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及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因意外事故致伤人数在急症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致伤原因的特殊性,伤员在躯体受到伤痛折磨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强大的不良刺激,普遍存在着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因为意外事故是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灾害,伤员不可能有思想准备而难以接受事实,有些没有家属陪伴,加上陌生的医疗环境,都给伤员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惊骇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玉树地震藏族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为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地震救援队2010年4月16~22日收治的143例玉树地震藏族伤员情况,根据伤员登记表,调查伤员性别、年龄、致伤方式、救援地点、救援时间、主诉、初步诊断、现场处置、转运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结果收治的143例玉树地震藏族伤员中,男74例,女69例,软组织损伤74例,骨折伤员67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63例),关节脱位5例,神经损伤3例;采用藏汉疗法结合外固定治疗62例,急诊手术5例,拒绝外科清创缝合6例,无死亡病例。对所有伤员均进行了3~11次心理干预治疗。在伤员转运方面,建议转出54例,实际转出48例,6例失访或拒绝,继续在原地治疗。结论玉树地震藏族伤员的临床特点明显。民族地区灾害医疗救治要适合灾区特点,个体化救治,及早心理干预,是提高非汉语言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复杂问题。它是由多种致伤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具有发病迅速、伤情复杂、生理紊乱严重、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同时伤员多以急诊入院。早期的急诊抢救与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125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伤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文  何黎升  尹文  王娟娟  郝璐  尚磊 《护理研究》2011,25(11):970-97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伤员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士急诊预检分诊提供依据。[方法]对1 25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伤员的病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伤员的损伤类型、致伤原因及部位构成的异同。[结果]1 254例口腔颌面部伤员中,男女比例为4.6∶1;年龄特点:挫裂伤6岁以下占63.3%,骨折多发生于12岁~60岁的人群;致伤原因:交通伤占58.0%,跌落/摔伤占17.3%,斗殴占14.2%;损伤类型:骨折占64.8%,挫裂伤占25.7%,贯通伤占4.0%;致伤部位:下颌占22.2%,多部位占19.9%,颧部占15.8%;[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损伤类型进行合理的预检分诊,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降低口腔颌面部创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煤矿瓦斯爆炸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突发性、灾害性、生产性事故[1],并且致伤因素多,伤情变化快.如何保证快速正确诊断和救治,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急诊伤员院内接诊和分流救治尤为重要.笔者对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对某煤矿2·22瓦斯爆炸事故伤员的院内急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通工具与其他致伤因素对院前急救伤员伤亡程度影响的差异性。方法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创伤急救2657例伤员,按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标准评定记录伤情,根据致伤因素将院前急救伤员分为交通事故伤员组和其他外伤伤员组,分析两组伤员创伤程度和死亡人数的差异性,观察两类致伤因素对伤择伤亡程度的影响。结果交通事故伤员组创伤严重程度与其他外伤伤员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伤员的创伤严重程度与受伤原因有相关性(χ2=93.2,P<0.01)。结论交通工具对伤员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其他外力对伤员的损伤,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两类致伤因素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5&#183;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我院作为最主要的伤员救治单位之一,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应用于临床,为提高群伤伤员的整体救治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5-03-2007-10问进人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692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单位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致伤原因、送院工具、通讯联络、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 网络组1 h内入院率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417例(89%)有预报,非网络组108例(13%)120送院前有预报.结论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诊、分诊新模式对汶川大地震批量伤员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一套新型的接诊、分诊工作模式,实施急诊接诊、分诊新流程,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结果:急诊接诊、分诊伤员3500例,救治伤员住院1861例,无1例遗漏主要损伤。结论: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伤员急诊接诊、分诊新型模式的启动,使批量伤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准确、有效的救治.帮助伤员重树起了生活信心,为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批量伤员的接诊、分诊提供了参考依据。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23日,D3115次和D301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卫生厅立即组织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重点对事故伤员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笔者对此次完成评估的73名伤员的灾后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就灾后急诊医学处置中的心理卫生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曼  宋雁宾  张红  张宪 《护理学报》2008,15(9):33-35
批量伤通常为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3个人次以上的伤员。批量伤员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伤、自然灾害等。急诊科在处理批量伤员时,集中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护理,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衔接院前救护并为延续患者的生命提供进一步支持。批量伤员伤情复杂,常有相当数量的重伤员,  相似文献   

13.
立足疗养院的急救条件,根据批量车祸伤员的急诊特点,总结出了几点急救护理经验:(1)相对分工;(2)伤情评估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做标记;(3)护理危重伤员时按呼吸-循环-检伤-处理-观察-记录的程序抓住重点;(4)要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毁灭性大、伤员大多属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医疗、家庭负担重,且短期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特点,使得地震致伤不同于一般的临床疾病,常给伤病员带来致命的心理打击,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者甚至有自杀、自虐倾向,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和社会安定,及早的心理护理介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存活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并分析事故初期伤员的救治策略.方法 以事故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救治的事故伤员为对象,收集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 事故发生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例,年龄在2.5 ~69岁之间,男性占55.89%,女性占44.11%;主要以钝器致伤为主;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占79.41%,实质性受伤部位以胸部为第1位、其次是四肢和脊柱;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后直接送至就近医院.结论 直接外力及惯性、离心力引起的钝器伤是存活伤员主要的致伤原因,胸部、四肢及脊柱为主要的受伤部位,对事故伤员救治初期的治疗以抢救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相似文献   

16.
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地处青岛西海岸交通要道,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而经常接收一些因车祸致伤致残的急诊外伤患者,如何对突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心理分析和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毁灭性大、伤员大多属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医疗、家庭负担重,且短期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特点,使得地震致伤不同于一般的临床疾病,常给伤病员带来致命的心理打击,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者甚至有自杀、自虐倾向[1],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和社会安定,及早的心理护理介入尤为重要.现总结我院康复中心因四川汶川5·12地震致截肢伤员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的财务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西医院财物部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确保了震时医院资金的安全,而且为地震伤员开辟急诊财务绿色通道,保证了2600余名地震伤员的急诊登记、紧急处置、办理入院、实施手术、使用药品等相关费用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为政府制定医治地震伤员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并加强赈灾物资资金的财务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1.1概述 由于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呈现多发态势。重大的、恶性事故多见。现代交通事故伤的特点:群死群伤(指数量),伤情多发而严重(指个体)。致伤机制复杂,多属高能量致伤。因此,就现场急救而言,首先要把伤员从危险的境地救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因为大多数的车辆已报毁,随时都有燃烧的可能。或者肇事车辆掉下路基旁的河流中、深谷里,被困的伤员也有可能再次面临危险。这就为抢险工作带来困难,医生应和其他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把伤员救出,暂时安置在安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化学物质爆炸致化学和冲击复合伤的的损伤特点及紧急救治。方法 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5次参加抢救101例爆炸伤及137例化学物质爆炸中毒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结果 101例爆炸伤伤员共死亡8例,其中7例严重的爆炸伤伤员死于致伤现场,1例伤员死于后期的严重并发症NOF。病死率为6.9%。12例冲烧毒复合伤伤员,死亡8例,总病死率高达66.66%。137例化学物质爆炸中毒伤员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2.19%。结论 化学物质爆炸致冲烧毒复合伤的损伤特点是致伤因素多,伤情伤类复杂,外伤掩盖内脏损伤,易漏诊误诊,复合效应伤情互相加重,伤情发展迅速,治疗矛盾突出等。因此正确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