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焰  陈群  顾卫东  丁浩中  曾因明 《江苏医药》2005,31(11):843-845,F0002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ATP含量、ATP酶活性和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10min建立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沙土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灯盏花素组。测定脑缺血后和再灌注1、12和24h海马ATP含量、ATP酶活性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AT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明显下降(P〈0.01),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明显增加(P〈0.01),谷氨酰胺(Gln)含量在缺血时降低,再灌注后增加(P〈0.01)。灯盏花素组,AT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高于脑缺血组(P〈0.01)。Glu、Asp、GABA含量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Gln含量高于脑缺血组(P〈0.01)。结论 灯盏花素明显增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ATP含量和ATP酶活性,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对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对照组70例,根据辨证分型随证加减;西药对照组70例,采用氟哌啶醇、硫必利治疗;针药治疗组70例,除中药口服外配合针刺治疗,基本取穴:太冲、行间。结果1个疗程后,3组YGT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针药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说明针药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能显著减少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改善Ts患儿的病情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祖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59-1560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以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目前发病机理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TS患儿存在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改变[1-2].托吡酯(TPM)是一种结构独特的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新型抗癫癎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治疗TS患儿的疗效确切[3-4],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对患儿血浆谷氨酸(Glu)和门冬氨酸(A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抽动障碍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剂量从0.5 mg/(k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剂量5 mg/(k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剂量从1.0 m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剂量6.0 mg/d,两组均连用12周。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血浆Glu、Asp水平,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血浆Glu、As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运动性抽动分数、发声性抽动分数、综合损害分数和严重度总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6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20/35)(χ2=7.12,P<0.01)。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浆神经兴奋性氨基酸(Glu、A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洪丽  刘放南 《江苏医药》2003,29(10):725-727
目的 了解抽动障碍患儿血兴奋性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现状及其与行为心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48例抽动障碍患儿血浆GLU、ASP水平,其中暂时性抽动13例,慢性运动性抽动2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15例;并对其家庭状况和相关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48例抽动患儿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慢性运动性抽动组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组患儿血浆GLU、ASP分别与对照组和暂时性抽动组比较,结果发现前两组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P<0.01);各组血浆ASP水平无显差异(P>0.05)。(3)抽动障碍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紧张、脾气暴躁等行为心理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4)抽动组血浆兴奋性氨基酸(EAAs)与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1)儿童抽动障碍存在EAA水平变化,GLU可能参与抽动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2)EAA与抽动障碍所致的部分行为心理问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鲁央南  沈科  叶峰 《中国医药》2014,(9):1359-1361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抽动障碍患儿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采用耶鲁评分表( YGTSS)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量表( ADHD)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功能受损程度、抽动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2.8)分比(11.4±3.6)分、(3.0±1.3)分比(4.6±2.9)分、(8±3)分比(11±5)分、(10±4)分比(13±4)分,均P<0.01];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ADHD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3)分比(12±5)分、(4.2±1.9)分比(6.8±2.7)分、(14±5)分比(18±7)分,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可明显降低YGTSS和ADHD评分,疗效优于单用托吡酯。  相似文献   

7.
阳斌  吴晓明  胡列普 《江西医药》2006,41(11):905-906
目的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Tourette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凌  周天红  雷彤 《天津药学》2011,23(2):39-4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TS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阿立哌唑口崩片单一治疗,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作实验室监测。结果:70.2%的病人疗效显著,87.2%症状改善。有效日剂量为5~30 mg,患者治疗后第2、4、8周末YGTSS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改善Tourette综合征的运动及发声抽动症状,且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息风平肝合益肺固卫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阳亢风动、肺虚卫疏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T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32例TS患儿予以息风平肝合益肺固卫方治疗8周后,检测治疗前后TS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1)疗效观察: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总积分、证候总积分及病证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为93.7%;停药1月后评估症状总积分、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明显降低,2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IgG,IgM及补体C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IgA、补体C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息风平肝合益肺固卫方能有效地持续改善TS阳亢风动、肺虚卫疏证的临床症状,可能系通过提高体液免疫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5mg·kg^-1·d^-1的山莨菪碱静脉滴注,观察2组早期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天门冬(As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内Glu、Asp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董勇 《中国药师》2014,(4):660-661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降糖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木丹颗粒7 g,po,tid,对照组加用硫辛酸片0.6 g,po,qd。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永恒  张艳  赵斌 《中国药师》2009,12(4):483-484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同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片,疗程12周。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1.7%),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骨关节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蓝子江 《中国药房》2011,(40):3804-3806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膝关节OA患者50例(治疗组),予以玻璃酸钠2mL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5次。分别在治疗5周、6个月后进行膝关节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另选择20例性别类似、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液中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5周后关节液中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5周后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88.0%,随访6个月后,远期临床总有效率为66.0%。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OA患者体内有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玻璃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氧自由基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再灌注6 h,建立沙土鼠C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3个剂量组(20、10、5 mg·kg^-1),每组10只,术前3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再灌注6 h内神经症状,计算卒中指数;取脑组织匀浆,定磷法测定ATP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各剂量均能降低CI/R沙土鼠的卒中指数(P〈0.05或P〈0.01),各剂量均可显著升高脑组织Ca2+-ATP酶活性(P〈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P〈0.05或P〈0.01),各剂量均能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或P〈0.01)。芍药苷对脑组织Mg2+-ATP酶活性和Asp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对C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保护脑细胞膜ATP酶的活性、抑制Glu的释放、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片,1个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5.9±8.1)μmol/L和(17.8±7.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优于对照组的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片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且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急性期患儿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2例),另选24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点滴环磷腺苷葡胺2.5~5mg/(kg.次),每日1~2次,连续7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儿血浆cAMP、cGMP水平及cAMP/cGMP。结果:哮喘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浆cGM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cAMP,cAMP/cGM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的哮喘患儿外周血浆cGM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AMP、cAMP/cGMP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对哮喘急性期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cAMP/cGMP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汉儒 《中国药房》2011,(8):710-711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给予甲钴铵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对照组只给予甲钴铵。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P〈O.01);治疗后试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8.
曹波  杨乐  李志  邓文玲 《中国药房》2011,(35):3333-3334
目的:比较苗药枳稿倒纳米制剂与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UC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每次4片(1g),bid;试验组使用枳稿倒纳米制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2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SOD水平及MDA含量,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稿倒纳米制剂保留灌肠治疗UC效果优于西药SA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