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连续观察477例疑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93例符合无 Q 波心肌梗塞的特点(典型的急性梗塞性胸痛;血清肌酸激酶峰值增高;持续性心电图 ST段和 T 波变化而无病理性 Q 波出现)。患者按心电图变化分成三组:ST 段压低组(49例);ST 段升高组(35例);T 波倒置组(9例)。三组间平均年龄与性别类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人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人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1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存在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将其分为研究组(n=13)与对照组(n=30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研究组心电图特征及心电图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年龄、左心室射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三酰甘油、血清氯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为窦性心律,QRS波时限、PR间期、QTc间期、心率正常,症状发生后首次出现de Winter心电图平均时间为107 min。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发展为STEMI心电图占69.23%,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发展为STEMI心电图的平均时间113 min。13例de Winter心电图改变患者V_1导联正常,而V_2~V_6导联出现J点后ST段压低,伴正向高大对称的T波改变;V_3~V_5导联均存在ST压低,最压低为V_3导联;V_2~V_6导联均存在高大直立T波,V_3导联T波最高;还发现当患者出现de Winter心电图改变时,后壁、右室导联ST段、T波正常或ST段、T波轻度压低,倒置,且行治疗后ST段均回至基线;随病情发展,9例患者胸前导联可在短时间内由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发展为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R波递增不良、T波倒置形成的急性前壁STEMI心电图,以V_1~V_4导联主表现;4例患者胸前导联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发展为R波递增不良。结论 De Winter心电图改变可发展为ST段抬高、形成病理Q波、R波不良递增,是出现早期急性STEMI的心肌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作为暂时性心肌缺血的人体模型,以评价“对应性”ST 段压低和 T 波改变的心电图特点及其意义。在20例患者(其中19例为单支血管病变)冠脉成形术前及术中连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在14例左前降支阻塞的患者中有12例Ⅰ、aVL 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呈缺血性改变(T 波高尖和/或 ST 段抬高)。而且至少有2个下壁导联呈“对应性”改变(ST 段压低和/或 T 波倒置)。1例患者在 V_4—V_6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但不伴有下壁导联的心电图改变。而另1例患者唯一的心电图改变是下壁导联的 ST 段压低伴有 T 波的部分倒置。在6例右冠脉阻塞患者中有4例至少2个下壁导联呈缺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在确定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ST段水平型压低和T波倒置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特征;然而对于非特异性ST-T改变(T波平坦或轻微倒置,ST段轻度、非水平型压低)的解释仍有疑问。最近Furberg介绍一种新方法,通过给予心得安以评价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本文报导了用此法研究143例的结果,其中41例为确诊的心脏病患者(31例冠心病,10例左心肥厚和劳损)作为对照组。其余102例具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根据其临床病史分成两组:第1组53例,无主诉或诉述显然非心绞痛性胸痛;第2组49例,胸痛虽不典型,但不能排除心绞痛。方法:在作了休息时的基础心电图后,患者口服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AMI表现为ST段抬高,ST-T的急性进展性改变和病理性Q波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部分患者心电图没有ST段抬高,只表现倒置T波及ST段压低等改变.现将近年来收集的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心电图与肌钙蛋白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观察心电图改变与肌钙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天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肌钙蛋白的化验。结果36%患者QTC延长,24.5%患者ST段压低,19.9%患者房颤,17.8%患者T波倒置,9.6%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在逻辑回归分析中,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与肌钙蛋白升高显著相关,肌钙蛋白升高提示较差的预后。结论心电图改变在脑卒中急性期非常常见,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与肌钙蛋白升高显著相关;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肌钙蛋白的升高与较差预后有关。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重视神经系统的治疗,也要注重冠心病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记录22例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者的心电图及cTnl。结果4例发生QRS波低电压,4例一过性Q波增大或R波消失,14例T波倒置,5例心房颤动(Af),4例ST段压低,7例ST段抬高,1例R波增高,3例倒置T波呈一过性直立。结论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者可发生QRS波低电压、一过性Q波、T波倒置等典型改变,亦可存在Af、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等改变,因此全面准确及时的认识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兔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性J波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特点,及其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40只随机等分为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①分析心电图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②缺血性J波出现的时间、导联及其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的关系;③分析缺血性J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①前降支组缺血性J波发生率为20%(5/20),回旋支组为35%(7/2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缺血性J波出现时间:7例缺血即刻(1s内)出现,5例缺血后稍延迟(1~15s)出现;出现导联:与缺血部位基本一致;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的关系:伴有T波增高(11例)或倒置(1例),两者接近同时出现。均伴有ST段抬高,出现时间早于ST段抬高(9例)或与ST段抬高同时出现(3例);③伴缺血性J波家兔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J波家兔(p<0.05)。结论缺血性J波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容忽视的心电图改变,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和头颅 CT 确诊,并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69例,异常率为65.7%。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心电图异常36例(63.2%);脑出血患者48例,心电图异常33例(68.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T 波改变、ST-T 改变、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明显 U 波、异常 Q 波等,且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在3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中,死亡2例(5.6%);在6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死亡9例(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意识障碍患者68例,心电图异常33例(48.5%);存在意识障碍患者37例,心电图异常31例(83.