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管功能指标的表达变化特点,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发现肾小管间质损伤。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FSGS组60例,对照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IMN)36例、微小病变组(MCD)30例。比较三组患者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白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分析FSGS患者不同病理亚型及不同性质小管间质病变时KIM-1、IL-18、NGAL的表达特点。结果:(1)蛋白尿水平相当的情况下,FSGS患者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尿KIM-1、NGAL、NAG、RBP水平均高于IMN、MCD患者(P0.05)。(2)尿KIM-1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血胱抑素C(CysC)增高(P0.05);尿NGAL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蛋白尿、血BUN、尿C3、尿α2-MG均增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3)FSGS患者中,存在急性或慢性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与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者相比,尿KIM-1、NGAL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白蛋白降低(P0.05)。(4)NAG、RBP尚在正常范围的患者KIM-1、NGAL、IL-18已经增高,病理亦证实其肾小管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病变。尿KIM-1、NGAL、NAG诊断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尿IL-18、RBP、CysC。结论:FSGS患者较IMN、MCD患者存在更为显著的小管间质损伤,其原因独立于蛋白尿严重程度之外。尿KIM-1、NGAL、NAG是诊断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损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在不同类型肾脏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干燥综合征肾损害9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14例、IgA肾病169例、狼疮性肾炎83例,均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检测尿RBP、NAG酶、补体C3、α2-巨球蛋白对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半定量分级。分析上述四种肾脏病患者尿RBP、NAG酶的变化特点、与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尿蛋白程度、蛋白尿选择性和肾功能对其的影响。结果: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及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尿RBP、NAG酶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性良好,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受尿蛋白的质、量和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在继发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尿RBP、NAG酶的异常升高晚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而出现(IgA肾病尤为明显),且除肾小管间质病变外,其水平高低还明显受肾小球疾病本身的影响,大量蛋白尿、尿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肾功能下降等均与尿。RBP、NAG酶升高相关。结论:尿RBP、NAG酶是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良好指标。尿RBP、NAG酶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其关联性因疾病的类型和特点而异:在以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肾脏病中,尿RBP、NAG酶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而在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尿RBP、NAG酶异常升高可能晚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出现,且其水平还与肾小球疾病的性质和临床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438例T2DM患者按Mongensen分期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1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0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14例)、肾功能不全组(10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7例),比较各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Ucr)比值和24h尿Tamm-Horsrall蛋白(T-HP)水平.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组尿NAG/Ucr(分别为9.48,9.68,9.99,10.12 μ/gcr)、RBP(中位数分别为0.09,0.62,3.02,2.96 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AG 9.01 μ/gcr,RBP 0.00 mg/L,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尿β2-MG(中位数分别为0.11,0.12,1.4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0.09 mg/L,P均<0.01)及正常白蛋白尿组(0.10 mg/L,P<0.01或0.05);各组间24 h尿T-HP无显著差异.分别联合检测尿RBP+NAG、RBP+β2-MG、NAG+β2-MG以预测正常白蛋白尿组肾小管损伤,敏感性分别为14.3%,16.1%,2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尿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舒张压、收缩压、糖尿病病程[优势比(OR)分别为2.38,1.25,1.10,1.20]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于微量白蛋白尿之前,联合测定尿NAG和β2-MG可敏感反映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血糖控制差、血压升高、糖尿病病程长是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E)等指标判断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114例住院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Lee氏病理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Lee I~Ⅱ级27例(A组)、LeeⅢ级46例(B组)和LeeⅣ~V级41例(C组),分析不同分级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与尿RBP、NAG、UPE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UPE、尿RBP及NA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病理程度加重而上升(P<0.0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尿RBP、NAG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UPE与肾小管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尿RBP、N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Hb、ALB、TC、肾功能、RBP、NAG、UPE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关,尿RBP、NAG及UPE联合检测对判断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的构成特点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95例,测定患者尿液中NAG、RBP、ALB、IgG及C3的浓度,并与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 ~ 70岁年龄组患者尿RBP、IgG及C3含量较14~ 20岁组明显升高(P<0.05).