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有3种异构体:PPARα、PPARδ和PPARγ.作为转录因子的PPARs,通过调节特定的目的基因的表达,影响脂代谢、糖代谢稳态、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和肿瘤等[1-2].PPARα激动剂(贝特类)和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作为降脂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被证明具有肾脏保护作用[3-4].而PPARδ激动剂对肾脏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拟研究PPARδ激动剂L16504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为PPARδ激动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 ,它有三种亚型 ,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噻唑烷二酮 (TZD)是PPARγ的特异性配体 ,其与PPARγ结合后 ,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 ,减轻蛋白尿及防止肾维化等作用 ,显示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PPARs、TZD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它有三种亚型,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噻唑烷二酮(TZD)是PPARγ的特异性配体,其与PPARγ结合后,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减轻蛋白尿及防止肾维化等作用,显示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 E3连接酶(PIAS)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SUMO化修饰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Ⅰ清洁级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24只, 6~8周龄, 体质量18~22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ALI组、ALI+ PPARγ诱导剂TZD组(ALI+T组)、ALI+TZD+SUMO化抑制剂漆树酸组(ALI+T+A组)。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ALI模型。ALI+T+A组注射LPS前1 h时腹腔注射漆树酸5 mg/kg;ALI+T组和ALI+T+A组注射LPS前30 min时腹腔注射TZD 50 mg/kg。给予LPS 12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 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 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 并行肺损伤评分;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PCR法测定PIAS1、PIAS2、PIAS3和PIASy及其mRNA的表达。实验Ⅱ 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LPS...  相似文献   

5.
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最为多见,其胞壁成分肽聚糖(PGN)是其特征性成分,具有致炎作用.Toll样受体家族是重要的病原成分识别受体,其成员之-Toll样受体2(TLR2)是PGN的主要受体,TLR2的活化最终通过激活核因子(NF)kB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由TLR2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所导致的过量炎性介质的释放对腹膜透析是非常不利的.作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3种表型之一的PPARγ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炎性反应.本研究通过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肽聚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问皮细胞TLR2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罗格列酮能否通过抑制TLR2表达起到抑制炎性反应扩大、保护腹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目前关于PPAR与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癌等[1-2],PPAR与肝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但已有研究结果提示PPAR与肝衰竭的发病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综述了PPAR在肝衰竭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有关PPARγ激动剂抗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TGF-β是一种主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能促进多种器官的纤维化进程,而PPARγ激动剂则可以有效地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研究PPARγ激动剂主要通过阻断TGF-β信号传导来实现抗器官纤维化的机理,有助于PPARγ激动剂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为治疗器官纤维化疾病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 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对 照组(DMSO)、ROSI、GW组分别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2 ml/kg、罗格列酮0.3 mg/kg或 GW9662 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LPS、ROSI LPS组分别静脉注射10%DMSO、 罗格列酮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LPS 6 mg/kg;GW ROSI组处理同ROSI LPS组,但在给予罗格 列酮前20min静脉注射GW9662 0.3mg/kg。注射LPS后4 h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肺 组织诱导型NO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DMSO比较,LPS组肺损伤严 重,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iNOS、NT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 0.01)。与LPS组比较,ROSI LPS组肺损伤明显减轻,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降低(P< 0.01),肺组织iNOS和NT的蛋白表达减弱。PPARγ拮抗剂GW9662能逆转罗格列酮的作用。结论 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9.
