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价值。方法我科近7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2397例。其中L4-5 1356例,L5S1637例,L3-494例,L2-32例,L1-22例,L2-3和L3-44例,L4-5和L5S1双突出235例,L3-4和L4-5突出64例,L3-4和L5S13例。结果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8.5%。结论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开窗法,遵循微创外科技术施行腰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3D拉钩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3D拉钩显露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其中L4~5 52例,L5S1 33例,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结果 85例手术时间45~85 min,平均出血量20 ml.优61例,良16例,差1例,优良率98.7%.结论 该术式损伤小、出血量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42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剥离骶棘肌和椎板开窗施行手术,并对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对142例患者随访8个月~5年,平均3.1年,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其中优13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7.9%。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影响小,外观美,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熟练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马维疆  周丰华 《广东医学》2012,33(8):1165-116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6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开窗及扩大开窗减压摘除髓核手术,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1.8)年,疗效优27例,良28例,可8例,优良率达87%。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及病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才可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 936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剥离骶棘肌和椎板开窗施行手术,并分析手术疗效、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结果1 936例得到随访8个月~6年,平均3.4年,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切口一期愈合,其中优1 801例,良83例,可52例,优良率达96.9%。结论 微创小切口法遵循微创外科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熟练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宜新 《当代医学》2013,(16):93-94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34.5岁。突出类型:突出型15例,脱出型25例,游离型6例。所有患者均为但单节段损伤,其中L3~4突出者6例,L4~5突出者30例,L5~S1突出者10例。病程0.5~8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疼及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功能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为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损伤及腰椎不稳及滑脱等并发症。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评定,本组治愈35例,好转11例。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医疗器械辅助,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我科近13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椎板间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3986例,其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578例,占14.5%。腰4-5间隙372例,腰5骶1 间隙161例,腰3-4 间隙 35例, 腰2-3间隙2例。椎间盘破裂合并椎管狭窄48例,侧隐窝狭窄26例,椎间盘破裂伴下肢不全瘫23例。结果 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按nakaii分级,优良率达99.5%。结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要遵循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术前准确定位,术中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法,仔细保护硬脊膜和神经根,彻底清除破裂椎间盘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术前准确定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照明设备是保障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背正中小切口,在椎板间开窗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对神经根、侧隐窝进行潜行减压以及神经根松解。结果106例患者中随访95例,随访时间6~23个月。按Nakai疗效标准,优83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占95.8%。结论小切口椎板问开窗加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特点.方法 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采用常规腰椎间盘手术器械,于后正中切口2.5~4cm,在棘突旁椎板间开窗,并行神经根管减压,窗口大小约为1.5cm×1.5cm,摘除髓核组织.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1h.结果 术后随访1~2年,平均20个月.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20例,可5例,优良率为91%.结论 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可早起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的神经根解剖变异。方法:采用第二代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余例。结果:发现神经根解剖变异5例,其中L4/5间隙1例,L5/S1间隙4例。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20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结论: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对神经根解剖变异显露清晰、能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PL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PLI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PEID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6、24个月腰痛VAS、ODI评分均降低,而JOA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对应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开放手术治疗L5-S1 PLI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对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联合脏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4例腹腔镜下行脏器联合手术,其中胆囊切除+阑尾切除12例;胆囊切除+腹股沟斜疝修补3例;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18例;胆囊切除+肾囊肿开窗9例;肝囊肿+肾囊肿开窗6;胆囊切除+胃间质瘤胃部分切除1例;胆囊切除+卵巢囊肿刎除5例。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明显后遗症。住院4-7d,平均5.5d。结论腹腔镜腹部联合脏器切除术安全、微创、经济,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患者31例,其中L1~S12例,L2~55例,L2~S12例L3~S19例,L4~S113例。腰椎不稳、滑脱部位:L1~52例,L2~45例,L2~52例,L3~59例,L4~513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外伤性2例),退变性滑脱19例。采用改良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侧单枚cage治疗。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31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按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改善率达90%~98%(平均96%)。结论应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伟  李青  庄景义  邓进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4):325-327,330
目的: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免疫复合物表达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61例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及13例正常椎间盘组织免疫复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脱出型及游离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表达率(82.1%)明显高于凸出型(39.4%),正常对照椎间盘组织中仅1例存在免疫复合物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显示免疫复合物的表达与临床神经根性损害症状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免疫复合物阳性表达率随腰椎间盘突出病理类型不同而不同,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可能是盘源性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卢文彬 《河北医学》2013,19(4):566-568
目的:探讨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50例骶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患有单节段突出的患者有104例,多节段突出的患者为46例,患有L3-4椎间盘突出的有8例,患有L4-5椎间盘突出的有92例,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50例。既患有L4.5椎间盘突出又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47例。与MRI组比较,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结果:CT成像对腰骶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CT成像有助于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适用于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2周以上。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1例,钛网植骨融合5例。结果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5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起,应用小切口经黄韧带开窗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300例,并进行了随访。21~50岁者235例,占78.3%,突出部位以L4/5、L5/S_1为多数,占88.3%;突出类型以旁侧型为多,占95.7%。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5年。术后1~2天可以开始作一般功能锻炼和离床活动,最快者4~5天出院,随访时间最长有六年八个月。未发现有术后复发者。作者认为本术式操作简单,需时短、创伤小、脊椎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优良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优缺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 年,平均 1.1年,根据 Macnab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优 55例、良 50例、可 9例,差6例,优良率87.5%.结论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至1992年,将椎间隙阻滞加"十"字型阻滞应用于不伴下肢痛的腰痛病人101例。椎间隙阻滞穿刺点选择在腰1~骶1之间疼痛严重的椎间隙。将药液(10g/L利多卡因4ml加泼尼松62.5mg的合液,共6ml)分别注入于黄韧带、棘间韧带、皮下组织里,但不需注入于硬膜外腔;其次,选择腰3~4或腰4~5间皮肤上进行“十”字型阻滞,穿刺针经皮下以十字型注入5g/L利多卡因10~12ml.其结果如下。著效(疼痛计分0~1):72例(71%);良效(疼痛计分2~8):25例(25%);无著效(疼痛计分9~10):4例(4%).认为,在腰痛治疗上,门诊7个程序和住院8个程序可供选择,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椎间隙阻滞和“十”字型阻滞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①几乎没有合并症;②安全;③操作技术简便易行;④适合于处理大量的病人,尤在门诊;⑤易被就诊病人接受;③可获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