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各种尿蛋白成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尿NAG、RBP、ALB及IgG及补体C3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伴镜下血尿组患者尿RBP、ALB及IgG较不伴镜下血尿组明显增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进展,患者尿NAG、RBP、IgG和C3等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着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尿NAG、IgG和C3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膜性肾病患者尿NAG、RBP、ALB、IgG及C3检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提示肾脏病理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长病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多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太  宋斌  张科  董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934-193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效果.方法 分别对131例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年龄相当的1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测定血清Cys C、尿mALB、尿RBP含量及尿NAG活性,计算单独及联合应用后的检出阳性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尿mALB、尿RBP含量及尿NAG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对肾损害的检出率分别为26.0%、26.0%、20.6%及29.8%,多指标联用后的检出率分别为(mALB NAG)35.1%、(Cys C NAG)37.4%、(mALB NAG RBP)41.2%、(NAG RBP Cys C)40.5%,多指标联用较单指标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mALB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431,P<0.05),血清Cys C、尿mALB、RBP及NAG均与病程时间长短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73、0.451、0.575、0.403,P均<0.05). 结论 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选择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114例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6年12年间,114例原发性FSG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病理特点,以及其中45例长期随访结果. 结果:1985~1996年12年间,原发性FSGS占同期肾活检的2.62%,平均发病年龄28.54±12.34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者占93.0%(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占21.9%),血尿51.8%(肉眼血尿14.9%,镜下血尿36.8%),高血压43.8%.肾活检时已发生肾功能不全者占47.4%,随访中22.2%发展至尿毒症,激素治疗有效率小于10%.肾功能不全者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前者高血压更为常见(P<0.05),小管间质病变重[尿渗量明显降低(P<0.05),尿溶菌酶升高(P<0.001)].肾小球全球硬化的比率显著升高(P<0.001),节段性硬化病变更为明显,并伴有更为显著的小管间质损伤,大量炎细胞浸润. 结论:①原发性FSGS好发于中青年,病程隐匿,进展较快;②临床上蛋白尿最为常见,其次是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肾小球全球/节段性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组织细胞浸润的程度与预后相关;③对激素治疗反应差,临床治疗应着重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Wu Y  Su T  Yang L  Wang C  Liu G  Li XM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68-571
目的 通过对药物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DTIN)患者尿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对DTIN病理改变有相关意义的尿标志物.方法 共40例肾活检确诊的DTIN患者和24例对照入选,取肾活检当日的尿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放射性酶联免疫法检测IL-6;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检测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对患者组的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并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尿液指标与病理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尿α1-MG与DTIN患者肾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而尿IL-6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尿NAG与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尿TGFβ与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各尿标志物与肾间质纤维化均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α1-MG鉴别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AG(0.797比0.734,P值<0.05),联合检测尿α1-MG和尿NAG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而各标志物鉴别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萎缩的AUC只有尿α1-MG有统计学意义(AUC=0.723,P=0.027;AUC=0.774,P=0.008).结论 尿α1-MG和NAG水平能反映肾间质炎症浸润的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尿α1-MG水平尚能反映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RBP及AIb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价值,以酶联免疫法测定98例NIDDM的RBP及AIb,结果糖尿病1组的尿RPB AIb(分别为2.37±0.41mg/L,5.87±2.06mg/L)及糖尿病Ⅱ组的尿RBP、AIb(分别为4.42±0.91mg/L、62.31±18.93mg/L)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11±0.07mg/L、0.76±0.10mg/L),糖尿病Ⅱ组的尿RBP、AIb均高于糖尿病Ⅰ组的尿RBP、AIb.提示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6倒尿RBP增高,AIb正常,说明糖尿病患者在肾小球损害前,即可存在肾曲小管的损害.尿RBP、AIb的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72例可疑冠心病的非糖尿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冠心病组121例.根据病变血管的数量分为无血管病变组51例、单支病变组51例、双支病变组32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8例,对比各组间UAER和MAU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男性患者的比例、UAER、MAU的阳性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脉病变数量和程度的增加,UAER(分别为12.9 mg/L、34.4 mg/L、45.1 mg/L和60.7 mg/L)和MAU的阳性率(分别为9.8%、41.2%、56.3%和68.4%)均进行性升高(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与UAER呈正相关(r=0.959,P<0.05).结论 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UAER水平升高,UAE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