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意外情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方  杨冠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207-20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见意外情况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PMMA人工晶体的412眼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常见意外:①术中虹膜根部脱出及切口漏水者19眼(占4.61),②撕囊失败者39眼(占9.46%),③后囊膜破裂38眼(占9.22%)。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主要的意外是撕囊失败、后囊膜破裂及切口漏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在 2 2 8例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 3.2 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通过 5 .5 mm切口植入 PMMA人工晶状体。在术中后囊膜破裂 16眼 (6 .5 8% ) ,并发玻璃体外溢 6只眼 (2 .6 3% )。结果 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情况 :人工晶状体两袢均植入在囊袋内者有 9眼 ,其中人工晶状体一袢在睫状沟内的而另一袢在囊袋内的有 3眼 ,人工晶状体的两袢均植入在睫状沟的有 4眼。在随访平均 12 m o时 ,裸眼视力≥ 0 .5者有 13眼 ,占 81.2 % .裸眼视力≥ 1.0者有 8眼 ,占 5 0 % .与正常组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时 ,只要早期发现、沉着稳妥处理也能按预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且经随访观察无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的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2例(32眼)因眼球穿通伤而致晶体后囊膜破裂的病例,根据其后囊膜破裂的位置和大小,采用不固定、单袢固定和双襻固定三种方法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在0.5或以上者28例(87.5%),0.1—0.4者4例(12.5%)。并发症包括术中睫状体出血2眼(6.25%),后囊膜裂口增大2眼(6.25%);术后前房出血6眼(18.8%),暂时性眼压偏高6眼(18.8%)和暂时性眼压偏低7眼(21.8%)。结果表明,在晶体后囊膜裂口小的情况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可以不固定晶体襻或仅固定其一襻。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44眼)眼轴长≥2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其中Ⅱ级核10眼,Ⅲ级核31眼,Ⅳ级核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眼(52.3%);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4眼(9.09%),角膜水肿3眼(6.82%)。视网膜脱离1眼(2.27%)。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解决后囊膜破裂时缝袢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复杂性,自行设计实施改良睫状沟固定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12点和(或)1点处虹膜根部各做一放射状小裂隙。经过小裂隙,用连接聚丙烯缝线的显微缝针,通过上袢下从睫状沟进针,巩膜突出针,将上袢固定在睫状沟。结果用该方法对后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例5眼及其它类型的白内障患者5例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mo,术眼矫正视力在0.5~1.2之间。结论本法具有简便、可靠等优点;后囊膜破裂直径在3.0~5.2mm者,采用本法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峰  王慧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205-206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6例26只眼患者行5.5mm的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6只眼中有2只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瞳孔恢复圆瞳孔,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2只眼(84.6%);≥0.3者3只眼(11.5%);〈0.05者1只眼(3.9%)。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  相似文献   

7.
【摘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46例(381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2l眼,其中18眼一期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一期植人病例的并发症及术后3月视力。结果一过性眼压升高3眼(16.67%),角膜水肿16眼(88.89%),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2眼(11.11%),瞳孔欠圆、轻度移位5眼(27.78%),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O.5者13眼(7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时,视具体情况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是安全的,并可取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 对28例(28眼)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中玻璃体脱出前房4眼。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0.1-0.4者9眼≥0.5者1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7眼,植入睫状沟内11眼。术后4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1眼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 后囊破裂的外伤国性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  相似文献   

9.
分析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和讨论处理方法。分析55例(55眼)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裂口形态,大小及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该术中合并症好发于抽吸晶体皮质及植入人工晶体时,各21例(38.2%),后囊破裂大小约3mm的39例(70.9%),5mm的13例(23.6%)。大于6mm的3例(5.5%)。后囊破裂的部位及形  相似文献   

10.
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 对33例33眼后囊大破孔直径大于6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破孔约1/3后囊面积18眼,约1/2后囊面积6眼。所有病例均获有用视力。其中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5者17眼(51.5%),0.3~0.4者12眼(36.4%),0.1~0.2者4眼(12.1%)。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经适当处理后,多数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不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400例(430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分析其中后囊破裂原因。结果:术中后囊破裂30眼(6.98%),并发玻璃体外溢13眼(3.02%)。术后随访3~12月,视力0.5~1.2有405眼(94.2%),0.25~0.4有25眼(5.8%)。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54例(75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本组平均眼轴长29.03±2.64mm(26.12~34.39mm),人工晶体植入组平均眼轴长28.16±1.97mm,非人工晶体植入组平均眼轴长30.82±2.03mm。平均随访16.5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61.3%,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78.7%。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后囊膜破裂是造成术后视网膜脱离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缝线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 22眼无晶状体眼患者分别采用3.5 mm(A组 10眼)及 5.5 mm(B组 12眼)的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二期植入 6 mm折叠式丙烯酸脂类及一体式 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 12眼6 mm常规角膜缘切口(C组),二期 6 mm一体式 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对比。结果随访 3~15个月,无缝线切口组术后矫正视力均优于及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0.5者 A组 9眼(90%),B组 9眼(75%)。缝线切口组,术后矫正视力优于及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眼(83. 5%), ≥0.5者7眼(58.3%)。结论采用无缝线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可明显降低角膜散光,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是矫正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72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4.4%;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70.8%,75.8%和76.5%。术后1周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89±0.83D和0.73±0.76D,分别小于6.5mm切口对照组(P<0.001),但3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眼轴,26.5mm的28例(38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10眼,Ⅲ级核20眼,Ⅳ级核8眼,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月视力≥0.5者27眼(71.1%),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破裂2眼(5.3%),角膜水肿6眼(15.8%),眼轴〉30mm组,视力效果不及眼轴26.5 ̄30mm组。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王志亮 《眼科新进展》2015,(11):1056-105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真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真性囊膜剥脱综合征患者4例(5眼),其中3眼悬韧带正常,我们在撕囊和正常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异常;另外2眼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我们使用4个虹膜拉勾固定囊袋,囊袋内预劈技术将晶状体核劈成8块,扭动超声乳化核及吸除皮质后,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超声乳化总时间、灌注液消耗量、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观察囊袋及人工晶状体有无偏心移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者2眼,0.6者1眼,0.5者2眼,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增加。晶状体超声乳化时间为30.2~52.6(45.4±9.1)s。灌注液消耗量为63.18~80.26(71.97±6.94)mL。术前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2163~2892(2505.2±317.4)mm-2,术后3个月为2075~3023(2415.4±308.1)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59%。术后5眼测得人工晶状体偏中心量为0.12~0.46(0.30±0.15)mm。5眼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中未出现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损伤或加重,术后第1天角膜均透明,远期未出现囊袋收缩、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囊袋内预劈核联合虹膜拉勾囊袋固定和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可以增加合并真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I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596 眼老年性白内障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者62 眼行I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wk 裸眼视力≥0-5 者15 眼(24-19%),≤0-4 者47 眼(75-81%),术后3 月随访到42 眼,≥0-5 者28 眼(66-66%),≤0-4 者14 眼(33-33%)。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内皮水肿、瞳孔变形等。结论 对于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患者,处理得当,仍可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处理方法。方法 在67例68眼中,67眼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眼行囊外摘出术。结果 术后1周视力数指2眼(2.9%),0.1 ̄0.4者21眼(30.9%),≥0.5者45眼(66.2%),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对玻璃体溢出者进行眼前段玻切,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或睫状沟内,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51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行超声乳化术153眼,手法小切口囊外摘出术198眼。对其中23眼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5者18眼(78.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囊膜破裂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中各个步骤。仔细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取得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