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对31例46个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施行经皮椎弓根途径骨水泥注入,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分级,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分别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疼痛、神经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18例局麻药药效消失后疼痛缓解,8例48h疼痛缓解,2例1周疼痛缓解,1例4周后疼痛缓解,但有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1例出现肺部小栓塞灶。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共治疗32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漏3例,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术后1周,3、6、12个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期间生存患者有24例,胸腰椎疼痛未见明显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手术椎体未出现新的病理性骨折及神经症状加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恶性肿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防病理性骨折进一步塌陷,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V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12月本院应用PVP治疗的32例症状性VH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病灶分布于胸椎22节和腰椎16节。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6例、双侧椎弓根入路6例。于牙膏期使用螺旋式加压装置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其中胸椎注射量3~6 ml(平均5.0 ml),腰椎注射量6~8 ml(平均7.2 ml)。[结果]32例患者病变椎体均成功完成PVP技术,术后X线片或/和CT证实PMMA充填病灶区良好,未出现PMMA过敏反应、肺栓塞、椎体后侧和后外侧渗漏、神经根和脊髓受损及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于术后6个月按照WHO标准评定疗效,有效率100%,末次随访疗效均保持稳定。[结论]PVP治疗症状性VH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可靠的优点。正确选择适应证、依据病灶累及范围确定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路径、严格把握PMMA的注射时机和量及规范术后处理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柱转移癌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21例脊柱转移癌病人的30个椎体,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20例术后2~72h内疼痛缓解,18例活动状况改善,术前有神经根损伤和截瘫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变化;1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术后疼痛无缓解,3例活动状况无明显改善。术后CT显示1例骨水泥硬膜外少量渗漏。21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5个月。18例疼痛缓解,其中15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癌安全可行,方法容易掌握,术后多数能即刻缓解疼痛,增加脊柱稳定性,改善活动状况,并可与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及开放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皮及开放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采用经皮或开放式椎体成形术加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病例选择标准 :单个或二个椎体骨折 ,病程 3个月以内 ,无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 ,CT示椎体后缘完整。开放式椎体成形术 (OVP)病例选择标准 :①陈旧性单个或多个椎体骨折并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②合并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或脊柱不稳。PVP者经一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 3~ 7ml,OVP加内固定者经后路切开VP后再植入椎弓根钉系统。结果  2 7例PVP及OVP加内固定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 ,平均 1 8周后疼痛完全缓解 ,VAS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平均由术前的 (9 3± 1 4 )分下降到术后 (1 6± 1 2 )分 ,Cobb角术后改善 8°~ 16°。经平均 1年 9个月随访 ,无断钉、拔钉、Cobb角加大等情况发生 ,未发现明显的VP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可早期下地等独特的优越性 ,但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对陈旧性骨折、有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脊柱不稳者采用OVP加内固定治疗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血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9例脊椎血管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PVP操作成功率、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患者的3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均行X线片、CT检查,手术在C臂透视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2.5~6.0mL,平均4.8 mL。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63例75个椎体,椎体转移肿瘤4例5个椎体,血管瘤2例2个椎体.采用后路椎弓根入路.双侧18椎,余均为单侧.结果:随访5~24个月,患者胸腰背疼痛缓解明显,脊柱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该手术治疗中老年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治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4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牢靠、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最初用来描述将凝固性材料骨水泥或骨经椎弓根或直接植入椎体内,以达到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1987年,法国的神经放射学医师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海绵体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