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综合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68.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39.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01)。昏迷量表(GC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新 《新中医》2011,(10):45-4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西医常规治疗,并将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Alb和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建仁  黄良文  陈为 《新中医》2007,39(7):27-28
目的:观察川芎嗪配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防治外伤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川芎嗪针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率、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52.83%、81.13%)均高于对照组(44.19%、67.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脑梗死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配合中心静脉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能够显著地降低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提高GCS评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轻、中度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柴苓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脉舒通颗粒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120例辨证属气虚、血瘀、痰证三证并见证型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脉舒通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对CRP、FIB、UA、HCY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两组治疗后CRP、FIB、uA、HCY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脉舒通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痰证三证并见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有较好的降低CRP、兀B、uA、HCY作用。推测脑脉舒通颗粒降低CRP、FIB、UA、HCY可能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病情向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开窍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活血中药。两组疗程均为3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优于对照细的74.7%(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开窍活血方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痛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膏药外敷,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使用654—2,胰岛素外敷,治疗45天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敏  任彬 《新中医》2009,(10):47-4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少量急性期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2组治疗2、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2、4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2%,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少量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陈坪霞 《新中医》2006,38(5):50-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黄芪、党参、丹参、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白芍、水蛭、僵蚕、甘草)。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CT扫描测定梗死灶体积,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干科96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通过科学饮食、康复训练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再给予中药煎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态、脑血管弹性及血管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管外周阻力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汤辅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按门诊单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治疗组患者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O2增加程度对比,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CO2降低程度对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明显提高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安全、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舒适护理对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舒适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98.0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0%、8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快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施以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以3:1的比例依次纳入观察对象,最后纳入评价者136例,其中治疗组102例给予疏肝扶正合剂,同时联用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5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治疗,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6个月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62.75%及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张持 《辽宁中医杂志》2014,(6):1205-1208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纳入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中药组应用养阴益气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头晕、失眠)、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动态心电图变化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低热、心烦、便秘),降低心肌酶(AST、,LDH,CK,CK-MB)和纠正心电图的异常表现方面,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0.0 1)。在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也发现,对于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和便秘的积分,中药组较西药组有明显的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症状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总体证候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对血清心肌酶(LDH,CK)的保护性降低作用,优于西药组(P<0.05)。但在心电图的疗效评价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益气组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外用心痛膏治疗,14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应用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潘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499-15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4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74.6%,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率为55.8%,有效率为7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用中药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钙尔奇D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经过评价,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都有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增加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体现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骨密度,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