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52例,排除电解质紊乱,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分析ST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2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中,常规心电图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16例,U波异常者8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42.11%、21.11%(16/38、8/38);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运动诱发U波异常者15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8.42%、39.47%(26/38、15/38)。冠脉造影阴性者(n=14)中,常规心电图ST段无缺血性改变6例,U波正常13例,特异度分别为42.86%、92.86%(6/14、13/14)5运动负荷时,结果 阴性9例,U波正常14例,特异度分别为64.29%、100%(9/14、14/14)。运动负荷时尚见2例单独U波异常,其冠脉造影证实有病理性狭窄。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ST段下移的高,但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尤其是运动诱发的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缺血性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运动试验QT离散度变化与心肌缺血或T波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QT离散度 (QTd)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及评价QT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4 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而静息心电图正常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冠心病组 )和 16 8例静息心电图有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有u波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正常 ,并经冠脉造影及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非器质性心脏病组 )。观察两组平板运动试验QTd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设QTd >5 0ms为异常 ,冠心病组运动前QTd异常率为18% ,运动后为 80 % ;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运动前QTd异常率为 84 % ,运动后为 12 %。QTd的变化与T波改变相关 ,r=0 .86 ,P <0 .0 1;与冠心病运动后单纯缺血性ST段下移无相关性。结论 :运动试验QTd变化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QTd异常不能判断心肌复极不均一性进而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猝死 ,而只是反映T波非特异性异常的一个粗浅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胸闷痛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 6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50例,阴性10例;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42例,阴性18例。以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判定为冠心病,心电图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0%和60.0%。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的阳性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必要时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和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评价U波倒置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心内科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151例,其中男性76例,平均年龄57.9±5.16岁;女性75例,平均年龄55.4±7.09岁.对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的U波倒置和ST段下移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55例,阴性96例;U波阳性33例,阴性118例.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36.4%,U波阳性率21.8%,卡方检验显示p=0.014;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49例,阴性6例;U波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27例,阴性6例.平板运动试验阻性的敏感性89.1%,U波阳性的敏感性81.8%,卡方检验显示p=0.578.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发生率较ST段下移发生率低,但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U波倒置的敏感性和ST段下移相似,建议作为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的阳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性早搏(VPCs)ST段下移程度对反映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价值。将休息和平板运动试验中均发生VPCs并且在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的92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VPCsST段下移程度,下移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VPCsST段下移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及ST/R均大于非冠心病组。其中ST/R>10%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75%;对单支、2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4%、91%、100%。冠脉狭窄≥90%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和ST/R大于狭窄为50%~69%组。结论:运动试验中VPCsST段下移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参考指标,其下移程度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心脏病组(214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06例)。年龄42~86岁,在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后一年内死亡危险的关系。结果196例(6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其构成为ST段压低91例(28.4%),T波倒置100例(31.3%),异常Q波38例(11.9%)和ST段抬高14例(4.4%)。106例(33.1%)既往无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组的死亡率34例(15.9%)与无缺血性心脏组的死亡率(4.7%)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包括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结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由于既往缺血性心脏病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较低,很多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无ST段水平压低,文献曾指出ST段水平延长≥0.12s,也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之一,为此我们对ST段延长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选择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除外心肌梗塞、房颤、心室肥厚、完全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药物影响及电介质紊乱,且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为观察对象.CAG证实冠脉狭窄1支或1支以上狭窄≥50%确诊为冠心病,两支冠脉狭窄≥50%以上为双支,3支以上狭窄≥50%以上为多支,共51例,为冠心病组,平均年龄53.9±9岁;29例CAG冠脉狭窄<50%或正常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2.8±8.9岁.ST段测量及阳性标准参照Schamroth的选用基线稳定无ST段偏移的12导联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水平延伸≥0.12s为延长改变即ST段阳性,除外过渡型ST—T连接者.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8.
探讨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的准确性 ,12 8例患者接受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观察各例患者运动中心率相关的ST段压低最大速度即最大ST段 /心率斜率 ,最大心率时ST段与静息时ST段压低值之差除以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之差即ΔST/HR指数 ,以及ST段压低 ,观察值与阳性判断标准比较。结果显示 ,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高 ,分别为 94.1%、92 .3%、94.5 % ,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低 ,分别为 74.5 %、6 9.2 %、73.4%。最大ST/HR斜率在冠脉不同程度病变间无重叠 ,其它参数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平行关系 ,但有较大程度的重叠。结论 :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显著提高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其中最大ST/HR斜率对冠脉病变支数有定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至今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仍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最终诊断方法 ,但也有造影上没有器质性冠脉狭窄或痉挛 ,而考虑诊断为 X综合征的情况。 1 967年美国 Likoff等学者把有心绞痛样胸痛以及心电图异常 (休息或运动负荷时的 ST段下降 )而呈现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例称为冠脉正常的心绞痛。 1 973年 Kemp把同样表现的症候群命名为 X综合征。1 980年以后的各类报告均认为 X综合征占缺血性心脏病的 5 %~ 1 5 % 〔1~ 4〕。 1 985年 Cannon等发表了冠脉血流储备低下的微小血管障碍在各种负荷下可诱发心肌缺血的报道。此后在 X综合征中把能够证明有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8例无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运动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8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显示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狭窄(50% ̄100%);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结论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且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医务人员现代结控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培训效果?方法于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发现?结核病诊断及化疗?结果培训前疫情报告和转诊,回答正确者占75.2%?71.7%;对临床表现?查痰和诊断依据,回答正确者占83.5%?42.5%?40.8%;抗痨药物?用药方法?化疗原则?短化方案?短化疗程?治愈标准六项,回答正确者占58%?14.4%?20.8%?9.2%?17%?24.3%?培训后再次调查发现,90%以上医务人员对现代结控基本知识已掌握?结论各级医务人员现代结控知识是很贫乏的,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是极为必要的,此项工作省时?省力?投入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