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气下陷即宗气下陷,而脾气下陷则包括了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大气下陷既有宗气的生成和功能不足,又常有脾气下陷、升举无力之证,而脾气下陷重证亦可导致大气下陷证。大气下陷证与脾气下陷证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临床须详加辨证,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黄庆田  吴纪全 《河南中医》1998,18(6):341-34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名词;;中气下陷;;@大气下陷  相似文献   

3.
安国辉 《河北中医》2010,32(2):276-277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医家,一生精勤不倦,对经典理论多有独到见解,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大气下陷证,并创立升陷汤等方。大气下陷证与喘证均为临床常见证、危重证,均可表现为努力呼吸等相似症状,但病机不同,治疗原则迥异,若方药错投,必凶危立见。笔者分析大气下陷证与喘证之异同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病证结合谈冠心病大气下陷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下陷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冠心病大气下陷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患者胸部空闷,时欲喘不能,短气不足以息,多伴胸部空痛,脉沉细无力等,其证候机制为“邪气壅盛-阻遏大气-大气升举乏力”,临床上常自大气下陷理论出发,以祛邪升陷法为治疗原则,采用提升大气、活血祛邪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江与良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707-1708
近贤医家张锡纯宗《黄帝内经》之旨,参喻嘉言之说,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所创立并详细阐发的"大气下陷"理论,为典型中医急重症范畴,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唯其后极少有人对本证作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在临证中有所领悟,遂不揣浅陋,约陈于下。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观察出发,认为在慢性心衰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二者症状表现与治疗确有不同。在慢性心衰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气"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故从慢性心衰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的渊源、临床表现、应用辨析其异同,提出二者的代表方升陷汤和升降汤各有其特点,并从方剂的组成、功效方面阐释在不同的心衰阶段如何遣方用药,为临床辨证化繁从简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大气下陷理论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涵盖宗气下陷证及中气下陷证。肺癌化疗后出现疲乏、气短、出汗、腹泻、纳差等症状可归为大气下陷证,用单纯补气的方法收效甚微。升陷汤是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肺癌化疗后病证常能收到良好的疗效。肺癌化疗后病证治疗时推广应用大气下陷理论,为肺癌患者提高化疗后生活质量,确保化疗周期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大气下陷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培桢  张广兰 《陕西中医》2001,22(3):164-165
就张锡纯关于大气下陷的论述,从大气之概念、大气之生成与作用、大气下陷之 病因病机、大气下陷之证治诸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对大气下陷证,在理论 上有建树,并创制出有效方药,对于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气的生理内涵和中气下陷的病理本质,指出中气不单纯指脾胃之气,还包含肝胆之气。而中气下陷证不仅表现为虚证,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根据中气下陷证临床症状轻重之别,将其分为清阳不升失养症、精血津液胎元滑脱症、组织松弛症和脏器下垂症,且提出了不同病证的临床诊断要点,并举例说明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诊治疾病的经验,以期为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议张锡纯之"大气下陷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为汇通学派一代表人物。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于世颇有影响。今就张氏的大气下陷证略作议论。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00只,开胸行左冠脉主干结扎术后缝合。将造模成功大鼠20只设为模型组,第2周开始减食喂养,每天让大鼠游泳1次;正常组为10只大鼠。4周后观察一般状态,测左室心功能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动物一般状况观察:模型组倦怠,黄白色口唇,舌质黯、瘀斑,呼吸、心率加快。心功能和血液指标测定: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心肌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呈块团状,可见核仁,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及缺失,各带难以分辨,肿胀,空泡化,闰盘间隙增宽,紧密连接及桥粘连接消失。结论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2.
药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药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疾病相关能量,人造中药复方的概念和中药现代化的第3种思路:简单一复杂。用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阐述了中药复方的科学性,指出有些疾病的治愈有赖于中药复方。以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为指导,借助于计算化学、分子模式、生物信息学、药动学,有望确定不同疾病的相关能量和中药复方的活性因子组合,由化学合成药实现人造中药复方,从而解决中药材产地不同,品种混乱,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80-282
目的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中医证型与人体十二经原穴的能量指数关系,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中医量化指标。方法:收集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的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各30例,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中医智能经络检测仪分别对CAA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能量指数测定。结果: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的阴/阳、上/下、左/右、体能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与肾阴虚之间的阴/阳、上/下、左/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检测仪可对CAA患者脏腑功能状态进行量化分析,获得的数据可以作为辨证依据用于临床辨证分析,为CAA的证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结果。认为在运用“中医八法”治疗各种疾病时。均应适当佐以健脾、和胃、补气、行气的中药来保护脾胃功能。这些佐使药的作用在于从病因上进行控制;防止单一治法变生他症;根据病情阴阳兼顾,攻补兼施;提高机体的抗病御邪能力;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制约他药的副作用:对八法起协同作用;治疗兼证等,使药物配伍更加科学合理。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主动、阴主静"。经筋拘挛究其根本是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可以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相似文献   

16.
通冠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特征。方法: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8例,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34例和复方丹参片对照组24例,疗程8周。结果:通冠胶囊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及硝酸甘油消耗量、中医证候好转、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和诱发ST段下降所需运动量以及运动耐量提高等均显著性优于复方丹参片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有效治疗心绞痛发作,并且有效改善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改善糖尿病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58例,30例运用益气活血法为主中药治疗,28例以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对照,观察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气短懒言(P0.05)、健忘(P0.01)和口唇紫暗(P0.05)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除TC P0.05,余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固本活血汤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固本活血汤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疗效,治疗组运用自拟固本活血汤,对照组口服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32例,3种抗体转阴50例,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妊娠4例,3种抗体转阴6例,总有效率37.5%。两组3种抗体阳性转阴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固本活血汤可扶正祛邪,调整机体免疫,能有效地将AsAb、EmAb、ACA3种抗体阳性转阴,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生产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制剂室节能的几点方法进行总结,以期给中医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