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锋  戈小虎 《医学综述》2013,(2):213-215
易栓症可定义为血栓形成的倾向性增高,主要由于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两方面因素造成。易栓症分为遗传性易栓症与获得性易栓症。现就遗传性易栓症的相关抗凝因子进行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缺陷的病理机制、疾病的诊断及其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予以综述。同时,结合近年来相关国内外研究报道提出两个观点:①遗传性AT-Ⅲ、PC、PS缺陷在东西方人群的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②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中存在联合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遗传性易栓症家系的遗传基础,探索汉族人群的遗传性活化蛋白C抵抗(Resistance ofactivated protein C,APCR)症遗传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分析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结果:易栓症相关基因(FV)第10号外显子均不存在FVLeiden突变。但发现存在FVrs6020A-G纯合突变。结论:该遗传性APCR症家系中排除了FVLeiden突变,提示APCR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了FVrs6020A-G纯合突变,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与APCR相关新的F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抗活化的蛋白C(APCR)现象是迄今为止已知引起静脉血栓(VT)的最主要原因,占遗传性VT发生率的2 0 %~6 0 % ,在我国目前为止未见基因突变(Leiden)引起遗传性血栓的报道,故获得性APCR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易发生血栓,且多以静脉血栓更常见,心、脑、肺血栓栓塞是导致SLE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SLE患者APCR现象,有助于进一步讨论SLE发生血栓的机制。本文研究APCR在国人SLE患者中发生的情况,并与狼疮抗凝物(LA)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血栓可能发生的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SLE患者5 0例,男…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1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相似文献   

5.
易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栓症(Thrombophlilia)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易栓症一般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见表1)。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有蛋白C缺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处于高凝状态甚或血栓形成。抗活化蛋白C(APCR)是迄今所知引起静脉血栓形成(VT)的主要原因。在遗传性VT的发生率高达到20%~60%,而对于抗血液凝固系统中的蛋白C(PC)系统和AT-Ⅲ指标与SLE发生血栓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测30例SLE患者血浆PC、蛋白S(PS)和AT-Ⅲ等指标,探讨其在SLE伴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栓性疾病,其以婴儿早期的暴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栓塞为突出表现,病情较为凶险。研究表明,该疾病由蛋白C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导致蛋白C活性低下或缺乏引起,人蛋白C浓缩物、新鲜冰冻血浆联合抗凝药物及肝移植对其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效果。本文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基因型、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引起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其中抗活化蛋白C现象是至今所知的最主要的原因,APCR是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发现的发生率最高的血栓风险因素,APCR和FⅤ Leiden存在地区种属差异。本文主要就动脉血栓形成与APCR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活化蛋白C抵抗(APCR)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加活化蛋白C(APC)和不加APC的血浆的凝血时间CT1和CT2,计算CT2CT1,规定CT2CT1≤1.8为APCR阳性,≥2.0为APCR阴性。结果SLE患者中APCR阳性率为57.5%,且APCR阳性者均存在血栓所致系统损害。APCR阳性组中狼疮肾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PCR阴性组,而免疫球蛋白G型抗心磷脂抗体(ACA-IgG)阳性组与ACA-IgG阴性组中各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APCR、ACA-IgG均阳性的患者均存在动脉或静脉血栓。APCR与反映血栓形成指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均无相关性。结论APCR可能是SLE患者诱发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ACA通过对蛋白C系统的间接抑制作用协同参与血栓形成过程,APCR的检测对预测SLE患者并发血栓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AD方案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蛋白C、蛋白S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10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VAD治疗组(56例)和T-VAD治疗组(52例)两组。分别给予VAD化疗方案及T-VAD方案治疗,检测两组的蛋白C和蛋白S活性变化,观察血栓发病情况。结果 2个治疗组均导致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治疗后6月T-VAD组比VAD治疗组降低更明显,T-VAD组治疗后6个月发生静脉血栓率约为VAD治疗组的3倍。结论 VAD化疗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如联合沙利度胺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病率升高,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作为应用抗凝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和链球菌G蛋白(SPG)Sepharase亲和层析分离提纯衣原体脂多糖(LPS)和合成衣原体属特异性多糖抗原单克隆抗体IgG,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后的IgG纯度高,优于LPS特异性抗原Sepharoae亲和层析法。  相似文献   

12.
Vastag  Brian 《JAMA》2001,285(7):874
  相似文献   

13.
蛋白S是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的蛋白质,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二种形式存在于人血浆中。本文报道一种纯化人蛋白S的方法,提纯过程包括钡盐的吸附,DEAE-Sephacel层析和Blue-Sepharos层析,同时也可获得蛋白C。纯化的人蛋白S在进行SDS-PAGE时,裂解与末裂解均显示一条带,分子量68000,等电点5.2,氨基酸分析与DiScipio和Davie的结果趋势一致,兔抗人蛋白S抗血清与蛋白S抗原呈单一沉淀线,与人I因子、X因子和蛋白C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Hampton  Tracy 《JAMA》2007,298(5):505
  相似文献   

18.
Voelker  Rebecca 《JAMA》1998,279(12):9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人HDAC4蛋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重组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用Eco RI单酶切pcDNA3.1-HDAC4质粒,得到hHDAC4全长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构建成新载体GST-HDAC4,经鉴定完全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 GST-HDAC4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功获得有生物活性的GST-HDAC4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DAC4原核表达载体,获得有生物活性的GST-HDAC4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mg/L,(24.1±3.6)mg/L比(5.7±0.5)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mg/L比(17.9±2.5)mg/L;(45±6),(41±5)μmol/L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