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宿迁市泗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浆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 A)、三酰甘油(TG)〕,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HDL、LDL、Apo A、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Apo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类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T距离及血浆BNP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距离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4.021,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6MWT距离、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联合阿替洛尔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SBP、DBP、HR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SBP、DBP、HR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和卡维地洛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N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P<0.01),治疗后LVEF明显提高(P<0.01),LVEDd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降低(P<0.01),其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CHF安全有效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3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在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及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rh-BN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LVEDD、LVESD、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rh-BNP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与血浆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21例CHF合并室内阻滞患者行CRT,其中5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包括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房室结射频消融术+CRT—D治疗。观察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1、2年的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NP水平。结果21例患者中的16例存活患者于植入CRT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P〈0.05);LVEDD、LVESD、LVEF均明显改善(P〈0.05);血浆BNP均明显降低(P〈0.01)。5例死亡患者以上指标无改善。植入CRT前血浆BNP水平小于3000pg/ml者(BNP—L组)与人于3000pg/ml者(BNP—H组)相比,CRT治疗3个月时两组LVEDD、LVESD、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12个月时BNP—I。组的心功能指标仍进一步改善,而BNP—H组与CRT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24个月内,BNP—L组中只有1例因心功能恶化死亡;而BNP—H组中有3例因心功能恶化死亡,1例为心脏性猝死。结论植入CRT后心功能指标在早期即得到改善的患者,其2年预后较好;植入CRT前血浆BNP水平可反映植入CRT后的心功能变化趋势;植入CRT后3个月时BNP水平不下降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rh 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9例、接受常规治疗+rh BNP治疗的观察组27例。评估两组治疗效果;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心功能参数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功能参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w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BNP可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优化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3例老年CHF患者,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进行检测。结果心功能分级Ⅰ级~Ⅵ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与LVD和LVS值逐渐升高,LVEF和CO值则逐渐下降,NYHA心功能Ⅰ级~Ⅵ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LVD、LVS、LVEF和C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功能评价和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78例CHF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2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23例,另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测其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及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别和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3.1±50.8)ng/L比(365.2±53.3)ng/L,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4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24例)和卡维地洛组(24例),测定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超声左心室功能指标及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症状均有改善,心率、血压下降,超声左室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BNP明显下降,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均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明显降低BNP,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BNP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BNP为(658.4±65.7)pg/m L,对照组血BNP为(88.3±12.5)pg/m L,观察组患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为(187.6±65.2)pg/m 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0.5±11.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1.3±9.8)mm,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为(436.5±87.5)pg/m L,LVEF为(51.8±12.3)%,LVEDD为(59.8±11.4)mm,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为(1103.5±125.6)pg/m L,LVEF为(42.1±10.6)%,LVEDD为(69.7±13.6)mm,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及螺内酯联合治疗。3月后,观察血浆BNP水平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2组间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CHF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应用美托洛尔(MET)联合螺内酯(SP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心功能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4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抗心衰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MET联合SPI治疗。比较两组心衰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与血浆NT-pro BN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71.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LVEF值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NT-pro BNP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应用MET联合SPI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与预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观察三组患者检查或介入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结果术前和术后3 d,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单支组明显低于双支组和三支组,双支组明显低于三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三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前后,三组患者LVEF、LVEDD和LVESD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近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下降明显,比心功能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及卡维地洛的疗效.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各50例,常规组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利尿药和地高辛;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随访12周,血浆BNP和CRP水平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12周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组BNP、CRP浓度均下降,但卡维地洛组血浆BNP、CRP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且卡维地洛组LVFF、LVEDd均比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BNP和CR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细胞因子的激活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LVEDD、LVESD、LVEF在两组病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病人LVEDD、LVESD均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APN、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PN、NT-pro BN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APN、NT-pro BN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磷酸肌酸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8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心脏指数(CI)〕、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044,P=0.002)。治疗前两组患者CI、LVESD、LVEDD、LVEF、IVST、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I和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IVST及LVPW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及CAT、GSH-Px、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BNP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CAT和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评估其病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的检测结果;对比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为(1 238.26±318.6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中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 BNP有助于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受损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4月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根据血浆NT-pro BNP水平分为NT-pro BNP正常者35例(正常组)和NT-pro BNP升高者25例(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血浆NT-pro BNP水平与AECOPD患者心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升高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正常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正常组(P0.05)。升高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小于正常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低于正常组,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和呼气峰值流速(PEF)慢于正常组(P0.05)。升高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精神健康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与AECOPD患者LVEF(r=-0.379)、FVC(r=-0.295)、FEV1(r=-0.351)、FEV1/FVC(r=-0.365)、MMEF(r=-0.521)、PEF(r=-0.437)呈负相关,与LAD(r=0.349)、RAD(r=0.421)、LVESD(r=0.459)、LVEDD(r=0.521)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NT-pro BNP水平与AECOPD患者心肺功能有关,且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治疗1组(P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LDL-C、T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T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TC低于治疗1组,ALT、AST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对患者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T-pro BNP水平及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40 mg/d),但易造成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