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并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258例非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大(22.9%比73.3%,χ^2=150.53,P=0.00),肌钙蛋白 I [cT-nI,(0.02±0.003)μg/L比(0.07±0.00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9.1±5.6)U/L比(24.2±4.1)U/L]和肌酸激酶[(98±9.8)U/L比(202.7±10.2)U/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年纪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60~75岁(37%),>75岁(83.8%),χ^2=80.54,P=0.00];随访6个月后,cTnI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86.8%比19.5%,χ^2=95.09,P=0.00)。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文胜 《内科》2009,4(2):210-2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6例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230例,缺血性脑卒中206例)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并与162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1)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01),发生在基底节、丘脑部位病变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2)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01)。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丘脑、脑干、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和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以及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机制。方法选择20例ACH患者(ACH组),20例ACI患者(ACI组)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PY水平。结果ACH组ECG异常者为16例(80%),ACI组ECG异常者11例(55%),且主要以ST-T改变为主。ACH组血浆NPY水平高于ACI组(P<0.01);两组血浆NPY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而ECG异常者血浆NPY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CG正常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P<0.05,P<0.01)。结论NPY参与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s explaining morphological electrocardiogram (ECG) changes and increased troponin T (TnT) in acute stroke are unclear.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ECG and TnT change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schaemic-like ECG changes correlate to a rise in TnT and to examine whether ECG changes and elevated TnT predict a poor short-time outcome. METHODS: From 2000 to 2002 a total of 279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ischaemic stroke were included prospectively in the present study. ECG was carried out at admission and on day 1 in all patients. TnT was analysed at admission and on day 1. RESULTS: The most frequent ECG changes were: prolonged QTc 36.0%, ST depression 24.5%, atrial fibrillation 19.9% and T wave inversion 17.8%.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T depression and Q wav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rise in TnT. TnT was elevated (>0.04 microg L(-1)) in 26 patients (9.6%).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 rise in Tn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poor short-term outcome (modified Rankin scale >3). CONCLUSION: ECG changes are prevalent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ST depression and Q waves are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nT, suggesting that these ECG changes may indicate coexisting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 rise in TnT predicts a poor outcom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should be offered adequate treatment with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preferably a follow-up with focus on cardiologic as well as neurological asp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00~2010年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生心律失常的46例,对其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描记、分析、比较,再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病例AMI患者以快速性心律失常多见,其中又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并且AMI患者在其急性期发作心律失常危险性比较大,要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总结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可疑超急性心梗病例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或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病例除记录常规12导联外,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及后壁导联(V7、V8、V9),定时心电随访,并对应各导联做前后对比.结果 有26例急性心梗病例超急性期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或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结论 熟悉并掌握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有利于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大脑半球梗塞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塞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9例对照的24小时心电信号,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岛叶梗塞组、非岛叶梗塞组和腔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仅发现岛叶梗塞组心率变异性指标HF、RMSSD、PNN50下降和LF/HF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岛叶及其联系纤维受损在脑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中起主要作用,岛叶病变患者有明显的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动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Pacemakers d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aemia.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53-year-old man with ischaemic cardiomyopathy and acute chest pain. Besides biventricular pacing, new ST-segment elevations were present leading to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wever, no ECG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aemia in biventricular-paced rhythm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出血出现异常J波者的心电图改变,进一步阐述J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例出现异常J波的急性脑出血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7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颤动,4例在住院后1w内死亡。结论异常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