PPAR-γ及其配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为核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本文综述PPARγ及其配体在消化系统肿瘤(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缺血是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 展的一条共同通路[1],这提示减轻缺血性损害可能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靶点.罗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ZD)胰岛素增敏剂,也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配体.近年来发现TZD具有不依赖降糖作用的肾脏保护作用[2],但是罗格列酮对慢性肾脏缺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慢性缺血肾脏PPARγ、炎性反应及致纤维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慢性缺血肾脏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个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其亚型PPARγ2是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PPARγ2的高表达以及其配体的应用可使骨髓腔中的成骨细胞减少进而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因此,对PPARγ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可能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主要由PPARα、PPARγ和PPARβ/δ3种亚型组成。PPAR在炎症和机体代谢的调节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PPAR作为重要的核受体转录因子,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诸多功能中都起到关键性的调节作用。该文对PPAR在骨关节炎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脂质体增值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是其一亚型,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生物学功能复杂,主要通过PPARγ激动剂特异激活,且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仅具有胰岛素增敏效应,而且具有控制炎症、调控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等作用,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PARγ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作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维甲酸类X受体(RXRα)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胆管癌以及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PPARγ与RXR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9例胆管癌组织、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PPAR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0;69例胆管癌组织、12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RxR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胆管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组胆管癌病人的预后差.PPARγ与RXRα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PPARγ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PARγ和RXRα两者可能参与了胆管上皮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5d-PGJ2对大鼠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活化受体(RANK)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10、20、30μmol/L)干预24h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骨髓细胞PPARγ2、RANKL、ALP、OPG、RANK、TRAP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5d-PGJ2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NKL、ALP、OPG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RANK、TRAP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15d-PGJ2可能通过激活PPARγ2转录活性抑制骨髓细胞成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15d-PGJ2参与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癌细胞的浸润过程需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肿瘤细胞必须降解基底膜,而后穿越以至侵犯局部结构和转移。胰腺癌细胞分泌许多可以降解基底膜成分的蛋白酶,包括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过氧化物酶增生剂活化受体(PPAR)是配基活化转录因子的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有α、β、γ三种同源体。PPARγ配基引发脂肪肉瘤细胞分化,且有各种抗肿瘤作用。在胰腺癌细胞已发现PPARγ配基1 5去氧前列腺素J2 ,( 1 5d PGJ2 )能引起细胞凋亡。实验研究目的在于确定PPARγ配基对胰腺癌浸润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乳腺癌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PPARγ和β-catenin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乳腺癌PPARγ高表达率为34.3%(24/70),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β-catenin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率为67.1%(47/70),PPARγ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5).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Ki-67表达负相关(P<0.05),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及总体生存率正相关(P<0.05);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总体生存率负相关(P<0.05).结论 PPARγ和β-catenin表达与乳腺癌发展有关,检测PPARγ和β-catenin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消退素E1( RvE1)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ALI模型,12h后处死,观察RyE1治疗对肺组织形态、湿/干比、肺泡灌洗液(BALF)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组织匀浆核因子-κB( NF-κB)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予RvE1治疗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RYE1治疗组肺湿/干比值(4.637 ±0.125) g/g、TNF-α含量(217.2 ±30.1)ng/L较ALI模型对照组肺湿/干比值(4.906±0.176) g/g和TNF-α含量(372.2±20.6)n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vE1治疗组肺组织匀浆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ALI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RvE1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对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EBPα在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构建成骨分化模型,在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时转录因子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干扰转录因子PPARγ表达的siRNA腺病毒载体和PPARγ转录因子的拮抗剂G3335,研究PPARγ对于CCAAT启动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的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分析PPARγ2位于C/EBPα启动子-1286bp/-1065bp区域内的结合位点,并检测PPARγ表达情况对C/EBPα启动子-1286bp/-1065bp区段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影响.[结果]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PPARγ通过结合C/EBPα启动子-1286bp/-1065bp区段激活/促进该基因表达.在成骨作用终末阶段/后期观察到C/EBPα启动子-1286bp/-1065bp区段的DNA发生超甲基化,从而阻抑了PPARγ与之结合,与PPARγ相关的HDAC1抑制得以解除,从而下调了-1286bp/-1065bp区段的组蛋白乙酰化.[结论]本研究通过阐述C/EBPα对PPARγ的增强调控作用,揭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深层次分子机制;同时通过探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通过PPARγ联系的机制,从而为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提供分子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