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猪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溶液做为器官灌洗液对猪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猪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n=6)和3%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n=6)灌洗,移植小肠(截取供体约500cm小肠)保存于4℃0.9%生理盐水2h。分别于移植前30mim和再灌注后30min采取肠液和血清,检测ALT、CK、LDH的变化;测定再灌注后肠液分泌量;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含量。同时取移植小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再灌注30min后,实验组肠液分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液中CK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肠液中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30min后血清TNF—d、IL-6、IL-1的含量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再灌注30min后肠液和血清ALT、LDH的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清中CK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肠黏膜的组织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3%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可能通过抑制TNF—d、IL-6、IL-1水平,阻止毛细血管渗漏,减轻细胞水肿,防止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后肠液分泌量及肠液CK水平可用来判定肠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及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C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Je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小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Pringle法建立10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rhGH组于建立模型前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U/100g体重),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其血清ALT、TNFα和IL-1a的变化,检测肝细胞中丙二醛(MDA)、肝脏能荷(energy charge,EC)的变化及核转录因子-kB(NF—k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rhGH组ALT、TNFα、IL-1a和MDA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E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细胞核因子NF—kB表达及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rhGH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rhGH可能通过下调NF-kB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因子(TNF—α、IL-1α)和ICAM1致炎因子mRNA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从而减轻了这些因子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IL-8、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2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5例(NASH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8、TNF-α的水平,并用常规方法检测ALT、AST的水平。结果NAFLD组、NAFL组、NASH组血清IL-8、TNF-α、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ASH组IL-8、TNF-α、ALT、AST[分别为(290.1±67.6)ng/L、(2.40±0.33)ng/L、(103.0±47.9)U/L、(60.03±27.34)U/J]明显高于NAFL组[分别为(115.4±44.2)ng/L、(1.48±0.25)ng/L、(37,2±8.3)U/L、(35.85±7.28)U/J(P〈0.01)。结论IL-8、TNF-α、ALT、AST水平的变化和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合ALT、AST的检查对NAFL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B组(肝缺血90min),C组(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每一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光镜下大鼠肝组织有明显的肝血窦和中央静脉瘀血,内皮细胞及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B组明显;血浆中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B、C组与A组比及C组比B组P均<0.01);肝组织中MPO活性升高,以再灌注120min组为著(C组比A组P<0.01);与血浆中TNF-α、IL-1β的变化趋势相同(TNF-α:C组比A组P<0.05,IL-1β:B、C组比A组P均<0.01)。结论: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TNF-α、IL-1β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脂蛋白对严重烫伤大鼠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严重烫伤大鼠肺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烫伤组(60只)和HDL组(60只)。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其余2组均造成30%TBSAIII度烫伤,伤后常规补液,其中HDL组伤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HDL(80mg/kg)。检测2组烫伤大鼠伤后12、24、48、72h血清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检测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观察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另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ICAM—1、TNF—α的含量及PCO,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PO,显著降低(P〈0.05)。HDL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烫伤组比较,各时相点ICAM—1、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伤后48h,烫伤组ICAM-1、TNF—α分别为(3.42±0.25)μg/L、(4.04±0.28)ng/L,明显高于HDL组[(2.24±0.14)μg/L、(3.35±0.22)ng/L,P〈0.05或P〈0.01]。烫伤组大鼠伤后48h肺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肺内血管扩张出血,部分小血管管腔内红细胞淤滞凝集,形成“假血栓”;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松弛,内皮细胞水肿。HDL组肺内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较紧密。结论HDL对严重烫伤大鼠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CAM—1、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F-kB与ICAM-1在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与脑组织NF-kB、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肝脏IR是否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1h组(IR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2h组(IR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4h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TNF-α及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区NF-kB、ICAM-1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脏IL-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脏IR导致肝脏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血清GPT、AKP、γ-GT升高(P〈0.01),肝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增N(P〈0.01),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HE染色可见脑细胞水肿,甚至个别脑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I组和IR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中NF-kB、ICAM-1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1h组、IR2h组和IR4h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R1h、IR2h、IR4h组与对照组、I组、IR组比较,各部位脑组织NF-kB、ICAM-1的表达显著增N(P〈0.05或P〈0.01)。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间NF-kB、ICAM-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IR对脑组织可产生损伤性影响,NF-kB、ICAM-1介导的炎性细胞反应,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后1、2、4、8、12和24h实验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毒素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ALT、AST于伤后2h和伤后12h出现两个高峰(P〈0.01)。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内毒素与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4、0.352,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在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采用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观察三组的MDA、SOD、肺干湿比、IL-10及TNF—α变化。结果三组MDA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OD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干湿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锻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IR组)、肝缺血再灌注加S-腺苷蛋氨酸干预组(SAM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暴露肝门并游离十二指肠韧带,20min后关腹。IR组和SAM组均以肝脏缺皿20min后再灌注的方式造模。SAM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思美泰100mg·kg。·d^-1,假手术组和IR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天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其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含量,同B寸取肝左叶部分组织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SAM组各个时相点血清ALT、AST、TB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M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IR组(P〈0.01)。结论:S-腺苷蛋氨酸能够明显刚氐转氨酶、TB,减轻肝病理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外科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策略。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仅手术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缺血后处理组(IP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30s/阻断30s,再持续灌注117min),每组12只。建立模型2h后采集各组大鼠动、静脉血及部分小肠、肝组织,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测定血清及肝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酶(MPO)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及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小肠、肝脏病理损伤加重,肝组织NF-κBp65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IL-10、ALT和AST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IP组小肠、肝脏损伤减轻,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下降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IL-10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促进抗炎因子的激活,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炎症级联反应,上调HIF-1α的表达,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手术切除患者40例.ASA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0min后洗脱15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h(T2)、6h(T3)抽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即刻.1h、6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为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LC(LC组),5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C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OC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IL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LC组上述指标基本下降至术前水平,而OC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比,术后第1天、第5天,OC组患者AST、ALT、ALP、TBIL、BUN、SCr均高于同时点LC组(P<0.05)。结论:LC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为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n=65)及LC(n=65)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OC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IgA、IgM、IgG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术后可迅速恢复,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二氧化碳气腹持续时间对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根据气腹持续时间分为短时间气腹组(S组,气腹时间在2 h以内,n=20)与长时间气腹组(L组,气腹时间在3 h以上,n=20),术前排除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全身免疫性疾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法,术中气腹压力为12 mmH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肝功能。结果:二氧化碳气腹持续时间S组平均(114.3±13.1)min,L组平均(210.6±2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出现胆红素轻微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S组相比,L组升高较明显(P<0.05)。术后第3天,L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P<0.05),术后第5天降低至正常范围内;S组未出现肝功能相关酶的变化。结论:长时间CO2气腹对患者术后肝功可产生一过性的影响,但较轻微,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及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绞窄性肠梗阻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绞窄性肠梗阻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造模完成后6 h、12 h、24 h、48 h 4个时点处死,留取肝组织,采血1~2 mL。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肝内NF-кB活性及TNF-α蛋白含量,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内NF-кB活性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12 h达高峰;同时TNF-α蛋白含量也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除6 h组外,其余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可致急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NF-κB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肝组织中被激活,并可增加TNF-α的转录表达,共同参与肝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