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 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 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 )-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ⅩⅡ)。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Ⅲ)、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Ⅳ)、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Ⅴ)、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Ⅵ);吡啶酮生物碱化合物1个,为蓖麻碱(ricinine,Ⅶ);香豆素化合物2个,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Ⅷ)、东莨菪苷(scopolin,Ⅸ);酚酸类化合物3个,为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 acid,Ⅺ)、原儿茶酸(vanillic acid,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绿山龙眼Helicianilagirica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正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6′-乙酸酯(Ⅲ)、胡萝卜苷(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山龙眼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Ⅲ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福建产金线莲中黄酮苷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福建产金线莲Ancecotoch ilus roxburgh ii提取物中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LH-20和反相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福建产金线莲95%乙醇渗漉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结构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4-′O-β-D-二葡萄糖苷(Ⅲ)、异鼠李素-3,7-O-β-D-二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7-O-β-D-二葡萄糖苷(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除化合物Ⅲ外均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从福建产金线莲中得到大量黄酮类化合物,推测黄酮为该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山矾Symplocos cau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矾根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5个木脂素苷:(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橙皮素B(Ⅳ)、(+)-落叶松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还有1个三萜,2个甾醇和1个芳香苷:白桦脂酸(Ⅵ)、Δ7-豆甾烯醇(Ⅶ)、菠甾醇(Ⅷ)和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和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的地上部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紫云英苷(2)、烟花苷(3)、山柰酚-3,7-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5-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5-羟甲基-γ-丁内酯(6)、β-谷甾醇葡萄糖苷-6′-O-十七烷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胡萝卜苷(10)、正二十烷(11)。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蕊荷莲豆Drymariadiand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柱色谱和PR-18进行反复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6-羧甲基-5,7,4′-三羟基黄酮()和4[E],8[E]-N-[2′-D-羟基-十六烷酰基]-1-O-D-吡喃葡萄糖基-4,8-二烯-十八鞘氨醇(大豆脑苷,)。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半边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制备HPLC等分离和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特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Ⅰ)、24-亚甲基环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Ⅱ)、植物醇(phytol,Ⅲ)、植物烯醛(phytenal,Ⅳ)、β-香树脂醇(Ⅴ)、腺苷(Ⅵ)、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Ⅸ)、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Ⅹ)、水杨苷(Ⅺ)、5-羟甲基糠醛(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Ⅳ及Ⅵ~Ⅻ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6″-乙酰氧基)-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6″-acetoxy)-β-D-glucopyranoside,]、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β-D-glucopyranoside,)、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一枝蒿酮酸(rupeston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其中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一枝蒿苷A(rupestriside 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广西八角莲中的鬼臼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PLC法测定广西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并研究提取其根茎粗粉中鬼臼毒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八角莲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八角莲Dysosmaverslpellis(Hance)M.Cheng.vartomentosa水溶液中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方法八角莲水溶液经提取分离,分得单体进行结构鉴定(UV、IR、1HNMR、EI-MS和13CNMR)及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分到四个单体:Ⅰ.山奈酚-3-O-β-吡喃葡萄糖甙;Ⅱ.槲皮素-3-O-β-呋喃葡萄糖甙;Ⅲ.山奈酚;Ⅳ.苦鬼臼毒素。晶Ⅱ对HSV-1有效抑制浓度(CPEI50)为0.02μg/ml,晶Ⅲ、Ⅳ对CBV的CPEI50分别为1.90(B1.3)和3.12(B1.5).6.25(B4)μg/ml;而对HSV-1的CPEI50分别为0.03μg/ml和5.00×10-4μg/ml.结论晶Ⅱ只对HSV-1有抑制作用,而晶Ⅲ.Ⅳ对CBV和HSV-1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不同溶剂及提取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Hewlet-Packard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WhatmanPartiShere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氢二钾(50∶50),检测波长:290nm。样品用8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波振荡提取结果标准曲线方程Y=0.225+438.95X,r=0.9997(n=3)。结论超声波法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山荷叶和仙天莲之基原.[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植物学比较,结合药物名称、产地分布、药性功效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山荷叶与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相符,仙天莲与小檗科植物六角莲相符.[结论]《履巉岩本草》山荷叶的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 N.E.Br.,而仙天莲为小檗科植物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  相似文献   

16.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难治性心衰34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后在血液动力学、流变学方面,治疗组绝大多数指标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几无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其主要区别点列表说明。为湖北地区细辛的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阻抗心动图在临床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阻抗心动图具有无创伤、简单、安全、重复性好、能连续观察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心功能监测方法。本文简述了它的基本原理、波形的意义及在临床和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小鼠抗急性应激反应的能力。②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TFBFL高、低剂量组。TFBFL组按40mg/(kg·d)和20mg/kg·d),灌胃给药7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去离子水。未次给药2小时,采用负重游泳法,观察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和耐低温法,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③结果TFBFL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存活时闾及提高耐寒能力,TFBFL高剂量作用更为显著。④结论TFBFL具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可增加小鼠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某化工总厂的劳动卫生学调查,探讨了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及其浓度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发现作业场所铅尘浓度最高达44.37mg/m~3。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886.4倍。平均超标率为84.21%。34名工人尿铅均值为0.116mg/L,超标率为61.76%。铅中毒检出率为22.22%。铅吸收检出率为8.33%。结果表明:(1)尿铅含量与接触空气铅浓度高低有关。铅作业工令越长,铅中毒检出率越高。(2)慢性铅吸入对血压影响不明显。(3)该厂铅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在县以下工厂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