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新医改与慢性病防治对策 雷正龙处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医改与慢性病防治对策". 我国慢性病的防治现状 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83%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0%为传染病和营养不良,5%为损伤和中毒.也就是说,80%以上的死亡是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陈碧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19-46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者数日益增多,并在死亡谱中位居前列,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我街道的实际情况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因此,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全国各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极不平衡,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呈大幅上升趋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对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提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5.
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慢性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几年来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和探讨,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群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导致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显著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如何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保健与护理,加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社区护士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可食用植物性成分,其特有的理化特性对人体产生了有益的保健作用,对糖尿病、肥胖、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预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膳食纤维在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存,高血压与糖尿病是老年人慢性病的常见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总结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和控制情况,可为老年慢性病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病的发生与个人行为因素密切相关。为了解农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我们根据济南市长清区各乡镇的经济条件的好、中、差分别抽取了平安镇、张夏镇、双泉镇的农村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慢性病消耗着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其综合防治已经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慢性病管理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隐形“杀手”,社区卫生服务站集六位为一体,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基本载体。文章阐述了慢性病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其次根据作者的经验提出了社区防治慢性病的方法,期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某企业3184名知识分子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存在情况,以便为开展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2003年对某大型企业35~6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江阴市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曾经肆虐的各种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与社会、心理、环境、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已成为江阴市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是江阴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江阴  相似文献   

14.
焦建栋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0):737-7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甚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死因,我国15岁以上人口死亡中,慢性病的死亡是传染病的4.5倍。全国每天约1.4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70.00%以上,城市地区高达85.00%以上。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慢性病在总死亡人口中的比例从60%上升到80%。肿瘤、  相似文献   

15.
美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历史和重要性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公共卫生领域越来越多地关注一些个人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对于人群死亡、伤残和疾病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上升,国家卫生资源对慢性病预防的投入也日益  相似文献   

16.
中山市岐江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中山市岐江区居民慢性病现状。方法 对该区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死因及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4.03%,主要病种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等;恶性肿瘤患病率前三位依次是肺癌、鼻咽癌、肝癌;慢性非传染性病死因占全死因的77.26%,结论 有效的干预手段防治慢性病应成为今后疾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重了社会的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是目前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作者结合3年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日趋增多。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天平均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3/4“’。慢性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干扰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病往往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仅仅依靠扩大医院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只能导致医疗费用激增;通过采取社会、心理、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与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等危害因素密切相关,最终导致全身各大系统发生全面病变。此类疾病具有发病过程长、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社会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疾病谱也随之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已严重影响到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探讨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全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鞍山市肿瘤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鞍山实际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旨在推动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