盘龙七片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OVC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取PVP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艾瑞昔布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盘龙七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h、12 h、1 d、3 d、7 d采用VAS评分比较疼痛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7 d采取ODI评分比较腰椎功能障碍,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12 h、1 d、3 d时,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7 d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3 d时,对照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7 d时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艾瑞昔布片联合盘龙七片可有效减少PVP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残余疼痛,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