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的手术技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161例,通过术前CBCT定位,设计相应的手术进路,术中使用涡轮机拔除.结果 161例患者术中所见与术前CBCT判断阻生情况一致,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可,无邻牙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埋伏多生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腭侧,手术进路也以腭侧为主;CBCT术前可以精确定位埋伏多生牙,有助于手术进路的设计;涡轮机去骨准确、快速,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多生牙在颌骨中埋伏的位置,定位性诊断及拔除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拍摄X线牙片,曲面断层片及上颌三维CT片,结合临床检查,确定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以确定手术入路,然后进行多生牙的拔除。结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通过不同类型X线片及临床检查相结合,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进行多生牙的拔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颌骨埋伏多生牙诊断和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根尖定位片投照定位困难的上颌骨埋伏多生牙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应用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指导手术入路及方式。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多生牙21颗,位于牙弓唇侧4颗,腭侧13颗,4颗位于正常恒牙之间。64层螺旋CT扫描对上颌骨埋伏多生牙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直观地显示上颌骨埋伏多生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在上颌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诊断、手术入路、手术方案制定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09-910
目的:总结上颌埋伏多生牙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与治疗时机。方法:对2010年—2015年收治的120例上颌埋伏多生牙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共有多生牙128枚,男女比例为2.3︰1,其中75.00%位于腭侧,17.97%位于唇侧。通过锥形束(CBCT)对多生牙准确定位,顺利拔牙。结论:多生牙拔除中准确的定位及适宜的拔牙时机是决定患者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秀珍  朱忠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48-2949
目的:探讨前颌骨埋伏多生牙的术前CT定位.方法:68例中18例经X线片显示确定有埋伏多生牙且其与恒牙重叠或位于根尖部,望触诊唇腭侧无膨隆而无法确定手术入路的患者加用CT轴位扫描,以确定其位于恒牙唇侧或腭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结果:68例中5例合并较大囊肿患者住院手术,其余均在门诊局麻下拔除埋伏多生牙.CT定位指导手术18例.结论:CT对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对复杂埋伏牙多生牙进行术前定位,为减少手术创伤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116颗上颌复杂埋伏牙多生牙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术前定位,并经手术验证。结果 64层螺旋CT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64层螺旋CT能获得直观的、立体的三维图像,并可准确测量多生牙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可作为复杂埋伏多生牙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埋伏多生牙并非罕见,其发生率为2%~3%,上颌多于下颌,前牙区多于后牙区。由于埋伏多生牙占据了正常牙的位置,常影响儿童乳恒牙的替换及正常牙的位置。常影响儿童乳牙的替换及正常颌关系的形成,或形成含牙囊肿,多需及早手术拔除。笔者自2002年6月~2004年8月,在口腔外科门诊其诊治此类患者78例,拔除埋伏多生牙97颗。术前均经仔细的临床检查、X光片定位分析诊断、制定手术方案,结果术前定位诊断和手术进路分析正确率达98%,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颌尖牙的阻生位置、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以期为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对14例有15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患者拍全景片及定位片,分析判断尖牙与邻牙的位置关系,进行阴生牙的定位、间隙的扩展、临床检查、外科开窗术、正畸矫治和保持等方法。结果 15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结论上颌埋伏尖牙通过手术开窗联合正畸导萌利用固定矫治器能够排入牙列,无需拔除。  相似文献   

9.
3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固定正畸矫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固定正畸矫治的有效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16例埋伏阻生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结果32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测试正常。未见龈退缩、邻牙牙根吸收和支抗丧失等常见并发症。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不同年龄段的上颌前份埋伏多生牙患者为例,对其临床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收集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上颌前份埋伏多生牙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手术前应用口腔全景片及螺旋CT对多生牙的发育情况进行拍摄,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确定手术方案,对手术麻醉效果、手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邻牙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共有92例行腭侧入路术,9~12岁组麻醉效果最好。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良好,74.3%离断鼻腭神经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无麻木感觉。结论:年龄越小的上颌前份埋伏多生牙患者具有术中操作难度小和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的临床特点,因此,尽早为患者确诊上颌前份埋伏多生牙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是正常牙列之外的牙,与遗传和发育缺陷有关,在替牙期混合牙列及恒牙列多见,上颌多于下颌,前牙区多于后牙区,多生牙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约有1/4的多生牙埋伏在颌骨内不能萌出,其中又有70%呈逆生状态即倒置,其形态变化很大,大部分是较小的锥形,少数呈多尖牙与正常形态相似,多生牙占据正常牙的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在颌骨中的定位诊断与拔除方法。方法通过拍摄X线牙片及全景片,结合临床检查,利用X射线照相中的几何学原理确定多生牙的位置,以确定手术入路,然后拔除。结果门诊与住院患者120例,根据手术结果与术前的X线牙片及全景片对照,诊断符合率达98.6%;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埋伏多生牙的位置通过X线牙片及全景片,结合临床即可正确判定其位置,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入路拔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谭玉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30-2131
临床上埋伏多生牙并非罕见,其发生率为1%~3%,上颌多于下颌,前牙区多于后牙区,尤其多见于替牙期儿童。埋伏多生牙常阻碍患儿正常恒牙的萌出或导致迟生,邻牙错位萌出或异位萌出;也可导致患儿牙列不齐,牙间隙过大或拥挤。同时多生牙在发育中挤压正常恒牙,造成邻牙牙根发育障碍、牙根吸收,形成囊肿,造成颌骨破坏,故对埋伏多生牙必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笔者自1994年6月~2005年7月治疗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15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多生牙最常发生的位置在上中切牙之间,上颌侧切牙区也经常出现,可单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出现,形态多为锥形牙[1,2]。目前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在临床上越来越为多见,且牙齿的位置改变、形态变异较大,经常占据正常牙的位置而造成前牙拥挤或间隙过大、前牙萌出迟缓或阻生、邻牙错位萌出或异位萌出[1,2],患者大多在摄片后发现埋伏多生牙的存在。"微创"最早在1985年由Payne等[3]提出,是指凡能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对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怀疑上颌前部埋伏牙的患者做上颌牙轴位螺旋CT扫描,将所得到的二维图像传送到ADW3,1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ultiplannar reformation,MPR)和三维重建(3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结果:经3D成像和MPR处理后,15例不易定位的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其位置、数目、牙轴方向、牙体形态等,均被清晰、准确地显示出来。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定位精确,能清晰显示其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颌面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前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上颌埋伏多生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生长方式、部位的不同,确定了手术方法不同。根据2003~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600例的932个上颌多生牙的定位及手术方法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对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某院就诊的22例患者行自体牙移植术,年龄在7~18岁,平均12.5岁;其各自牙齿阻生部位不同,尖牙阻生10例,中切牙阻生6例,侧切牙阻生4例,多个牙埋伏阻生2例;对这些患者矫治时间在11~25个月,平均18个月[1];应用X线及三维CT对埋伏牙进行定位,患者均先行正畸治疗之后行自体牙移植手术,用钢丝或其他固定措施固定;待自体牙移植成功后进行进一步正畸治疗.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5~4年,患者术后移植牙均稳固于牙列中,牙龈形态基本良好;抽取随访患者进行X线片观察显示移植牙牙根并无吸收现象.结论 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能有效恢复牙弓外形及口腔功能,还可增进美观[2],在今后的医学发展道路上可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11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5例行口外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6~8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束CT指导下的上颌前牙区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病例,行锥束CT指导下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愈合4~6个月后永久修复,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状况,根据Fühauser的改良红色美学指数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与相邻天然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结果 10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除2枚侧切牙区种植体外,种植修复体近远中PIS均为Ⅱ级以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均<1 mm。种植修复体与相邻牙唇侧牙龈缘高度无差异4枚,相差<2 mm的4枚,相差>2 mm的2枚。结论锥束CT对上颌前牙区不翻瓣种植体植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常规不翻瓣手术仍具有较高的外科手术风险,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上颌前牙埋伏阻患者20例(埋伏阻生上颌前牙26颗)行手术导萌和埋伏牙粘begg托槽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26颗埋伏阻生牙均牵引萌出到位,未发生牙齿松动、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有效减少附件脱落,创伤小,易牵引到位,可减少支抗损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